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节语言的锤炼文学大师鲁迅写作重推敲鲁迅先生写作很少一挥而就,即使是一首短诗,他也要反复吟咏,细心推敲。比如他的名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中“忍看”原是“眼看”,“刀丛”原是“刀边”。虽是两字的改动,但“忍看”,就把反动派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这层意思更突出了;“刀边”是指一把刀,“刀丛”是一片刀,这样对敌人白色恐怖的揭露就更有力,也更能表现蔑视敌人的英雄气概。这些例子都极好地说明了锤炼词句的重要性。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在炼字、炼词、炼句上下功夫。语言是作文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1.规范。从语法的角度来说,语句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不能有语病;从词汇的角度来说,使用规范的词语,切忌生造词语,尽量不用一般人听不懂的方言俚语,不提倡用文言文写作,更不提倡文白夹杂。2.准确。这是对语言首要的和起码的要求,也就是要恰如其分,确切无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但只有一种形式是最佳的。具体地说,语言准确体现在以下方面:语言能充分完整地表达语意;语意清晰,不容易让人产生误解;遣词造句不绝对,不武断。3.连贯。语言准确侧重于词语的准确,语言连贯侧重于语句的连贯。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意思,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要衔接自然,要有一定的顺序。前后的语言呼应,而不能跳跃。4.得体。有以下几点:语言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符合对象的需要;语言要符合特定环境的需要,符合特定的地域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语言要符合文体的需要;语言要符合作者感情表达的需要。2做到“语言通顺”,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构尽量简单,句子尽量简短。有的同学觉得写长句子好玩,但又把握不好,出现句子不够通顺的现象,句子过长、结构过于复杂,很容易出现语病,而且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也常常容易让人搞不清楚。2.语言简洁,以少胜多。“简洁”的意思是“简明扼要”,解释得再具体些,就是用最少量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意思。“简洁”是通顺的最高形式。3.注意接受对象,统一语体风格。接受对象不同,文章的语言也应该有所不同。只有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语言的更高要求是要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是在语言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基础之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文采,就是语言变化多,用语精美。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考场作文中,语言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感染人。用词贴切,是指用生动流畅的文学语言和事理增强文学的艺术感染力。句式灵活,就是说句子要有变化,即能根据表达的对象、目的和具体语言环境变换不同的句式。一般说,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长句的特点是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整句的表达功能是气势贯通、形式对称、音节和谐。散句的功能是灵活自然,能加强表达的亲切意味。在写作中,可以在整齐中求变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求省略,在和谐中求变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就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反复、对偶、借代、双关、反语、设问等修辞格,可单独运用,也可综合运用,以达到生动传神的目的。文句有表现力是指语句能给读者更深层的意思,写文章时不能把话说尽,不要把意思全部浮露在字面上,应该在必要的地方含而不露,以给读者强烈的感受。有文采的文章,一般要达到以下几点:①善于引用名言,用得恰当、妥帖,引文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语言洗练、纯熟,自然而流畅,幽默而含蓄;③借助自然景物来表情达意,或比喻,或联想,或拟人,善于由此及彼、以物喻人;④句式富有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反复,或反问;⑤构思有意境,表达藏而不露,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本节主要讨论有关语言的锤炼的问题,如语言的整齐与变化、句子的松和紧、衔接与呼应等。一、语言的整齐与变化1.整齐。汉语讲求整齐,整齐的核心是对称。整齐、对称的语言我们叫它整句。语言运3用中排比句、对偶句都是整句。相对地说,对偶在现代散文里用得比较少,用得比较多的是排比,而排比是锤炼语言最常见的手法之一。我们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以强化,感情得以加深,这种修辞称为排比。调整一组语句,使之组成排比句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是语句中本来就含有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它们能构成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句式来使它们对称、对应的方法组成排比句;如果做不到句式的对称、对应,可用重复其中一些词语的办法组成排比句。第二种情况是语句原来就只有一层意思。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原来的意思分解或扩展成几个侧面来说,也可以在原来意思的基础上,组织同样句式的几句话来陪衬、烘托。排比句可用于句子和段落,分段内排比和段与段的排比。用排比句说理,可层层递进,增强语势,贯通文气。用排比句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运用排比句有特定的修辞效果,但也不能一味地使用,一篇文章有如一首乐曲,应该有起有伏,倘若一味唱“高调”,“高调”也就不成其为高调了。2.变化。排比里含有重复的因素,但过多重复会使人感到单调,因此有时还需要适当的变化。在写作时,一定要善于根据所要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词语、恰当的句式,以节奏的变化、语气的转换,达到相应的效果。3.整齐中求变化。很多成功的整句本身即是在整齐中注意变化,以此展开内容,深化中心的。二、句子的松和紧西方修辞学上有“松句”和“紧句”的说法,这是从句型带给我们的感觉上来讲的。有些句子自然、明白、平实流畅;有些句子内容紧凑、节奏感强。在这里我们谈一谈“长句”与“短句”。长句的特点类似于“紧句”,丰富严谨;短句的特点类似于“松句”,简明、活泼。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组织长短句使表意松紧有度,也是推敲、锤炼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注意长句、短句的配合。长句表意严谨,能使文章论述全面合理,层次条理;短句简洁明快,能增强文章的节奏感。