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无痕》
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无痕》第一篇:《教育无痕》读书汇报发言稿好书介绍——《教育无痕》可以直言不讳地讲,最初,我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才去读书的,起初想向大家介绍的是黄燕老师的《中国教师缺什么》,后来觉得这书太低沉,而且举的例子大多都是反面的极少数教师犯错的例子,我觉得这样的书可能不会激起大家的喜欢,可能更会激起大家的攻击。所以今天呢我又为大家带来一本书,名字叫《教育无痕》。教育无痕:一位中国妈妈的教育感悟徐光嵇箫桐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本书是一位妈妈和她的12岁的儿子精辟、幽默的语言,还有他画的可爱的插图,妈妈徐光通过总结12年的教子经验和亲身感受,从四个方面:感悟童心、教育无痕、解放儿童、共同成长。阐述了她的家庭教育观,作者认为父母要有儿童的心态,懂得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感受孩子内心的冷暖:像珠宝专家发现宝石一样,发现自已的孩子,对孩子放飞但不放任,关爱但不溺爱。具体内容:第一章—感悟童心,不让童心去流浪·多给孩子一些爱抚和拥抱·“舍”是为了“得”·竞选中队委·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孩子与玩具·第二“童年期”·发现孩子的学习模式·不要逼兔子学游泳·孩子与动物·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第二章—教育无痕,让孩子默默地“享用”·家庭就是一个互联网·帮助孩子摆脱害羞心理·诚信是人一生的资本·心灵的存折·哭泣的小柿子·鲜花与掌声·自信与自负·爱的使者·角色互换具有神奇的效果·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第三章—解放儿童,让孩子像风筝一样飞翔·孩子的智慧·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从孩子的言行中发现他的情感变化·帮助孩子开发幽默感·孩子的心灵里埋藏着哲学的种子·具有洞见的“生活观察家”·解读“挫折”·父母要避免苛求完美·孩子的想像力是无边无际的·培养孩子的灵活性第四章—共同成长,妈妈在另一条跑道上成长·品味“青苹果”·孩子呼唤适度的爱·增强孩子的内控能力·如何面对公开课·母爱的质量·孩子眼中的图书选题策划·与孩子共享艺术的喜悦·怎样改掉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帮助孩子克服妒忌、自私的心理·赞美的“收获”教育的至境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一种“不知有之”的境界,是典型的隐性教育,这样的教育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服务者,他提供支持,提供环境,提供条件,学生感觉不到老师在教他们,然而不知不觉已受到老师的引领和影响,老师的作用已施加到学生身上,无痕的教育就像有一“场”,在场效应作用下,学生被感化,老师的目的全部化进了学生的心灵,它显然是无形的,却是非常有效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发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是苍白的。”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谁也不知道你是老师,你却成为真正的老师,这即无招胜有招,无道胜有道,最佳技巧应是无技巧。把徐光女士的《教育无痕》读完,我对自己所学的“教育学”并没有增加崇敬感,但对“教育”却有了一分更深入的认识。我相信,教育是建基于人类本能活动之上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样说不仅不会破坏“教育”的神圣,而且恰恰言说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当教育被狭隘化为一种专门职业,被置于“有目的有意义有组织”的逻辑拘囿时,它的很多意义已经消遁无形了。“教育无痕”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再超越的化人润物的无形大象。徐光以“教育无痕”四字为书名,显然不是说自己施予儿子箫桐的家庭教育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而是意欲追求这一境界。联想到现在的孩子在制度化的教育框束中的战战兢兢、惟惟诺诺、诚惶诚恐,大言无声的无痕教育多么让孩子们翘首以盼。我相信,教育是一种生活,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因此,教育的丰富性只有靠生活才能展得开说得明。离开生活的教育是驯养,除了造就不会生活的木偶外不会有其他收获;离开生活说教育,除了教条以外不会有更多其他内容。《教育无痕》在寻常生活片断中呈现的教育智慧,让那些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教育学术著作和事无巨细指指点点开教育的万应药方的准学术著作自惭形秽。我真希望多一些《教育无痕》类的书来消解一下目前不断弥漫的教育学术的学究气和庸俗化教条化教育理论的虚伪性。当我们以生活来诠释教育,教育知识才具有人性,才具备灵性,才拥有亲和力和趣味性。我相信,教育是沟通的函数,而沟通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对人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因此,教育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服,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驯化,教育是平等交流基础上的相互影响。有了充分的沟通,才会有教育的创造、教育的快乐、教育的享受与富足,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发展。从《教育无痕》中描述的母子间多样化的沟通方式,我们会充分理解徐光施予萧桐身上的教育何以成功。我相信,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社会标准件”的,教育是张扬个性、培育个性、保护个性的方法而不是抑制个性、抹杀个性、消解个性的手段。正如《教育无痕》所昭示的,成功的教育一定是个性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一定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尊重个性的教育不仅需要欣赏和悦纳,更需要宽恕和包容——宽恕个性发展中的失误和错误,同样也要包容个性发展中的缺点和不足。我相信,溶融于生活中的无痕教育之若拙大巧将在生命历程中刻下深深的印痕,对教育者如此,对受教育者也如此。教育无痕,似雪落春泥,悄然入土,孕育和滋养着生命,虽无痕,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如歌如乐,如诗如画。教育无痕有如“盐在汤里”,你看不到盐,它却融化在汤里,你能品味到它的存在。无痕的教育有如“水中盐,花中蜜,体匿性存,无痕有味。”(钱钟书语)教育做到无痕是一种智慧,这要求教者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厚的学养会在你举手投足中、一笑一颦间流露出来,这即是无痕的教育,很多年后,学生可能不记得你在课堂上讲了什么,但却清晰地记得你曾经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要做到教育无痕,关键是有心。对教育有热心、有恒心,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热爱教育才能亲近教育,探讨教育,有恒心才能不断积累,才能至于教育的化境。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任何操之过急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教育是心灵赢得心灵,是用生命唤醒生命,教者有心,学者会意,心灵融通,渐至佳境,而要做到这些,功夫在课外。我相信,融于生活的无痕教育将在生命历程中刻下深深的印痕,对受教育者如此,对教育者亦是如此。最后,用这句来结束:无痕的教育最美!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可以读这本书!