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从员工到总经理de成长之路
从员工到总经理de成长之路“比老板更高的自我要求标准”,变成我最重要的基本工作法则,不是为了要有好的绩效,只是要免于挨骂。但久而久之,我逐渐发现更大的好处,那就是“更高的标准”,会让自己更快进步,也会因而得到老板信赖,而且可以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因此,了解组织的要求,摸清老板的习性,变成我的习惯,老板急,我更急;老板快,我更快;老板严谨,我就更注意细节、更小心;老板气派恢宏,我就更大处着眼、挥洒自如。老板说要省五毛,我就设法省一块钱。这种“要五毛,给一块”的工作逻辑,让我永远不会变成被检讨的对象。推荐序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自序不看大事,看小事作者侧写: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挑战(1)作者侧写: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挑战(2)作者侧写: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挑战(3)1工作像蚂蚁,生活像蝴蝶2情义相待,改变一生3别跟魔鬼打交道4奥妙藏在基本之中5闲话一句的承诺6无力负担的奢华7乡下人的矜持8工作不会伤身9寻找“自慢”绝活10口水多过茶11认识自己背后的“黑暗巨人”12工作成就定律:唯态度论13学习,Anytime,anywhe…14贵人出现,小人走开15一点聪明一点痴16对不在方法,对在人17策略与执行力18第一时间,勇敢面对19自杀以求生存20工作不当在野党21承认自己是坏人22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23追根究底的专业精神24少用判断,多用计算:如何找到答案25从复杂到简单:工作成就基本原理26想清楚、写下来、说出来27有做、做完、做对、做好28工作的加法逻辑29准时是经营的原点30“好用”的人正当红31做大生意打小算盘32如何成为学习型人才33对专业绝对忠诚34你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吗?35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36该低头时就低头37如果这是你的公司……38我确定公司不是我的……39相信公司、认同老板,否则……40拥有公司的感觉41向上管理三诀窍42老板有讲理的吗?43要五毛,给一块推荐序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1这本书大概应该归入“成功学”的范畴,但作者不端架子、不板面孔、不居高临下,在每一小节中,他往往是从自己亲历的一件小事说起,娓娓道来,若炉边轻语,似林中漫步,最后终于托出一个硕大的体会来,这就应了“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的文训。古人给我们留下三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读万卷书,那是“背会”的;行万里路,那是“体会”的;交万名友,那是“领会”的。“背会”与“体会”的距离有多大呢?没人测过。但我试着“量”了一下,总有十万八千里!好在本书作者的角色是出版社的总经理,大概既读了万卷书,又行了万里路,还交了万名友,所以,《自慢》所包含的职场成功学,我相信大多是体会的,部分是领会的,绝少是背会的。但书一旦卖出去,情况又变了:在作者那里虽是“体会”的,但到了读者那里,如果一味生吞活剥,那就又变成了“背会”的。所以,我认为学习有三种境界:知,悟,用。“知”是萃取,有选择的学习;“悟”是升华,有发现的学习;“用”是结晶,有创造的学习。2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自慢》一书所述的许多哲理,与蒙牛文化的理念是相合的。这也是我愿意推荐本书的原因。例如(以下例句中,以破折号为界,前句是书中的,后句是蒙牛的):“情义相待,改变一生”——“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奥妙藏在基本之中”——“营销的98%是在家里完成的”。“工作成就定律:唯态度论”——“要让每个人‘51%为自己干’。为别人干不容易干好,因为那样做,我们不得不控制‘双因素’,既要担心他的态度问题,又要担心他的能力问题;为自己干就容易干好,因为‘双因素’变成了‘单因素’,态度问题自动解决,我们只需关注能力问题就可以了”。“学习,Anytime,anywhere”——“学习是给大脑吃饭”。“对不在方法,对在人”——“树立一个目标后,首要任务是把能完成这一目标的人找来。