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儒家思想实践标兵王凤仪讲解家庭社会道德伦理与人生幸福
儒家思想实践标兵王凤仪讲解家庭社会伦理道德与人生幸福王凤仪(1864-1937)他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可是凭他独特的能力,专门为人性理讲病,医好无数人的病,也教许多人同样用「讲病」的办法,为人治病.他又倡导女学,在东北各地先後建立六百多所女子义学.《灵兰秘典论》,专讲心的重要性。“心为君主之官”就是在这一篇中提到的。该篇还说“恍惚之数,生于毫厘,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恍惚之数,就是心理的活动,它们刚刚发端的时候并不明显,只有一些细微的动静和变化,也就是一些小小的情绪,小小的思虑或念头,我们完全不当一回事,这些细微动静和变化可以持续不断地发生,还可以成倍地放大,最终影响人的形体。《灵兰秘典论》在《黄帝内经》中确实太重要了。在这一篇的最后,黄帝特别感激歧伯为他阐发的这一段妙义,说这是“精光之道,大圣之业”,是赤裸裸的真理,是大圣人的事业!黄帝选择良辰吉日,把这段真传藏进灵兰之室,以传给后人。但《灵兰秘典论》的大义,没有被后人好好阐发,甚至被忽略了。所以,后世的医家治病,主要重在用药,偶然用一些调畅情志的方法,也只是利用五脏七情的生克,而没有从根本上去治心。《黄帝内经》中讲的“恍惚之数”,直到王凤仪老先生手里,才真正“千之万之”,成为从根本上解救苍生疾苦的旷世绝学!无数人在王凤仪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病根,回心转意,恢复了健康,也扭转了命运。王凤仪先生也借着劝病的因缘,到处劝善,办学,足迹遍及华北、东北很多地方,影响非常大。被人们称为“王善人”。王凤仪在生的时候有很多弟子,他们照着王凤仪的道路,兴办公益、慈善,也治病救人。现在,性理疗法以及与这一疗法紧密相连的一套思想文化体系又在开始慢慢被国人认同和接受。2002年,性理疗法的继承者刘友生先生在北京大学做演讲。刘友生在当地被称为“刘善人”,也是一位农民,至今还在家里种地,同时给那些慕名而来的人“劝病”,很多疑难杂证,经他一劝,立即烟消云散。而且,他劝病也是义务的,不图名利。刘善人的演讲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引起了学术界、医疗界的兴趣。家庭伦理与身心健康传统修身与古圣先贤命运与运命人生四季春:万物发生。为人须学为人的道。夏:万物长养。为男女行道时期。秋:万物收敛。宜敛万事万理,悉收纳入心中。冬:万物闭藏的时候。宜存心养性。凡事交子孙管理。人生三部曲:孝悌慈著名畅销书《离幸福很近》百度文库新浪佛学网站下载第一节自己的道是什么如何行道道:道理、道路。为人之道性天之道相:性理(自身为人)伦理(与人处世)用:言行思想合于道则健康、幸福、快乐不合道病灾祸企业行道命就是人的本分,守住本分就立住了天命。天命长、名也准大起来。会当几个人就得着几条道。若是不尽职、不尽力、喜虚荣、做假事、有名无实,就立不住命。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着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怎么行道?行道方法:尽自己的道修身、孝悌《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行道不可出本位,若是离开本位,不但劳而无功,反而有过。什么是本位呢?就是人的本分,[素位而行],就可以成道。鸦有反哺之义英国培根说过:“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可以使人灵秀,伦理学可以使人庄重,修辞学可以使人善辩,逻辑学可以使人敏锐,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要[素位而行],做事不出本位,说话不出本位,思想不出本位,才能当体成真。若是生为女身,羡慕男人,贫穷人妄想富贵,做这个想那个,全是出位的人,怎能成道呢?就像梨要成在梨树上,不能在杏树上成。《中庸》素位而行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时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该做的事。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尽道各尽本分,素位而行各正本位,各行其道(家庭五行社会五行),敦伦尽分道讲一面道是尽的,不是要的,要来的是债各行其道后果1后果2男、女之道男子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女子八德:孝顺和睦、慈良贞静五伦十义君臣道《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君仁臣忠朋实友信君臣道君臣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同时处在这两种位置君仁臣忠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不刻薄体谅引导不听谗言公平言传身教关心员工的德行成长尽责知恩劝谏师爱生敬人子之道:孝子女的本分,是一孝字。孝乃天经地义,人伦之本,八德之首也。你看水必有源,木必有根。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人的根源就是父母,孝是道的根本。《百孝篇》: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天子章:“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诸侯章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士章资于事父以事母,其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其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庶人章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尽孝方式财物之孝身心之孝(言孝、色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弟子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礼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羊有跪乳之恩尽孝方法:孝亲之身心性孝身:衣食住行。要从父母衣食住上留心,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换衣服,卧宿使其安适,行动有人扶持。