第二篇:教师继续教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读《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这本书主要是探讨老师如何有效的建立师生关系,并从心理、行为上指导老师建立良好有效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最让我有深感触的是以下两点。一、沟通:让我们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沟通”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手段,是建立有效师生关系的重要方法。有了师生间的交流,联络感情,化解不必要的误会,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发挥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既要善于表达自己,也要善于理解别人。教学活动处处都有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接触都是一种沟通。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是一种沟通;作业评价是一种沟通;及时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是一种沟通;评讲试卷和学生一起总结考试结果是一种沟通;解决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问题、矛盾冲突都要沟通。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科任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将会更自然、更真实。如果作为科任老师的我们都能和学生良好的沟通,将会给整个班级带来愉快的学习氛围。一下是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真实例子,也让我感受到了师生间沟通的重要性。这学期我不但带初二的四个班,也教授初一的三个班。初一的新生和初二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充满了好奇,精力充沛,在学习和习惯培养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如果有些矛盾处理不当,将给后面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我教的初一(6)班有个男孩子,长得很可爱,学习也比较积极,我们地理初一内容是四册书中比较难懂的内容,讲授地球的运动和经纬网定位,这是高中学生都比较头疼的内容。每次我上完课,他总是会带着许多没听懂的问题来问我,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很多时候他总会回一句:“不懂,我还是不懂。”慢慢我发现他主要的问题是不去深入思考,随便想想只要想不明白,记不住的他都说不懂。几次后,我渐渐有些不耐烦了,一天,在上完下午四节课后,他又来了,我已经没精力了而且很烦躁,当我给他重新讲解后,他依然说不懂,我终于爆发了,我生气的对他说:“你不经过思考就来一遍遍的问我,我就算讲一百遍,你也不会懂的。”他走后,我隐隐觉得不太妥当,但太累了,也没深思。下次我再到他们班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无精打采的,耷拉着脑袋,也不抬起他亮晶晶的眼睛了,我心里暗暗着急,下课后,我把书拿给他,让他帮我拿东西陪我回办公室,一边走一边问他:“怎么了?你那一箩筐的问题呢?我还等着回答你呢。”他怯怯的看了我一眼:“老师,你讨厌我了是吗?”我笑起来了,准备和他谈谈心,我告诉他那天我态度不好是因为我上了太多节课,并向他表达了我的歉意,但也告诉他如果听课没听懂,是需要时间去思考的,不能每次不消化一下课堂知识就来问我,然后说不懂,最后和他约定课后他先回去想一个晚上,第二天还有什么问题再来问我,他终于兴高采烈的走了。这件事对我感触很深,我突然意识到交流沟通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将会造成师生间的误解,也许会导致他从此不爱上地理课,因此,沟通使我们之间更进一步。二、换位思考:让我们试着相互理解我们每天都在教育学生,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很困惑,我们为了学生好,为什么他们就是不理解呢?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必须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真心实意爱我们的,我有很多心里话都想跟老师说。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而与孩子沟通的失败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学会换位思考,让我们更好的相互理解。作为科任老师,我们教的班通常很多,也许经常会忽略学生的感受,这样也许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以下也是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例子。初二(7)班是特色班,在他们班上课比较愉快,大部分孩子都比较认真。有一次我在他们班上课,那是一节辅导课,下午第四节,大约感到要回家了,学生们也比较躁动一些,课堂纪律不如平常好,让我上课感到很疲惫。突然我发现学生小刘一直和后面的同学讲话,破坏课堂纪律,小刘平时学习就不够认真,属于班里的后几名,我一时大怒,狠狠的批评了小刘,当时小刘就很不服气的回嘴说:“又不是我在讲话??”,为了赶时间我并没有理他,继续把课上完了,回到办公室我冷静想想觉得这件事有什么不对劲,小刘虽然顽皮,但情商比较高,很少会这样强硬的和老师顶嘴。第二天我找到班长询问了昨天上课的情况,原来主动和小刘一起说话的是成绩较好的小张,而我只批评了小刘,小刘甚感委屈,我的眼里只关注了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有破坏纪律的事情发生首先看到的也是平常不认真的学生,我突然感到我自己处理事件过于主观,而且不够公平。因此,我马上去找小刘,向他当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自己应该尊重他,并给他平等的待遇。后来,我在上课时给了小刘许多表现自己的机会,给了他鼓励,他上课也就很少破坏纪律了。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师生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老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必须处事公正,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学生个人情况的不同就区别对待,这样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懂得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也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第三篇:教师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教师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一、关于作者、内容概要:作者是一位有着26年教学经验的杨梅老师,本书是作者对26年教学经验的回顾、整理、充实、完善以及感悟,她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心系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她认为教育工作有一种“油灯效应”,点亮一盏灯就能照亮一屋人,而她自己就是一盏灯,作为教师的一员,首先要保证自己的那盏灯是亮着的,同时,作者的学生们因为也是未来的教师,他们也是一盏盏尚待点亮的灯,因此,还得让他们闪闪发光起来,当一届届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一盏盏的灯亮了起来,教育的星空就会更加灿烂迷人。作者常常自比农夫,扎实行事,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因为教育无小事。本书共四编,我重点阅读了第一编(课堂教学中的智慧)和第三编(心理
本文标题: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无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77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