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单元综合评估(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B.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C.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解析:选A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此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已充分暴露,如贫富悬殊、工人阶级处于被奴役状态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等,故A项正确。2.《共产党宣言》宣称:“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文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D.建立如圣西门所说的理想王国解析:选B《共产党宣言》中说的“现存的社会制度”是指资本主义制度,推翻现存制度的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故选B项。3.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开始主导了欧洲和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马克思主义学说适应了工人运动的需要B.欧洲各国工人运动获得迅速发展C.马克思主义学说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D.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趋暴露解析:选A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还在进行中,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趋暴露,早期工人运动兴起;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虽然反映了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的美好愿望,但其致命的弱点使其无法指导工人运动;为了适应时代和工人运动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作为新的历史潮流发展起来,故A项正确;B、C、D三项虽有道理,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4.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2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A.恩格斯坚持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B.马克思主义理论随时代进步而发展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的赞同解析:选B依据材料“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可知,坚持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从1848年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到1895年“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说明社会主义运动斗争方式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运动只是转变了斗争方式,并非陷入低潮,故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5.列宁自称为巴黎公社的继承者,他曾评价“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列宁高度赞扬了公社的()A.革命首创精神B.团结无畏精神C.英勇战斗精神D.高尚乐观精神解析:选A根据“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可看出,列宁高度赞扬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选A项。6.马克思对巴黎公社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表示欢欣鼓舞,他认为,巴黎公社为了消除“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所引起的腐败,采取了可靠的办法,“能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这个办法是()A.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B.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C.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D.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巴黎公社为了消除‘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所引起的腐败,采取了可靠的办法,‘能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可以判断出是注重平等思想,故选择C项;A、B两项均是政治层面的举措;D项是生产资料层面的举措,都不符合题意,排除。7.有学者对某一历史事件评价道:“它是法国在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从此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的时代被画上句号”。这一历史事件()A.进行了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B.使法国共和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3C.标志着工人运动的兴起D.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的“法国在19世纪”“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巴黎公社革命。A项指出了其历史意义,而B、C、D三项都与巴黎公社革命不符。故选A项。8.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是()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推翻资产阶级政府C.实现民族完全独立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解析:选A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指的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故选A项。9.据统计,1917年3月,全俄产生了600个工人、农民、士兵和水兵代表苏维埃,在90个城市建立了统一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这表明()A.无产阶级掌握了俄国的政权B.二月革命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被推翻D.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结束解析:选B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各地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就是在这种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出现的,故B项正确。10.列宁于1917年3月从瑞士发电报给俄国同仁:“完全不得相信新政府,一丝一毫也不支持……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这说明列宁()A.主张必须推翻沙皇政府B.对民众的现实诉求清楚C.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反思巴黎公社失败教训解析:选C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二月革命后政权落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完成,因此列宁主张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故C项正确;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正是巴黎公社的经验,故D项错误。11.《列·托洛茨基自传》中写道,“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消除人类躁狂精神病周期性发作的悲剧,并为人类最高的文明奠定基础”。材料中的“基础”奠定于()4A.推翻了沙皇专制B.二月革命的胜利C.十月革命的成功D.“四月提纲”的提出解析:选C材料“人类最高的文明”指共产主义文明,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苏维埃两大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A、B两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是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共产主义文明的基础,故C项正确;“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指明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但不是共产主义文明的基础,故D项错误。12.有人说:“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历史的引领者”是指()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C.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解析:选D根据题干“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可看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开创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成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引领者,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4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新和谐村”并不是真正与世界隔绝的,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抱有各自的目的,追求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这样,入社的社会上层分子和普通劳动者之间很快产生了矛盾,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和民族的偏见,使这个公社远不像欧文预想的那么“和谐”。……同时,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村”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材料二: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便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把从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下来的工业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1)根据材料一,分析欧文的“新和谐村”走向失败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8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新和谐村”失败的原因:公社成员成分复杂,无法统一;公社矛盾尖锐,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公社运行脱离了社会实际。第(2)问,从材料二中直接归纳,从教材中补充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内容即可。答案:(1)原因:公社成员成分复杂,存在诸多差异;公社建设处于探索阶段,且没有5科学理论的指导;公社内部矛盾突出,且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2)措施: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工人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大国崛起·风云新途》材料二: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马克思与列宁的主张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10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革命与十月革命相比有什么特点?简析其原因。(8分)(3)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不同结合两者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条件来分析,依据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来分析。第(2)问,不同特点结合两国的革命道路分析,原因结合两国的国情回答。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列宁认为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依据: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俄国革命拥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等。(2)特点: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原因:中国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而广大农村敌人力量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在农村能够积聚和发展革命力量。(3)认识: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和革命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6
本文标题: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综合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9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