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3尚贤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②逮至远鄙郊外之臣③四鄙之萌人闻之④美章而恶不生⑤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⑥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答案】B(①“辟”通“避”。③“萌”通“氓”。④“章”通“彰”。⑤“尚”通“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将在于众.贤而已A.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C.不义不富.D.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答案】C(A.“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才德的人。B.“佐”,动词活用为名词,辅助的人、助手。D.“贫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贫贱的人。C.与例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众”,使……众多;“富”,使……富有)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B.此何难之有C.何谓德不形D.唯命是从【答案】C(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C项不是)4.下列句子中,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B.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C.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D.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答案】A(A.应为“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5.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2-A.逮.至远鄙郊外之臣B.上之所以..使下者C.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D.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答案】C(A.古义:等到。今义:捕捉。B.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C.古今均指“有钱又有地位,富裕而显贵”。D.古义:指在高位者。今义:成人)二、课内阅读阅读《尚贤》,完成6~9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术:道理B.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众:使……众多C.故大人之务.务:事务,事情D.四鄙.之萌人闻之鄙:边远的小邑【答案】A(术:方法)7.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都能用来证明“尚贤”的重要性的一组是①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②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③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④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⑤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⑥夫尚贤者,政之本也A.②③④B.③④⑥C.②⑤⑥D.①②⑤【答案】C(①是得到“贤士”的方法,③是古代圣王治理国家的原则)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虽然反对儒家学说,但是在推崇贤才方面跟儒家是一致的。B.本文体现了由浅入深的论证顺序,在文章的末尾才提出论点。C.墨子的尚贤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人民的要求,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墨子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选贤用能的主体是君王而非百姓。D.墨子认为,上层统治者在处理政事的时候,只有崇尚和任用贤才,才能使国家富有,人民众多,政令刑法才能处理得好,是国家政事的根本。【答案】B(“在文章的末尾才提出论点”不当)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那么国家就会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2)这种人本来就是国家的宝物、社稷的好帮手,也必定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尊贵,尊敬他们,称赞他们,这之后国家优秀的士也就可以变得众多了。(3)君王所用来驱使臣下的,是一件事(即尚贤事能);臣下所用来侍奉君王的,是一种方法(即行义)。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句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4-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①,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注】①堪:通“湛”,浸染之意。【阅读点拨】本篇以染丝为喻,说明天子、诸侯、大夫、士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亲信和朋友,以获得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影响的好坏不同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兴亡,国君对此必须谨慎。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染于苍则苍.苍:深青色B.宗庙破灭,绝.无后类绝:全然C.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淳谨:敦厚谨慎D.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比周:结党营私【答案】B(绝:断绝,动词)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舜染于.许由、伯阳不求闻达于.诸侯B.此五君者所.染当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以.其行理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此之.谓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C(A.介词,被/介词,在……中。B.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染”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名词,表处所或地方。C.均为连词,因为。D.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助词,定语后置标志)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以“必择所堪,必谨所堪”结束全篇,言辞恳切,谆谆教诲,告诫要交友得当,国君要用人得当。B.文章以染丝为喻,说明天子、诸侯、大夫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亲信和朋友,以取得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C.本文文气贯穿,前后的说理具有一致性。所举基本都是正反两例,将圣王和暴君,贤臣和奸佞基本相对。D.墨子将国君比作丝,将臣比作染料。有良臣辅佐则“染当”,“染当”则顺天理而行,顺天理而行则可“功名蔽天下”。【答案】B(应为“天子、诸侯、大夫、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5-身逾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四位君王因为所受影响不当,结果身死国破,被天下人羞辱。凡是列举天下不义可耻的人,必定要称这四王。(2)所以善于做国君的,在选用人才时费尽心思,而在办理公务上轻松安逸。不善于做国君的,劳神伤身,用尽心思,然而国家更危险,自己更受屈辱。【参考译文】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而感叹说:“(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不仅染丝如此,国家也有“染”。舜受许由、伯阳影响,禹受皋陶、伯益影响,汤受伊尹、仲虺影响,武王受太公、周公影响。这四位君王因为所受影响得当,所以能称王于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凡是提起天下著名的仁义之人,必定要称这四王。夏桀受干辛、推哆影响,殷纣受崇侯、恶来影响,周厉王受厉公长父、荣夷终影响,周幽王受傅公夷、蔡公谷影响。这四位君王因所受影响不当,结果身死国破,被天下人羞辱。凡是列举天下不义可耻的人,必定要称这四王。齐桓公受管仲、鲍叔牙影响,晋文公受舅犯、高偃影响,楚庄王受孙叔敖、沈尹影响,吴王阖闾受伍员、文义影响,越王句践受范蠡、文种影响。这五位君主因为所受影响得当,所以能称霸诸侯,功名流传于后世。范吉射受长柳朔、王胜影响,中行寅受藉秦、高强影响,吴王夫差受王孙雒、太宰嚭影响,智伯摇受智国、张武影响,中山尚受魏义、偃长影响,宋康王受唐鞅、佃不礼影响。这六位君主因为所受影响不当,所以国破家亡,身受刑戮,宗庙毁灭,子孙灭绝,君臣离散,百姓逃亡。凡是提起天下贪暴苛刻的人,必定称这六君。大凡人君之所以能够安定,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行事合理。而行事合理源于所受影响得当。所以善于做国君的,在选用人才时费尽心思,而在办理公务上轻松安逸。不善于做国君的,劳神伤身,用尽心思,然而国家更危险,自己更受屈辱。上述这六位国君,并非不重视他们的国家、爱惜他们的身体,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治国要领的缘故。所谓不知道治国要领,即是所受影响不得当。不仅国家有染,士也有“染”。一个人所交的朋友都爱好仁义,都淳朴谨慎,慑于法纪,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兴盛,身体日益平安,名声日益光耀,居官治政也合于正道了,如段干木、禽子、傅说等人即属此类(朋友)。一个人所交的朋友若都不安分守己,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衰落,身体日益危险,名声日益降低,居官治政也不得其道,如子西、易牙、竖刀等人即属此类(朋友)。《诗经》上“一定要选好染料,一定要慎重对待浸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6-四、语言运用14.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根据示例,自选新事物,从正反两方面描述。示例:天平正面:不偏不倚是你的性格。反面:谁给你多一点,你就偏向谁。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竹正面:每攀登一步,都要做一次小结。反面:过分地虚心,终不能成为栋梁。15.下面是某校老师绘制的一张思维导图,描绘了“整本书思维导图式笔记的作用”,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答案】整本书思维导图式笔记通过关键词产生连接,促进理解与创新,形成整体认知;它通过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促进意义学习,建立对书本的知识架构;它通过颜色、图像、线条有效地刺激大脑,加深读者的记忆和理解。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墨子》选读 3 尚贤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75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