但一篇文章不能一成不变地用长句,也不能通篇用短句,如果这样势必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长短灵活配合,才能让人感觉语言表达松紧有度,和谐、自然。例如福建高考优秀作文《茶里人生》选段:不愿做纯净水,淡而无味;不愿做咖啡,只能提神醒脑;不愿做饮料,只能闲时相伴;要做就做一盏茶,清香淡雅,深藏不露。做一盏绿茶,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送上一份热腾腾的慰藉;或者,做一盏花茶,人生苦短,岁月无常,酿成一缕动人的芬芳;唯愿用高尚的人格与尊严做叶,用细腻、恬静的心做水,用我一生的时间去酿造一盏茶,一盏好茶,一盏至纯、至净、回味无穷、绵延悠长的清茶,或苦涩,却足以令人铭记终生!这段文字整齐中追求变化,长短句交错运用,错落有致、自然畅达,使自由松散的旋律4表现出一种匀称、紧凑的美感。三、衔接与呼应写作一定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思路,思路的条理可靠语言的衔接与呼应来完成。针对初稿中句与句缺少联系、段与段之间有脱节的毛病,掌握衔接与呼应的要领,进行修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1.句子之间的衔接与呼应。句子之间的衔接有三种形态:重现、指称、省略。(1)“重现”就是同样的词语或类似的词语反复出现,它可以起到呼应的效果。例如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中精彩的片段: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名垂千古的悲歌。……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永远的苏武。(2)“指称”就是使用代词进行前后的衔接。代词与它指代的对象前后呼应,也就很自然地强化了前后的联系。例如孙犁《黄鹂》结尾的议论部分就用了指称,使句子前后紧凑,表达流畅:“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山林,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3)“省略”可让上下文的关键信息直接衔接,可以使语气更加紧凑。三种衔接方法综合使用,可使句子连贯又活泼。2.一篇之中的衔接与呼应。一篇之中的衔接与呼应首先表现为文章首尾的呼应。写作时注意结尾回扣开头,让人感到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其次表现在过渡性段落及语句的运用。过渡段或过渡语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起承自然。另外使用“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衔接性强的词语缀于段首,或在文章的每个片断之间夹用一句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以连缀文章,显示思路。1.什么是语言的锤炼?答案语言的锤炼就是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语言手段之间进行选择,选择那最适合需要的,用以达到当前特定的目的。在众多词语、句式、语言风格之间进行选择、调整,让我们的表达5更好地传递我们的思想感情。2.语言的修改与锤炼可分几个层次?答案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纠正、弥补自己的失误。第二个层次是打磨、润色,是精益求精,是提炼和完善——冗杂的使之简洁,单薄的使之丰富,肤浅的使之深刻,呆板的使之生动……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境界。语言的锤炼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一个排比句的组成有几种情况?答案一个排比句的组成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我们的话语中本来就包含着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调整句式,使它们对称、对应或者用重复其中的一些词语的办法组成排比。第二种情况是我们的话语原来就只有一层意思,将原来的意思分解、扩展成几个侧面,一口气说下来,或者以原来的意思为基础,组织同样句式的几句话来陪衬、烘托,组成排比。4.组织长句的要领是什么?答案第一步:先搭好长句的“骨架”(主语、谓语、宾语的核心词)。第二步:把有关的内容按照它们的逻辑关系由内而外依次“安置”在骨架上。5.长句化短的方法是什么?答案第一种方法是外移,就是把长附加语(或其中的一部分)分离出来,移到句子主干之外独立成句(或分句)。第二种方法是重写,就是把内容加以分解,重新组合。6.句子之间衔接的方法有哪些?答案句子之间的衔接方法有重现、指称、省略。“重现”就是同样的词语或类似的词语反复出现,它可以起到呼应的效果。“指称”就是使用代词进行前后的衔接。“省略”就是省去句子中的一些重复的词语,让上下文的关键信息直接衔接,可以使语气紧凑。如何锤炼文章的语言?一株花,好的枝干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绿叶与鲜花的装点,枝干再美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同理,一篇作文,好的立意与好的结构当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精美的语言来美化它,那么,再高明的立意与结构也无济于事。精美的语言就是作文的绿叶与鲜花,精美的语言就是作文的精神与灵魂,它能使你的作文发出耀眼的光彩。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锤炼我们的作文语言呢?1.重视对词语的推敲,特别要用好形容词、动词语言大师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先生所说的“谨严”,就是“咬”和“嚼”,就是古人那种仔细“推敲”的精神。写作中,离不开这种精神。古今不乏这样的佳话,像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6岸”都是锤炼语言的典范,再如话剧《屈原》中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斥责宋玉的一句话:“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剧作者郭沫若总觉得这话有点不够味,似乎可以在“没有骨气的”下边再加上“无耻的”三个字。当时,饰钓者的张逸生正在旁边化妆,他插口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了。”听了这话,郭老受到很大的启发,觉得一个“这”字,非常恰当。为什么呢?“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是一般判断句,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你”和“这”是同位关系;同时,此处用“这”表示近指,是指着宋玉的鼻子骂的,这就把婵娟愤怒而又蔑视宋玉的感情,强烈而又鲜明地表现了出来。所以,推敲词语要力争用词精当,务求鲜明生动,富于变化。2.句式要灵活多变这里所讲的句式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短句与长句的交换使用。短句简洁明快,长句严谨密致,二者交错运用,就会使得语言错落有致、厚重而不滞涩、飘逸而不轻浮。(2)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设问句、否定句、比喻句等各种类型的句式综合使用,各展魅力。这个里面还涉及整散
本文标题: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三节 语言的锤炼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5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