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1柳永词两首望海潮课题:《柳永词望海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写作风格,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能力目标反复诵读,能够感受词的音律美,能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3.德育目标热爱古诗词。重点: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写作风格,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一、导入激趣宋真宗咸丰末年,宋代大词人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一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望海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想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吗?二、根据学生藩兴趣的问题,布置预习任务,设疑自探,预设:1、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2、这首词有什么突出的表达技巧?3、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词每句话的意思,并分析这首词从哪些方而表现钱塘的繁华。4、找出自己认为写的最好的诗句,并作简要赏析。三、知识键接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体裁。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感情,正确把握读音和停顿。补充修改2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朗读指导: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四、解疑合探1、内容情感及主旨内容: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主要从地理历史、人居环境、人民生活三方面写。景象特点:太平、富庶、祥和、安定(和谐社会)情感:新鲜、惊喜、艳羡。(文本解读任何时候都是基本的,抓原句、关键信息、关键词句解读是解读的不二法门。)2、主旨: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六、艺术特色(1)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2)点染:本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上片中“东南……”是点,写出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3)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3、简要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如何?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如果把“卷”改为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3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嬉嬉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五、质疑再探学完这首诗歌后,还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这首词算不算一首婉约风格的词?可以让学生以所学知识讨论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六、拓展运用1、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B.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c.慢词就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D.词牌一般是与词的内容相关的。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渔,《望海潮》写的就是杭州胜景等。2、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试再举出几句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试就这首词出一道习题。展示学生所出习题,解决问题。十、课堂小结课后反思:4
本文标题: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2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