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11 蔺相如与廉颇列传 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1蔺相如与廉颇列传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句式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德育目标揣摩人物语言,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积累文言知识,并作分类整理。难点文言特殊语法现象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一、导入新课走近《史记》了解历史故事;走进《史记》看到古代的语言宝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二、设疑自探针对课文的后几段,找出翻译中的疑难,并板书。1、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日:“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自探以上问题,将自探结果批注在文中。三、解疑合探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疑难,可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展示评价。总结文言现象和用法。四、质疑再探同学们在交流中有新的发现请提出,共同探究解决。五、运用拓展请按以下文言知识板块总结本文知识,并设计成练习题: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重要文言实虚词、文学常识。可按小组划分任务,每板块两个小组出题总结。l、通假字①可与不。“不”通“否”。②臣愿奉壁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补充修改2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2、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穿)b.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c、使动用法:①完壁归赵(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d.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e.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3、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③请以咸阳为赵干毒(向人敬酒或献礼)④臣所以去采威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⑤请指示王(指给……看)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⑦宣言曰:我她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⑧布衣之交(平民)4.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b.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5、一词多义类:负:①依仗(负其强)②承担,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③背着(肉袒负荆)④辜负(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背弃(负约不偿城)引:①把箭射出去(引而不发)②拉(欲引相如去)③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3④掉转(引车避匿)幸:①侥幸(则幸得脱矣)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③宠幸(幸于赵王)6、出自本文的成语:①完壁归赵:比喻将原物完好无缺地送还本人。②怒发冲冠:形容极其愤怒的样子。③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删友。④负荆请罪:比喻向人赔礼道歉绒向人谢罪。学生展示习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三.课堂小结:本节我们重点疏通了文章的文意,并分项门纳总结了相关的文言知识,注意课下巩固。课后反思:
本文标题: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11 蔺相如与廉颇列传 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2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