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鹏之徙于南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鹏之徙于南冥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2.深刻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和应区分“小大之辨”的观点,最后理解其“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3.反复诵读,体会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预学案1.通读全文两遍,解决字音和断句问题。(同桌互查)爝()火鹪鹩()()姑射()疵疠()()瞽()者瓠()落呺()然洴澼絖()()()鬻()技百金龟()手2.再读,结合书下注解,尝试全文翻译,将不懂的字词句标注出来。注意以下语句。而爝火不息(“息”,通“熄”)藐姑射之山(“藐”,通“邈”,远)吾以是狂而不信也(“狂”,通“诳”,欺骗)犹时女也(“女”,通“汝”)世蕲乎乱(“蕲”,通“祈”,祈求)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分分”,通“纷纷”)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通“皲”,皮肤冻裂)或不免于洴澼絖(“絖”,同“纩”,新丝棉絮,也泛指绵絮)而我犹尸之(名词作动词,在其位而无所作为)鹪鹩巢于深林(名词作动词,筑巢)其坚不能自举(形容词作名词,硬度)3.再读,体会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探究案设疑互探展示评价21.写下你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字词句、表达、思想意义等方面:2.思考几个问题:1、如何理解“逍遥游”,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2、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3、庄子通过许由不受天下这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呢?”4、庄子通过肩吾问于连叔这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呢?”5、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可做怎样的理解?1.先写下重点字词句:2.依据翻译理解讨论,简要回答每一个问题。3质疑案1.经过学习,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或者是新的思考吗?请提出来。2.探究《逍遥游》的写作艺术。4精讲案本课选文先借“鹏之徙于南冥”的故事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然后由物及人讲述了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从而从反面阐述了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算不上逍遥的道理,为从正面表明自己的观点蓄势。文章最后,庄子从正面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无己”“无功”“无名”才能逍遥。庄子认定的这种逍遥的理想境界和理想人格,是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它是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状态,是对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其中所蕴含的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追求的思想,却是值得我们汲取的。“逍遥游”是自由自在地遨游。“逍遥”是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游”则有两层含义:无限的思维空间,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自由无碍的心境。“逍遥”之“游”,没有世俗的羁绊,真正做到无所忌惮,摆脱了世俗标准,心理状态成了唯一的尺度。作为“逍遥游”的象征,庄子在文中运用他所擅长的“寓言”方式塑造了多种动物、植物和人物形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者说最具有观念意义的是斥鷃、大鹏和至人,表现了庄子对“游”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认识:“小知”“有待”和“无穷”。斥之流不知大鹏的九万里图南之志,朝菌等“小年”之物不知“大年”,它们虽然也有“决起而飞”“腾跃而上”的快乐之游,但根本无涉于“逍遥”,这是最低层次的“游”。宋荣子、列子都是世人中的佼佼者,可谓超凡脱俗了,但仍未达到逍遥之游,原因就在于“有待”。而真正的“逍遥游”是彻底的“无待”之“游”,即“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才是真正的“无穷”之“游”。反思总结升华5
本文标题: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鹏之徙于南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3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