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年山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
2019年山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赵鼎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管之国,该国繁荣祥和。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你觉得“忽惊春到小桃枝”一句中“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华胥梦”的梦境。3.本首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忽”字的意思是突然,忽然,表示出乎意料。既写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到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的惊喜,又表现出节气时序的变迁之快(或答:和前一句中的“那知”相照应)。2.月夜下繁花舞弄着清影,月光流泻出琼玉般的银辉,月色下的宫殿如水晶般晶莹,五色祥云在楼顶飞扬。3.示例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人把回忆当年全痤时的欢乐梦境和回到现实的悲凉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的悲哀。示例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是虚写;结尾两句又回到悲怆的现实,是实写。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的悲哀。【解析】1.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语境中去分析。“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被贬作客的途中哪有心思去记节气时序的变迁,忽然惊喜地发现艳丽的春光全都凝结到小桃枝上。“忽”一词,意味着作者惊觉到了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如今身在异地,竟不知时光节序转换得如此之快。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华胥梦”的梦境的刻画。“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分明是做了一场繁华美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衫。“一觉华胥梦”是说词人沉浸入过往的“梦境”之中。所以在刻画梦境时,要表现出昔日之全盛及梦中之欢乐。3.考查下阙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及抒发的情感。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如运用了回忆对比的手法:以今日之悲凉,对比昔日之全盛;以梦中之欢乐,对比现实之悲哀。这种艺术手法冲破时间、空间的束缚,一任感情发泄,恣意挥写,哀而不伤,刚健深挚,与一般婉约词、豪放词均有不同。通过这种表现方法,抒发了国破家亡、繁华如梦的苍凉情怀。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赵鼎是南宋初年中兴名臣。这首词系他南渡之后作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上元即元宵。词人值此元宵佳节,抚今忆昔,表达了沉痛的亡国情思。【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诗中的“控”、“马行处”是什么意思?请回答。(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并分析句中的情感。【答案】(1)控:拉开;马行处:马走过的地方,这里指马蹄印。(2)此句用了对偶和夸张,描写大天气奇寒、愁云满天,表达诗人为友人远行而产生的担忧和惜别之情。【解析】【详解】(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将军角弓不得控”意思是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雪上空留马行处”意思是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马行处:马走过的地方,这里指马蹄印。(2)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以及体会偶表达的思想感情。“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云好像凝固住了一般。诗人以夸张对偶的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旷远辽阔的的荒漠雪景冰,并将此与愁云结合、递进,表达了一种化不开的心愁,透着内心深深的忧愁和惜别之情。3.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这首诗是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阅读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战场氛围?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说明。2.尾联的“黄金台”是借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来招揽人才的典故,作者在尾联借此抒发了⑴______的思想情感。你读过的古诗中借用典故抒发情感的诗句还有:⑵______。【答案】1.示例:我从中读出了悲壮惨烈的氛围,如“塞上燕脂凝夜紫”诗人用“燕脂”指边防将士所流血的颜色,暗示守边将士死伤惨重。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胭脂般殷红的血迹,在浓重的夜幕下凝结成一片紫色。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氛围。2.誓死报效祖国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等)【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主旨,抓住关键句子和重点词语分析即可。《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黑云压城城欲摧”,诗人用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让读者感悟到兵临城下的紧张和战争的危急氛围;“塞上燕脂凝夜紫”诗人用“燕脂”指边防将士所流血的颜色,暗示守边将士死伤惨重。让读者感悟到一种悲壮惨烈的氛围,仿佛看到了胭脂般殷红的血迹,在浓重的夜幕下凝结成一片紫色;“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诗人用“半卷”写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读者感悟到将士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般壮怀激烈的豪情,渲染了战场上紧张且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任选一个角度来谈即可。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和识记积累。理解诗人情感,要结合主旨和关键句子分析。诗歌最后点明了主旨,“黄金台”是借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来招揽人才的典故,以此引出“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主旨,意指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表达了誓死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默写时紧扣“借用典故抒发情感”的要求即可,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爱国思乡之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朝廷派遣冯唐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踏莎行(宋)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1.请对下阕中的“藏”字进行赏析。2.词中划线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1.“藏”字突出了翠绿的树叶藏得住黄莺的身影,生动地表现出树木生长茂盛、浓阴繁密之景,与上片“树色阴阴”形成呼应。2.抒发了作者对韶光易逝的惆怅、对春将归去的惋惜。【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翠叶藏莺”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照应;用“藏”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地写出了初夏树木生长茂盛、浓阴繁密之景。据此理解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酣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对春光易逝的惆怅和对春将归去的惋惜,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据此理解作答。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进行简要赏析。【答案】1.杨花、子规、明月(答出两个即可)凄凉伤感2.作者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将自己的担忧之情写得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担忧。【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杨花落尽子规啼”写出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子规(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所以这句诗写了杨花和子规鸟两个事物,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2.要求学生首先分析表现手法,然后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句诗,这句诗是寄情于景,对友人王昌龄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把“明月”人格化,通过想象让明月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所以此句抒发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6.阅读下面两首古代文学作品,回答各题。(甲)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简要赏析(甲)文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体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两句中的“接”“连”两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B.(甲)文抒发了作者李清照渴望追求自由与幸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之情。C.“破阵子”是(乙)文的词牌名,其文中的“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生动地展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也蕴含了作者辛弃疾杀敌报国的豪迈高昂之气。D.(乙)文“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翻”的意思是“奏”,这个词形象地描绘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答案】1.“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境界宏阔。表示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意思对即可)。2.C【解析】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2.C错误,“吹角连营”是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是虚写,不是实写。7.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中“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B.颔联中作者通过描写莺莺燕燕的动态,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C.颈联中的“乱”字
本文标题:2019年山东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12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