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1 荷塘月色审美例说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1-《荷塘月色》审美例说散文是美文,是文质相称、形神俱美的艺术品。古人说:“文因质立,质资文宣。”散文美表现在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散文的本质是审美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就是一篇既有内在美又有形式美的美文。其实十分司空见惯的荷塘上的淡淡月色和月色下淡淡的荷景,经朱自清先生的大笔渲染,便寓意深刻,竟成了人们心中一道挥之不去的忧伤风景。本文就以《荷塘月色》为例,试从结构、语言、意境三方面来说明散文的审美特质。一、结构美散文的结构是属于形式范畴。形式因内容而确立,形式表现内容。散文结构灵活,随意自由,苏东坡曾说过:“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但是,随物赋形并不等于任意成形,它首先应当与内容有机结合,要恰当、完美地表现内容。所以,这就要求散文的结构必须是一个饱满丰富的有机整体,虽然“本质是散的,但须有诗的圆满,完整如珍珠,也具有小说的严密紧凑如建筑。”(何其芳语)《荷塘月色》在谋篇布局上似乎很随意,实际上却是匠心独具。文章起承转合,首尾呼应,回环反复,果因相连,具有散中见整,整中有散的结构艺术。先说首尾呼应。文章的首尾至少有三处相互照应。一是开头的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全文的文眼,其实也是一个悬念。文章的结尾照应的句子回答这个悬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二是开头的“妻在屋里拍着闰儿,模模糊糊地哼着眠歌”,与结尾的“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相呼应。三是开头的“我悄悄地披了衣衫,带上门出去”与结尾处的“轻轻地推门进去”,这两处的呼应极为紧密,“悄悄”与“轻轻”说明了我的心情并没有多大改变。首尾的三处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有机统一。起承转合,果因相连,则体现在全文的结构上。依照传统的划分方法,《荷》的全文可分三大部分。这三大分部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情→景→情。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表现为:心里颇不宁静(因)→观荷塘月色(果)(因)→想起采莲的事(果)(因)→惦着江南(果)(因)→心里颇不宁静(果)。这种起承转合、果因相连的结构收到了一种浑圆一体意脉贯通的审美效果。二、语言美散文是语言艺术。语言既是意符,又是音符。散文的语言,不光光要精确达意,更要与全篇意境谐调,意蕴一致,巧妙地绘形传神,还要注意音节的精美。任何一篇成功的散文,都既要写出事物的形,又要传出事物的神,从而形神兼备地表现生活中本质美的形象,以此作为抒发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传统的散文语言技法多种多样。《荷塘月色》一文中体现出来的就有以下几种:一是“通感”。它用各种艺术手段把读者的听觉、视觉、嗅觉等沟通起来,共同参与对散文的艺术欣赏。文章的第二部份中,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用“笼着轻纱的梦”来形容在月光薄雾笼罩下的荷叶和花,用“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光和影。采用“通感”的手法,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觉器官,因而引起了丰富的联想,使文章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二是“比拟”。它将物拟成人,或将人拟成物,或将一物拟作另一物。它不仅使描画对象更加形象生动,而且还能起到化静为动的神奇作用。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朵儿的”一句,“袅娜”“羞涩”两词可以让我们想象荷花仪态万千娇羞不已的媚态;又如“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一句,则有不见风,而风自空穴来的效果;再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一句,物静而情-2-动,叶子与流水两眼相望,含情脉脉,风姿绰约。三是部分地重复语言。在重复中开拓出新的意义,产生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这种重复语言主要有叠音词、双声叠韵词等。光在文章第四段就有“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袅娜”、“粒粒”、“星星”、“缕缕”、“渺茫”、“密密”、“脉脉”等十一个词。这些词除了精确达意外,在音节上更是给人以琅琅上回味无穷的审美享受。三、意境美生动传神、浓郁深邃的意境往往构成了一篇好的散文作品的生命。在一个诗情画意的散文意境中,“意”与“境”是高度统一的,以境孕情,缘情造境,境随意高,意以境显。意与境的有机结合,其实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形神情理的和谐统一。如果从物我关系这个角度来看“意境”,我们不妨可以把“意”看成是“我”,把“境”看成是“物”,所谓“意境”其实就是“物我合一”。在这种“物”与“我”的分与合中,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情感的变化:我是我,物是物时,花自凋零我自悲,作者的心中有一缕淡淡的哀愁;物我合一时,则是进入了忘我境界,心中自有一股淡淡的喜悦。《荷》文中的物我合一的意境美,主要是体现在第二部分中。如果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来看“意境”,则“意”便是情,“境”便是景,意境就是情景交融。首先讲“境”,即散文所描绘的图画。优秀的散文家也是一个丹青妙手,只不过他绘画时所用的不是线条与颜料,而是语言,他用语言设计出多彩的颜色和多样的线条。“境由意造”,境要与意谐调一致。《荷》文中作者情感的主要特点是“淡淡的”,所以,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主要特点也是淡淡的,这可以从三方面加以印证:一是色彩上,花是“白”的,雾是“青”的,云是“淡”的,月影是“黑”的,树色是“阴阴”的,色彩以冷色调为主,而且是淡色;二是声音上,歌声是“渺茫”的,流水是“脉脉”的,月光是“静静”的,连“和谐的旋律”也只能是由小提琴独奏;三是情态上,白花是羞涩的,满月似乎在小睡,远山只有些大意,路灯光也是没精打采的。这样的境界,由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境中孕情,所以具有了很大的感染力。境随意高,“境”具有多大的感染力,取决于寓于其中的“意”有多高。《荷塘月色》的巨大的感染力,主要来自作者的崇高的情怀。这篇文章作者的情感基础是“这几天心中颇不宁静”,心有烦忧却并不是为了个人琐事,乃是因为“惦着江南”,惦着革命,惦着国家命运前途。这种烦忧实际上是一种崇高的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这种情怀,一脉相承。正因为这种伟大情怀,才使得《荷塘月色》自成高格。有人把结构美,语言美和意境美称为散文三美。这三美实质就是一篇好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的体现。《荷塘月色》一文在这三方面均美仑美奂,堪称散文的典范之作。-3-
本文标题: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1 荷塘月色审美例说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3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