请来绵羊,一千头也不行;请来狮子,一头就管用”。“工作不当在野党”——“制造公共产品的过程与制造个人产品的过程,实际上是同一的。因此,态度不端正的人,公司损失的不过是薪水,而他损失的却是整个人生”。“少用判断,多用计算:如何找到答案”——“发扬数目字管理:定事,定人,定时,定地,定标,定量,定进度,定奖罚。能精确定量的,不模糊定性”。“勉强别人,理所当然”——“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本句是古人留下的句子,蒙牛文化将其“拿来”了)。“别跟魔鬼打交道”——“与螳螂作战,你的胸怀会越来越小。与蜗牛伴跑,你离冠军的宝座不是近了而是远了”。“大气、骨气、志气”——“思路决定出路,吨位决定座位,布局决定结局,心态决定状态,脑袋决定口袋,心胸决定功勋”。3《自慢》名为“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初出茅庐的职场晚辈,何尝不需要类似用血泪浇铸而成的从平凡到卓越的“前辈笔记”呢?对于年轻人的成长,我有两个期望:第一期望他们有本领,成为“带工具的人”;第二期望他们有抱负,争当“不可或缺的人”。一个单位的员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杰出型员工”,他们在本岗位上是钻头,是梁柱,是轴承,是排忧解难的权威,是打开局面的旗手,假使有人突然流失了,短时间内无人取代——这部分员工不可或缺;第二种是“合格型员工”,他们是螺丝钉,是复印机,是流水线,不可缺少,但不是不可或缺,单位外可以与他们发生“置换反应”的后备军熙熙攘攘,假使有人突然流失了,“等量代换”的候选人一抓一大把——这部分员工随时能够被别人所取代;第三种是“淘汰型员工”,他们是秃了槽的螺丝钉,着墨不均的复印机,次品率太高的生产线,早晚要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物以稀为贵,人以杰为尊。杰出的方式千途万径。有的人以每做一件事都与众不同而杰出,有的人以千万次重复做一件事无一失误而杰出。总之,我们要有志于做一个“带工具的人+不可或缺的人”——或者如作者所说,做一个“自慢”的人——个人幸福,家庭荣光,单位兴隆,社会进步。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自序不看大事,看小事——致《自慢》简体字版读者《自慢》在台湾出版后,成为2007年台湾最畅销的经管书,我也无意中成为“知名畅销书作家”,作为一个经营者、出版人、媒体人,忽然从幕后走到台前,走在路上会被认出来的情况,我始终无法适应。一直到有许多读者响应,认为我的书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正面的帮助,希望我继续用我的观察与文章,鼓励社会大众在职场中努力向上,让陷在工作、生涯十字路口的人,能够得到教益,我才慢慢释怀,我失去隐私权,换来读者健康上进的人生态度,那应该是值得的。因此,当北京大学出版社来电,希望出版《自慢》的简体字版时,我欣然接受,虽然这本书内敛、自省、凡事退一步想的人生态度,似乎与现在中国大陆快速成长、飞跃前进的外部环境不太吻合,但只要有“一个人”因我的书而改变,我就觉得安慰。更何况二十年来我在大陆的经验,让我确认个人工作态度的提升及企业经营管理技巧的改进,将是中国未来进步的关键因素。而《自慢》这本书,正是我个人在这方面的深刻自省与体会,我的野人献曝,或许不致贻笑大方!1989年,我第一次到祖国大陆,在广州的白云机场,我看着每一班飞机都延迟,我看着所有乘客不断抱怨,我发觉没有一个航空公司的服务人员出面说明、解释、安抚乘客,所有的乘客只能用“忍耐”来接受折磨,我知道中国大陆对“经营、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的所有进步都让我瞠目结舌,万丈高楼平地起,经济快速增长,几乎用二十年走完西方国家一百年的经济历程,除了尊敬、惊讶之外,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但是有些小事,我却发觉改变有限。在五星级酒店的餐馆中,你如果不大声叫“服务员”,不太会有人理你。在办公室中,员工没做到当初承诺的目标,却振振有词地陈述理由,毫无愧色。在大陆约会、开会很少有人准时,而且迟到不需要理由,因为似乎大家都习以为常。我还感受到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紧张关系,政府许多的政策都在保护弱小的员工,确实许多企业也用“抓小偷”似的防备心态看待员工,以至于对员工不公平。但员工“吃公司的、用公司的”那种理所当然的态度,也让我不能理解。