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13《最后一次演讲》
捍卫正义勇于献身13.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本文的作者闻一多先生,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七年级下学期我们曾经学习过关于他的一篇文章,同学们还记得吗?《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臧克家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63年前,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一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民主战士,为了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导入新课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重点)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品味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难点)3.学习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目标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本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倡导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新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主要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作者介绍背景资料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背景资料文体知识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的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李公朴,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致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知识链接诬蔑籍贯捶击赋予卑劣卑鄙蛮横挑拨离间mièjíhènɡchuíbǐtiǎofùbēiliè读一读预习检查jiàn()召公()召唤()挑担()挑拨()横竖()中间横间()蛮横()间接hénghèngjiānjiàn挑tiāotiǎo召zhàoshào多音字捶()棰()蔑()篾()锤()陲()chuíchuíchuíchuí竹篾诬蔑mièmiè卑()婢()奴婢卑劣bēibì裨()裨益bì锤炼捶击棰杀边陲形近字词语解释卑劣诬蔑蛮横赋予挑拨离间卑鄙无耻卑鄙恶劣。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态度)粗暴而不讲道理。给予(重大任务、使命等)。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1.听读课文,回答:闻一多在他的最后一次讲演中讲了什么?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整体感知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3)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第二部分(4—5)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第三部分(6—12)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1.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的一次讲演,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精读细研2.课文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1.交替使用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2.语气和用语上的感情色彩。精读细研3.读1-2段,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②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杀,只会偷偷摸摸的暗杀。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4.第3自然段中同时列举“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的用意是什么?5.读第4段,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连续列举正义人士被害的典型惨案,赞扬李先生和昆明青年的伟大献身精神,同时揭露了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险恶企图。①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②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6.读4-5段,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1.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2.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3.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精读细研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在讲演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如战友的感情。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合作探究7.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第5段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光明”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黑暗”指当时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社会。8.文章第7段演讲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你体会到了吗?体会到了。闻一多在讲到“一二.一”运动的时候明显有一种骄傲的情感在里面,所以说是“昆明的光荣”。7.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闻一多先生热情地号召青年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精读细研8.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表明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义无反顾,随时准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决心。精读细研合作探究这篇演讲运用了很多褒贬分明的词语、短促有力的句式和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请同学们仔细品味。1.“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究竟”与“竟”,强调了李先生的行为是一个中国人的正当行为,是正义的,突出了对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痛恨之情。合作探究2.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的对照,通过对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到极点。合作探究3.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祈使句反复合作探究4.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运用反复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敌人暗杀手段的无耻,和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作者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合作探究5.你们完了,快完了!6.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感叹句,揭示了敌人的下场,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反问句,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表达了必胜的信念。7.第5段写道:“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一个”和“千百万个”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爱国人士站起来斗争。表达了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以及对人民终将胜利充满了信心。合作探究8.“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语气坚决。谴责反动派制造的暗杀行径;揭露反动派色厉内荏的本质;号召进步青年继承先烈遗志,继续斗争。表达自己和千百个爱国志士随时准备以身殉志的斗争决心。1.闻先生在给臧克家的信中说:“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结合本文内容,说明闻一多是从哪几个方面“讲个痛快”的?合作探究2.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他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合作探究3.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现代青年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合作探究概括主题本文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表达对实现民主和平未来的坚定信心,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和平民主的目标而斗争到底。课堂小结
本文标题:13《最后一次演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30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