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241(独立成册)]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1.(2020·浙江9+1联盟联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T)2.世界是意志的表象。(F)3.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F)4.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F)5.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F)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6.(2020·杭州余杭检测)有科学家提出,人类的灵魂就是“超弦”——一种比中微子更小的物质。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超弦是世界统一的基础C.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D.物质与意识是不可分割的答案:A7.中国高度重视绿色增长,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这一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是()A.自然界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社会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D.世界具有客观的物质性解析:选D。自然界和社会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B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意识,C排除。8.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①④正确。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②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错误。9.“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纸张也是物质,被火烧后能变成灰。”这段话的正确性在于()A.否认了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以改变的B.承认了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回事C.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D.承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解析:选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材料认为树木、纸张是物质,承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D正确;材料中指出了树木可以变成家具、纸张,这承认了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以变化的,A错误,不选;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一回事,B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C错误,不选。10.黑洞是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超高密度天体,即使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引力束缚,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的存在进一步说明()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黑洞是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超高密度天体,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客观存在着,因此,黑洞的存在进一步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错误。11.(2020·浙江黄岩选考模拟)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因为一个“绿”字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A.动是绝对,静是相对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C.动即是静,静即是动D.方静方动,方动方静解析:选A。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春风使江南岸由不绿到绿,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B、C、D说法均错误。1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都属于()3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的观点解析:选A。题中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都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13.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人说:“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去讨吧。”欧布里德的言论()A.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B.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否认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解析:选B。诡辩家欧布里德不承认“我”具有相对静止的一面,不承认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具有同一性,所以是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的诡辩论,故选B。14.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B。材料主要说明海水的盐度在盐分不断注入和流失中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显然是一种动态的稳定,①②不符合题意;盐分的进入和流失体现了物质的运动,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是相对静止的表现,③④符合题意。15.科学家们发现,在微观世界里,有共同来源的两个量子之间存在着“纠缠”关系,无论两者相距多远,只要其中一个量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量子就会立即“感应”,并作出相应变化。这表明()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④人们可以认识规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运动、规律等知识。科学家发现微观世界里量子运动的规律,一方面表明人们可以认识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表明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故选①③④。②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材料没有体现,不选。16.荀子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4启示人们()A.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规律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D.主观能动性是利用规律的前提解析:选B。荀子把“天命”理解为具有必然性的自然法则,认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与其称颂大自然而不如主动地利用它服务于人类,即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所以荀子的话启示人们要主动去利用规律,故选B。17.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③必须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影响、相互决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选B。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体现了①;扎实推进城镇化,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遵循了城镇化的运动变化规律,是按规律办事的表现,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错误,应排除。18.(2020·浙江9+1高中联盟联考)近年来,各地马拉松比赛中因爱好者盲目参赛、体力不支造成的意外死亡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有专家指出跑马拉松一定要“量力而行”。这告诉我们()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办事情要尊重规律C.认识是实践的基础D.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析:选B。“量力而行”表明办事情要尊重规律,不能盲目而行,B入选。A、D与题意无关。C表述错误。三、综合题19.我国地名文化资源浩如烟海、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在地名中均有体现。可以说,地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彰显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充分有效运用那些有意味的、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遗产,能够成为一种鲜活的爱家乡教育的生动形式,唤起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守”与“变”的关系,既要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又要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5合。运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守”与“变”的关系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首先阐述理论,明确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坚持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统一;其次针对材料,依据理论推理出重要观点:既要保护好老地名又要发展好老地名,两者不可偏废。答案:(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2)要加强地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3)要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内容,提高地名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促进地名文化创新发展。20.“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运用把握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答案:(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有利于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利用,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标题:(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3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