我的想法是不论是员工、主管,或是老板、投资人,所有的人都需要学习、调整、成长,而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写这篇序文的时候,京津高速铁路已经通车,27分钟从北京南站到天津,象征着中国已进入现代的十倍速时代,而紧接着京沪高铁也将正式动工,这更是许多国家尚未企及的境界。这些伟大的成就,比起前述的那些小事:要大声叫服务员才理你,迟到……或许可以完全不用在意,因为“金钱、实力”才是硬道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会自动解决的。《自慢》这本书是为我自己写的,而我是那个远离高成长的台湾读者的一分子,因为台湾读者知道我们已经不会有伟大的经济增长,不要说两位数字的经济增长率不可能,要保三(3%)都要靠运气;台湾目送了许多大企业西迁大陆、南进东南亚,台湾经济原地踏步。许多年来员工的平均薪资不只没有增长,还只有负增长,员工保住饭碗就是万幸,这是台湾的外部环境。当台湾人没有“大事”好想时,我们只能自我检讨,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想想与老板、公司的关系;想想有什么事,可以不要让我们失去更多,而不是想得到更多;想想守自己的本分,而不是贪婪地占有;想想合作,而不是斗争;想想自在慢行,而不是御风飞驰;想想做专业而快乐的自己,而不是做物欲横流的巨人,也不是被权力驱使的魔鬼……我原本想,《自慢》这本书也许不那么适合大陆读者,因为大陆读者现在是经济发展的天之骄子,就像三四十年前的台湾,遍地黄金,俯拾皆是,在高成长的大海里,任你冲浪、遨游,有时甚至不需要努力,只要乘浪而起就会有梦幻绚丽的人生。这样还有谁需要慢慢而来的思考,兢兢业业的工作,也还有谁需要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人生态度,还有谁需要谦卑的自我反省与检讨?但出版社却认为,“自慢”的精神恰恰在大陆需要张扬发展。潮涌般的经济增长中,不乏鼎立潮头的时代英雄,令人热血澎湃,而往往让普通人忽略了笃静守深的专业精神。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需要每个人都能培养属于自己的绝活,才能有令世人肃然起敬的经济体的建造者,无论潮流来去,个人也均能充满自信与独创的能力,处变不惊,万拳成塔。说到底,努力投资于自己,坚守最基本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本领,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获益最大的不仅是企业和社会,更是员工自己。这也是我的经验。在五十岁之前,我也在享受台湾经济的剧变与成长,我想的是机会、进取、竞争,想的是奇技巧思、快餐创意、一夕成功,当时“自慢”的思考离我很远。但我也知道,如果我在三十岁就彻悟“自慢”的逻辑、原则、做法,我有机会探索人生更高的境界。我非常期待《自慢》简体字版的出现,因为现在在大陆有无数二十岁的“我”、三十岁的“我”,他们正把人生握在手中,快意恩仇、御风疾行,而且已经成就非凡,如果我的经验他们能听到、看到一些,也许就会有更不可思议的改变,或许这就是我自我感觉良好的期待吧!何飞鹏台北桂石山居2008年6月30日作者侧写: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挑战(1)在台湾,城邦出版集团是个异数。单算杂志,城邦旗下的数十种杂志,横跨财经、商业、网络、女性、流行、理财、家居、运动、计算机、漫画等类型,是个不折不扣的杂志王国,更是台湾最大的杂志集团。单算图书,城邦旗下拥有商周、麦田、猫头鹰、格林等三十余家出版品牌,每年出版一千余种新书,每年动销品种数量近万种,也是台湾最大的图书出版集团。在台湾,每个人平均每年都会购买一本以上城邦出版的图书或杂志。城邦的出版品也贩卖到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全世界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城邦是全世界最大的繁体字图书杂志出版商。这个品项复杂、规模庞大的出版集团,在二十几年前只是一个小记者的创业试验,这个小记者不愿意在大媒体集团终老一生,因此展开了一段近乎艾丽斯梦游记的创业之旅。这个小记者正是何飞鹏,城邦出版集团现任CEO,早年出身台湾《中国时报》,在《中国时报》号称“台湾第一大报”的时代,他是《中国时报》经济新闻小组的主管,掌管了所有财经产业新闻版面,也是台湾当时最知名的财经记者之一。访问过无数台湾知名的企业家:王永庆(台塑集团)、辜振甫(台泥集团)、吴舜文(裕隆汽车集团)……何飞鹏也是台湾极少数从记者创业,成功变身媒体集团负责人的案例。在过去20年间,何飞鹏从198
本文标题:从员工到总经理de成长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9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