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二十五)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版
1考点集训(二十五)对应学生用书p2831.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D)①老物件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③老物件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①表达错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汉字,③观点错误。正确选项为D。2.《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D)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①观点错误,③材料没有体现。廉洁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解读,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也体现了随着时代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3.2020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故宫掌门人单霁翔院长的心愿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让“故宫”真正走向“故宫博物院”!让故宫“火”起来、“活”起来。这需要(A)①开发和推广文化创意产品②借助科技元素传播故宫文化③植根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④开发故宫文物的经济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③说法错误,应是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④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A。4.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B)2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解析】材料的关键句:“礼”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在代代相传中既保留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这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A、C、D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正确答案是B。5.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以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C)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文化交融不是相互融合,①观点错误;中法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在历史传统上有很大的差异性,④表达错误。正确选项为C。6.城市对于人们,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传承文化基因的摇篮。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少地方在经济效益与文化保护的抉择中“错选”,昔日的街区、遗址、老字号逐渐被千篇一律的新面孔取代。城市面貌的复制意味着城市历史的遗忘,只有保留城市记忆,人类文明才不会迷航。这是因为(B)①城市的记忆需要以城市的建筑为物质载体②文化保护与经济效益对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③城市记忆是城市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源泉④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需要以继承为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精神产品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①正确;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源泉,③错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④正确。故本题选B。7.博物馆不仅是在展示国宝,而且是在传承文明记忆。端坐的神兽、精妙的绘画……2019年3月15日,“繁盛的中国18世纪”故宫珍宝展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开展,精心布展、创意互动,生动呈现出古中国的繁盛,让莫斯科市民感知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这表明(A)3①文化交流能加深莫斯科市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②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③故宫珍宝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④传统文化在交流中才得以传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知识。故宫珍宝展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开展,精心布展、创意互动,生动呈现出古中国的繁盛,让莫斯科市民感知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这说明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也表明文化交流能加深莫斯科市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①②符合题意;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不是故宫珍宝,③表述错误;“传统文化在交流中才得以传承”表述错误,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不选。本题选A。8.近日,倡导所谓“妇道”的“女德班”因教学内容违背社会道德风尚而被政府取缔。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需要继承传统,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契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需求。这要求我们(A)①结合时代要求,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②明辨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反对文化复古③增强公民的自律意识,全面提高科学文化修养④调整迎合观众需求的思维,发展主旋律文化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题干中,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需要继承传统,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契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需求。这要求我们结合时代要求,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明辨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反对文化复古,①②正确;题干强调正确继承传统文化,与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无关,③排除;题干没有强调发展主旋律文化,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9.中国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多次陷入分裂格局,但是最终都归于统一。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以一统天下为己任。这与肇始于炎黄时代的天下一家、四海归一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今天的两岸人民追求国家统一也是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这说明(A)①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②民族传统思想深刻影响现实生活③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包容性④对待传统思想既要继承又要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材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4题答案选A。10.匾额文化发源于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集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体,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匾额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日益被国人遗忘。为此,我们要(D)A.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顺应匾额文化日渐式微的历史必然性B.萃取匾额文化精华,以其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C.复兴匾额文化之风,以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D.深度挖掘和创新阐发,将匾额文化活化为社会文化新风尚【解析】对待匾额文化我们的态度不应是顺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无所作为,也不应不切实际、不合时宜复兴匾额文化之风。选项A中“顺应匾额文化日渐式微的历史必然性”实际上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思想,不利于保护和传承匾额文化,因此A不能选。选项C“复兴匾额文化之风”不切实际,也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不能选;选项B夸大了匾额文化的作用,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不能选;对待匾额文化的正确态度是要传承、要创新,与时代精神和现实需要相结合,通过深度挖掘和创新阐发,将匾额文化活化为社会文化新风尚,选项D正确。11.为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必须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加快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研发,推动我国中药制造技术迈向高端水平。要点燃中医药行业的生命力,需要(C)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以先进技术支撑中医药的发展③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经济政治融合发展④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知识。加快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研发,推动我国中药制造技术迈向高端水平,说明要点燃中医药行业的生命力,需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还需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①④正确;文化有优有劣,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科技发展,②表述错误;③表述错误,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中医药行业可以与经济相交融,但不能与政治融合发展。本题5选C。12.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两名,该奖项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获奖的科学家们都是中国科学界的领军人物,在某领域作出了极为突出和重要的贡献。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颁发,奏响了科技创新最强音,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B)①使科技成为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③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④使科技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②③符合题意;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①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13.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而良好的文化基因。材料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后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我国传统家庭文化的产生,基于中国古代的“伦理社会”。具体而言,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国之本在家”,因而十分重视“齐家”,而“齐家”在于“修身”;同时,也离不开以父系家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结构。宗法制家庭、家族的特点,就是家或家族通过立子立嫡的继承法而代代相传。家风就是家庭、家族得以代代延续的文化基础。虽然“家和睦邻”“家和万事兴”这一传统的伦理理念仍然是现代家庭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但是,中国社会已然是法治社会,家长制的瓦解,生育政策的推行,“生男生女一个样”的生育观念的变化,冲击了国人重视光宗耀祖、维护家族荣誉的传统观念。为传统家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轨,已成为家风传承中不可回避的话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传统家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12分)【答案】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时代变迁决定着家风必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家风作为传统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家风在世代相传中既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为家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使民族文化充满活力,焕发生机。⑤为家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⑥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6道德建设,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等。(答出上述任意四个要点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平昌冬奥会闭幕会上,由张艺谋执导的《2022相约北京》文艺表演在高科技的助力下,演绎出既浸润中华文化底蕴又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的“北京8分钟”。借助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幻,展现出中国结、中国龙、凤凰、长城、高铁、共享单车、网购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蕴含其中,让观众看到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完美结合,惊艳了世界。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精彩的文艺演出背后是科技助力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作用。”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12分)【答案】①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和途径。“北京8分钟”借助高科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二十五)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5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