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文学理论课课堂报告讲课稿:语言的意指关系
文学理论课课堂报告讲课稿:语言的意指关系文学理论课课堂报告讲稿:语言的意指关系关键词:文学理论,讲稿,课堂,意指,语言文学理论课课堂报告讲稿:语言的意指关系摘要:语言的意指关系——文学理论课课堂报告讲稿K同学我今天课堂报告的主题是:语言的意指关系。主要涉及几个部分:能指和所指;语言和言语;指称与所指;意思;涵义。一:能指和所指能指(signal)和所指(signification)是语言学中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文学理论课课堂报告讲稿:语言的意指关系详细内容:语言的指称关系——文学理论课课堂报告讲稿K同学我今天课堂报告的主题是:语言的意指关系。主要涉及几个部分:能指和所指;语言和言语;指称与所指;意思;涵义。一:能指和所指能指(signal)和所指(signification)是语言学中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符号的两个要素是概念和音响形象。他说:“人们容易忘记,arbor之所以被称为符号,是因为它带有‘树’的概念,结果让感觉的观念包含了整体的观念。”接着他提出:“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替代概念和音响形象。”因此,索绪尔提出的术语“能指”即符号的物质外壳——音响形象。“所指”即符号所表达的概念。这里说“概念”,是很有意思的。接着是两个原则: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和强制性原则。(当然还有其他原则,但是这里我只介绍这两种)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一般称为“理据”(motivation)。符号的任意性原则认为能指和所指之间无理据,而是约定俗成的(conventionality)。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成立,那么语言的意义就不可能是指称。之前我们说过,索绪尔把语言称为符号,什么是符号呢?符号有几个特征:1.符号是有意义的。2.符号是社会的。3.符号是可以计算的。这里说的符号的社会性就是语言的强制性。即语言对该社会中的成员是强制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抵制也没有一个人可以选择。索绪尔把这种语言的强制性和法律的合理性进行了对比。注意区分一下所指(signification)和所指对象(referent)这两个概念。我们说索绪尔认为的所指是语言符号表达的概念。什么是概念呢?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三种床:理念中的或本质的床;具体的床;模仿的床。理念中的床是概念中的存在,通过善的照耀使我们能够把世间所有可以称为床的东西都称为是“床”。这种事物的概念就是所指。因此,所指并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事物的概念。这样一来,所有的词都是有概念的,比如“跑,唱,跳,快。”所指对象(referent)是相应的事物的具体形式。因此并不是所有语言都有所指对象:“如今中国国王。”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同时还要提到的是对“指称”这个术语的翻译,主要有refer和denote。现在更多的使用了denote。这主要是因为罗素在《Ondenoting》一文中说到限定摹状词是没有denoting的,但是从论证来看它又是有所指对象的,因此一般认为denote的概念范围要更加灵活。这就是语言的意指关系的主要内容。罗兰巴尔特认为在语言学和经济学中我们都能看到两种不同事物中的一种等价系统:劳动与工资;能指与所指。他进一步说:“要想有记号存在,就应当一方面交换与其不相似的事物(劳动与工资,能指和所指),另一方面又去比较二者之间相似的事物。”前者是意指关系,后者是系统中的值项,两者结合才构成语义。二:语言和言语索绪尔区分的这两个概念:langue和parole.二者加起来为language.但是对这几个概念的翻译有些混乱。主要有以下两种:Language言语活动=langue语言+parole言语。Language语言=langue语言结构+parole言语。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翻译方法。语言结构指语言本身的系统规律,比如词汇、语法、语音等。而言语侧重的是语句的使用。语言结构是语言中社会性和系统性的部分。言语是个人的和或然的。语言结构是言语的产物,同时又是言语的工具。斯特劳森在《论所指》中第一次区分了语句、语句的讲说、语句的使用。而牛津学派的奥斯汀区分出了言语行动的三个层面:言内行动,言谓行动,言成行动。言内行动是运用语言结构来组织语言和说出语言。比如我们需要发出一个声音,选择词汇、语法。言谓行动是一种通过说话来完成的行动。言成行动是对听话人施加的影响。比如我说一个句子:“过来。”言内行动是我组织这个句子和发出声音,言谓行动是我用这个句子做出命令的动作,言成行动是听话人走了过来。言内行动包含意义,奥斯汀按照弗雷格的说法,认为是意思和所指。言谓行动有言谓之势,而言成行动有言后之果。但是实际上奥斯汀的理论和弗雷格的理论是冲突的,因为在某些句子里,句子的所指和言谓之势是重合的。因而后来科恩对其进行了修正,把意义分成意思和言谓之势,而把所指给独立出来。以及塞尔、阿尔斯顿后续的发展,把言语行动和语句的用法结合起来,进而来补充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语义即用法”这个命题的不足。但是我们了解到这里即可。三:意思意思(sense)这个概念是弗雷格提出的,弗雷格认为语言除了有所指对象还有意思,这才是语言的意义。意思被弗雷格称为“描述的模式”(modeofpresentation)。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1.中国社科大511寝室来自四川凉山的男生。2.中国社科大17级中文二班的柯姓男生。两个短语所指相同,但是它们描述所指对象的方式不同,所以它们意思不同。而对意思的灵活把握,就是文学语言的魅力所在。四:涵义语言的涵义分为内涵(connotation)与外延(denotation)。内涵是一个事物之所以可以被称为这种事物的原因,是它的特质(attribute)。外延是世界上一切可以称为这个事物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黑天鹅,白天鹅都是天鹅,就算再出现一只红天鹅我们也会认为那是天鹅,断了腿的天鹅也是天鹅。这是内涵在起作用,内涵决定外延。参考书目:胡明扬.(2007),西方语言学名着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BarbaraAbbott,(2009),Reference,Oxforduniversitypress.JohnStuartMill,(1843),ASystemofLogic.徐烈炯,语义学.Frege,(1892),Onsenseandreference.罗兰·巴尔特,(1964),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F.deSaussure,RoyHarris译,CourseinGeneral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文标题:文学理论课课堂报告讲课稿:语言的意指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4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