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理解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体会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对现实的指导意义。3.体会荀子运用排比说理的作用。预学案1.通读全文两遍,解决字音和断句问题2.再读,结合书下注解,尝试全文翻译,将不懂的字词句标注出来。注意以下内容:①小人错其在己者()②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③星队、木鸣怪星之党见()()④其说甚尔()⑤是无世而不常有之()⑥楛耕伤稼()⑦举错不时,()⑧本事不理()⑨故错人而思天()2.阅读选文填空(1)荀子认为“天”“地”的特点是“”,所以“”,“”,“”,治乱由人。(2)君子和小人差别很大的原因是“”。(3)对“天地之变”,“”,真正可怕的是“”。所以,重在人事,要“”,而不能“”。3.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探究案设疑互探展示评价21.写下你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字词句、表达、思想意义等方面:2.思考几个问题(1)荀子在文中提出了哪些思想观点?(2)怎样认识荀子所说的“天”?(3)文章的中心是“制天命而用之”,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4)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1.先写下重点字词句:2.依据翻译理解讨论,简要回答问题。3质疑案1.经过学习,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或者是新的思考吗?请提出来。2.结合现实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的?4精讲案《荀子》一书中排比修辞方式的运用屡见迭出,多不胜数,几乎在荀子的每篇散文里都有数处运用排比。从结构上来看,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俯拾即是;以修辞效果看,整齐匀称的句式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磅礴壮阔的气势美自不待言。荀子对排比的运用方面,有与寻常人不同的奇巧之处:1.直线式运用排比,使文章具有流畅美。所谓“直线式”,是指同一类句式连续大量地使用。2.连叠式运用排比,使文章具有层次美。所谓“连叠式”是指一种句式的排比与另一种句式的排比相连叠,形成一个排比句群,使文章条理井然,层次分明。3.断续式运用排比,使文章具有变化美。所谓“断续式”是指排比句与散句交错使用的方式。在《荀子》的文章中,排比与排比之间常常杂以一二散句,好似波峰与波谷,使文章具有跌宕变化之美。总之,荀子运用排比这种极寻常的修辞方式,产生了极不寻常的修辞效果,使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反思总结升华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而生存发展。荀子第一次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辩证观点,明确划分“天职”与“人治”,即自然与人为之间的界限。他指出“天行有常”,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既不具有目的性,也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又认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人类能够根据对于天时、地利的认识来利用自然、役使万物,这就叫做“能参”。人类能够参与世界变革的这种自觉的能动性,使人们在实际活动中从“畏天命”转化为“制天命”,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不求知天”,而但尽人力以“自求多福”。人力能“自求多福”,“能治天时地财而用之”。所以他要“官天地而役万物”。这和近代的科学精神颇能合拍。“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种勤劳坚韧、孜孜不倦、愚公移山式的实践行动精神,也正是中国民族的重要的传统品德。荀子谓人之性恶,乃谓人性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但人性中虽无善端,但人却有相当之聪明才力。人有此才力,若告之以“父子之义”,“君臣之正”,则亦可学而能之。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既可积而致也。5
本文标题: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3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