■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心孝性孝亲之心孝心:处处顺从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意的事,我当奉行之。百孝篇: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孝亲之性孝性尤为重要:要时时顺着父母的性,使父母心中欢喜,按着父母的五行性,随快随慢,务要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不使老人动性,含饴弄孙,以乐天年。百孝篇: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国学大师南怀瑾■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孟懿子之子)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精美唐卡唐卡是松赞干布时期兴起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具有鲜明民族、宗教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历来被视为珍宝,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观赏俱佳,“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岁高僧虚云老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孝之大小远近真假小孝孝于庭帏,大孝孝于天下;近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要打破人禽关,孝字以外无他道。尽孝不在年龄大小,不在贫富,不在识字不识字,是在良心德性流露不流露,发扬不发扬。真假孝乃天性所流露,所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如果恐怕别人耻笑才行孝,这便是假孝。然父母做事,也不免有错处,若一味顺从,难免陷亲于不义,也不算真孝。真假的分别,可拿父母爱子之心作对照。1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不料想儿子长大成人,嫌父母穷,没给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钱也没带来,怎么也能长大成人,没受着饥饿呢?2怀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脏。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脏,对吗?3小孩若是哭一声,父母会察颜观色,说我的孩子饿了,或者是冷了,赶快给他奶吃。抱在怀中暖暖,给他穿上点衣服,不转眼珠地瞅着,恐怕小孩受屈。儿子大了,在父母面前说话不管不顾。父母告诉的话,当了耳旁风,说的遍数多了,还起厌烦心,甚至说出冒犯父母的话,对吗?4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怀胎十月,提心吊胆,惟恐伤着儿胎。儿子降生之时,正是母亲过阎王关之时。儿子的生日,俗云『母难之日』,此之谓也。5降生以后,吃母亲的奶,就是喝母亲的血。经过乳哺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费尽多少,方才长大。稍有知识,便不听父母的话,对吗?到了六、七岁时,送到学校里读书,还认为是给父母念的,及至年将弱冠,便给儿子定亲完婚。一生到老,心力用尽,只累得耳聋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弯,行动不便。你想这是为的谁呢?人子若想尽孝,当想想父母待我之慈爱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养父母,亦难报父母之恩于万一,况黄泉路上无老少,老人的寿限,和自己的寿数,难以确定。老人在世还有几年?即能尽孝,又能尽几年?语云:『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既然明白了孝道,当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时尽孝,以补已往不孝之罪。在父母已去世的,赶快补行孝道,对父母生前所爱之人,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灵。导演翟俊杰发现生命奇迹:母乳原来由血变成翟导对孝道深有体会,他告诉大家一则生命奇迹:三十八年前,他密封在小瓶中的乳汁,最后都变成了血的颜色,古人所说的乳汁是由母亲的血变得,一点也不假。三十八年前密封在小瓶中妻子的乳汁变成了血水翟俊杰:孟子曰:『事亲有道,事亲弗悦,不顺乎亲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明善乃是孝子大本源,故《大学》言修身,必根本于明明德,明明德而归宿止于至善。推行大孝,孝于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养,以达到不独亲其亲的大同景象;实行远孝,孝于万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范,留孝名于青史,遗孝风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处,便能救国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将身化行全球,欧美的老人,得享有子之乐,中国的父母,全得欢喜之心,那才算以孝治天下,达到孝道圆满的目的呢。不孝一切不顺,皆因不孝《百孝篇》: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孝经》:不爱其亲而爱其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其他人者,谓之悖礼。姑娘道“姑娘是世界的源头,是齐家之本,清国之源。姑娘好,家庭才能好,社会才能好,世界才能好。所以,姑娘是堂堂的‘国民之母’”。“性如棉、志为根、提满家、身有补助力、心知众人好处,为一家之贵星。儿女都应当尽孝,然本分却不同,所以尽孝的方法也就不同。因为姑娘在家是半宾半主。性如棉者,如棉花之洁白,守身如玉;如棉花之柔软,性子不许暴躁;如棉花之温暖,待人不冷淡;如棉花之绵长,不要退志。任何事皆可做,没有挑选,没有分别心,这是性如棉的道理。志为根,就是立志不争不贪,立
本文标题:儒家思想实践标兵王凤仪讲解家庭社会道德伦理与人生幸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1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