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4尊生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B.女将恶乎比予哉C.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D.实熟则剥,剥则辱【答案】C(A.“旁”通“方”。B.“女”通“汝”。D.“剥”通“扑”)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冬日衣.皮毛B.是不材.之木也C.虽贫贱不以利.累形D.因杖.策而去之【答案】D(D.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古今一致的一项是()A.秋收敛..,身足以休食B.故天下大器..也C.匠伯不顾..D.余立于宇宙..之中【答案】D(A.古义:收获敛藏;今义:减轻放纵的程度。B.古义:最珍贵的器物;今义:比喻有很高的才能、能干大事业的人。C.古义:不转头看;今义:不考虑,不顾忌)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B.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C.犹之.可也勿言之.矣D.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答案】B(A.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均为介词,因为。C.语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社树”。D.介词,被/介词,跟)5.下列对课文“大王亶父居邠”一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王亶父视百姓的生命高于一切,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大尊重,因此他也赢得了百姓的尊重。B.这则故事实则告诉人们,生命是最可贵的,天下固然“至重”,但也不能以此害生。C.选文从更深层上体现了道家出世无为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思想,我们要坚决摒弃。D.选文恰当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使内容更明确,说理也更具说服力。-2-【答案】C(“坚决摒弃”不当,应为“辩证扬弃”)二、课内阅读阅读“匠石之齐”至“又恶知散木”,完成6~9题。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大蔽.数千牛蔽:遮蔽B.匠伯不顾,遂.行不辍遂:于是C.实熟则剥,剥则辱.辱:挫伤D.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几:将近【答案】B(遂:终,竟)7.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为舟则.沈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B.其.高临山择其.善者而从之一C.使予也.而有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几死,乃.今得之而后乃.今将图南【答案】B(B.代词,它/代词,其中的。A.副词,就。C.语气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D.副词,才)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匠石师徒去齐国的曲辕看到了一棵被当作神树的栎树,树冠高大,树身粗壮,看的人如同赶集一样多,而匠石师徒认为其无用,对此却不屑一顾。B.匠石认为栎树是百无一用的散木,所以才能长得如此粗大。文章以寓言的形式阐述了无用而用的深刻道理,贴切自然,形象生动。C.许多树木正因为对常人有用而中途夭折,不能成材,世间许多事物都是如此。栎树因为无用才活得长久,又因为长寿而被世人尊为神树。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说理。柤梨橘柚果蓏等结出的果实能为人所用而常被击打挫伤,相反,栎树因为无所可用却免遭斧斤得以保全。【答案】A(A.“匠石师徒认为其无用,对此却不屑一顾”错,文中师父不屑一顾,但徒弟看了个够)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答案】(1)观看的人多得像赶集的一样,可是木匠师傅根本不转头看,始终赶路不停止。(2)这是不能当木材的树木,没有用处,所以才能像这样长寿。(3)假使我能派上那些世俗的用场,怎么可能长得这么大呢?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原才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戢戢:众多B.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御:驾驭C.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蒸:兴起D.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雠:响应【答案】B(御:抵御、抗拒)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B.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4-C.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D.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答案】C(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谈论人才的论说文,作者首先提出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说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民风,然后论证培养人才的方法。B.作者认为统治者要使人才当路在势,处于高而上的地位,每一个士大夫都要担负培养提拔人才的责任。C.文中作者认为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说天下没有人才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把持着高高在上的显贵位置,不能用自己的理想改变风尚造就人才。D.作者说如果统治者与士大夫都担负培养提拔人才的责任,几十年以后,定会有收到成效的一天。【答案】D(“定会有收到成效的一天”错误,文中作者的意思是“几十年以后,也许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2)有用仁义倡导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有用功利为号召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参考译文】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慧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慧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倾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两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追逐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必然的趋势,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更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来说,起初的影响很微弱,最终将是不可抗拒的。-5-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因此他们的志向主张,必定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必定不会不听从他们的号召,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而当时的人才也就从这中间产生出来了。有用仁义倡导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有用功利为号召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主宰国家的人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就会戒惧谨慎地端正自己的志向,担心想法偶有不当,就会败坏风尚和摧残人才。遵照这种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也许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四、语言运用14.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示例: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冷静思细致想,消防官兵的沉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材料:忠诚献身刻苦体能优技术强听指挥打胜仗舍小家顾大家攻坚克难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舍己救人赴汤蹈火苦练本领【答案】赴汤蹈火、舍己救人、舍小家顾大家,消防官兵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赞扬。苦练本领、攻坚克难、体能优技术强,消防官兵的刻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听指挥打胜仗,消防官兵的忠诚品格值得我们敬佩。15.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庄子》选读 4 尊生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75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