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3(必修3)
1寡人之于国也班级姓名小组第号【学习目标】1、强化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记忆2、把握本文说理的方式3、分析孟子在本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重点实虚词,掌握文言知识难点:把握本文说理的方式【学情分析】学生们在之前就已经学习过关于孟子的不少名言及诗文,但是涉及到关于孟子思想的文章尚少,大致了解其思想,缺少论证依据。本节课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充分了解其民本思想。【导学流程】自主学习的内容回顾旧知背诵课文3-5段基础知识感知1.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是亦走也(2)非我也,兵也(3)树之以桑(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未之有也(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7)申之以孝悌之义2.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的含义(1)数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④、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2)发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打开)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五人墓碑记》(拿出)2三.探究问题1、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2、作者孟子在论证自己的仁政思想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比狗彘食人食(贵族)涂有饿莩(百姓)施仁政比喻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除暴政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目的在于说明国君要想使自己人民变得更多,就必须施行仁政,废除暴政;同时国君分析问题是不应该只找找客观原因,要找主观原因。3、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我们说得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4、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变化,民主观念抬头,百家争鸣兴起。当时孟子就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论点,敢于藐视神圣君权。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的表白,他直言不讳,义正辞严,批评统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对时事的论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展示出一个聪明机智、狂放不羁、豪爽直率、泼辣大胆、爱民重民、肩担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论辩家的形象。知识拓展与迁移:孟子的故事断织喻学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3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4、杀豚不欺子孟子小时候,看见邻家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家杀猪干什么?孟子的母亲说:想给你吃。马上母亲就后悔说错了话,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坐席摆得不端正我不坐,切肉切得不正我不吃,这是胎教。现在孩子正好有知识我就欺骗他,是在教他不诚实!孟子的母亲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来吃,证明她没有欺骗孟子。5、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请及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小组讨论问题预设讨论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的内容提问展示问题预设1.口头展示:基础知识感知2.边板展示:探究问题1.2.3.4题课堂训练问题预设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答案】A(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整理内化1.学生总结本节课掌握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收获和不足。2.本节课没能解决的问题4
本文标题: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 8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3(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3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