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十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一)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十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一)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范广勤南昌大学一、基本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identifica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是根据人群证据和实验数据,通过科学方法辨别和认定职业活动中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是职业卫生工作的基础,是预防和控制作业场所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前提。二、基本原理识别和鉴定未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原理自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因果关系判断。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因,健康损害是果,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危害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职业接触该因素引发、加重、加速了职业危害的发生发展。二、基本原理识别和筛选已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原理(1)利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相似性、相关性及系统性等基本特征。(2)认识事物之间联系的必然性,发现事物性质、运动变化规律之间的相似性,利用事物运动和变化中的惯性。(3)明确事物发展过程中各因素之间存在的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采用系统分析方法进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三、基本方法未知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鉴定方法临床病例观察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和判定的起点和线索实验研究识别和判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有效手段职业流行病学研究识别和判定职业性有害因素最有力的证据三、基本方法已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筛选方法(1)工程分析法(2)检查表法(3)经验法(4)类比法(5)检验检测法此外还可结合工作需要采用理论推算法、文献检索、专家论证等方法进行识别。四、重要环节毒物和粉尘的识别(1)毒物的识别调查分析工艺流程逐步确认生产物料调查了解生产设备调查掌握防护措施了解分析劳动过程制定实施毒物检测四、重要环节毒物和粉尘的识别(1)粉尘的识别了解基本生产过程分析存在或产生粉尘的主要环节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分散度及二氧化硅含量四、重要环节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1)噪声的识别主要包括对声源、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分布、噪声暴露时间特性等的识别。(2)振动的识别主要是识别生产过程中接触振动的作业和振动源。四、重要环节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3)电离辐射的识别明确放射源,进行个人暴露剂量测定、环境电离辐射检测、放射性核素的分析测量等。(4)非电离辐射的识别关键在于详细了解生产设备运行时的电磁辐射状况,充分考虑作业工人的接触情况,通过对不同频率、不同波长电磁辐射的辐射强度测定进一步识别非电离辐射。四、重要环节未知职业有害因素识别中的因果判断(1)联系的时间顺序(temporality)(2)关联的强度(strength)(3)剂量-反应关系(biologicalgradient)(4)关联的合理性(plausibility)(5)关联的一致性(coherence)(6)关联的可重复性(consistency)(7)关联的特异性(specificity)(8)实验证据(experimentalevidence)第二节职业环境监测何作顺大理大学一、概述概念职业环境监测(occupationalenvironmentalmonitoring):对职业从事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检测,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性质、强度及其时空分布与消长规律。意义通过职业环境监测,及时发现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作业环境的卫生质量、判断是否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估计作业者的接触水平,为职业危害定性、定量评价提供科学技术依据。应通过职业卫生调查明确职业环境监测的因素。不同的作业环境,有毒有害因素是完全不同的。要全面地识别职业环境监测因素,关键在于监测因素是否对职业从事者产生职业健康损害。应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需要监测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与物理因素两大类。二、职业环境监测对象的确定(一)空气样品采集采集方式:采用主动、被动采样、集气法、直读式检测仪等。1.主动采集(1)液体吸收:用液体吸收、溶解或过滤被测物质,用于气体、蒸气和部分气溶胶采集。有气泡吸收管和多孔玻板吸收管两种。三、职业环境监测的样本采集与保存(一)空气样品采集1.主动采集(2)固体吸附:将固体吸附物装入玻管中,使现场空气通过玻管时,被测物被吸附阻留,用于气体、蒸气物质采集。常用吸附物质:颗粒状吸附剂、纤维状滤料和筛孔状滤料。(3)冷冻浓缩(冷阱):将采集器置于冰水、干冰、液氮等冷冻剂中低温采样。三、职业环境监测的样本采集与保存(一)空气样品采集三、职业环境监测的样本采集与保存(一)空气样品采集三、职业环境监测的样本采集与保存固体颗粒采样管固体吸附采样(一)空气样品采集2.被动采集有扩散和渗透两种类型。(1)扩散型利用被测物分子扩散作用,达到采样的目的。(2)渗透型渗透型利用物质分子的渗透作用达到采样目的。3.集气法将被测空气收集在特定容器(如大容量注射器)中带回实验室分析。三、职业环境监测的样本采集与保存(一)空气样品采集4.直读式检测仪应用化学和物理学原理制成各种测定仪器和检测器,可在作业场所直接显示空气中被测化学物浓度,有的还有自动记录浓度变化和报警装置。(1)光学气体检测仪,如CO检测仪;(2)热化学气体检测仪,如可燃气体甲烷、乙炔、汽油等测爆仪;(3)电化学气体检测仪,如SO2检测仪;(4)检气管和比色试纸运用空气被测物与某种化学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制成。三、职业环境监测的样本采集与保存(二)空气样品保管1.保管要求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保管要遵循《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要求。2.注意事项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样品的污染、变质和损失。三、职业环境监测的样本采集与保存(一)采样方式个体采样(personalsampling)和定点区域采样(areasampling)两种。1.个体采样将样品采集头置于作业者呼吸带内,可以用采样动力或不用采样动力(被动扩散)。采样仪直接佩戴在作业者身上。个体采样以职业从事者为焦点,是反映劳动者接触水平的最佳方式。四、职业环境监测方案与策略(一)采样方式个体采样(personalsampling)和定点区域采样(areasampling)两种。2.定点区域采样将采样仪固定在车间某一区域,是该区域环境质量的直接反映。由于采样系统固定,未考虑作业者的流动性,定点区域采样一般不能准确反映作业者的真实接触水平。四、职业环境监测方案与策略四、职业环境监测方案与策略(二)测定方式包括全天一个样品测量、全天连续多个样品测量、部分时间连续多个样品测量、瞬(短)时多个样品测量4种。测定方式类型图四、职业环境监测方案与策略(三)监测类型国家已经规定了对作业环境进行监测的频度。《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将监测分为评价监测、日常监测、监督监测和事故性监测。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每年至少1次。对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监测点,每3个月要复查1次,直至车间空气中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进行验收或对劳动卫生防护的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时,要连续监测3次。小结通过职业环境监测,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性质、强度及其时空分布与消长规律。监测包括化学与物理因素两大类。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确定监测对象,根据化学物在作业场所空气中存在形态选择样本采集与保管方法。空气样品主要采用主动、被动采样、集气法、直读式检测仪等方式采集。监测对象确定后,要制定采样方式、测定方式、监测类型等监测策略。采样方式有个体和定点区域采样两种,测定方式有全天一个样品测量、全天连续多个样品测量、部分时间连续多个样品测量、瞬(短)时多个样品测量4种,监测类型包括评价、日常、监督和事故性监测4种。第三节生物监测贾光北京大学1.生物监测(biologicalmonitoring)是指系统地监测人体生物材料(血、尿和呼出气等)化学物及其代谢物的含量或由他们所致的无害生物效应水平,将测得值与参考值相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其对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一、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2.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指反映生物系统和外源性化学物、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任何可测定指标。接触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ofexposure)效应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ofeffect)易感性标志物(biomarkerofsusceptibility)但三者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同一种标志物在一种情况下作为接触生物标志物,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则可能可作为效应生物标志物。一、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1.反映机体总的接触量和负荷从接触水平的估测中,生物监测是可以提供内剂量,而内剂量与生物学效应间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因此生物监测在保护劳动者健康方面更具优势。综合了接触毒物的个体间差异和毒物典型动力学过程中的变异性:所有的生物监测指标均需经过机体代谢的过程,个体间的差异和动力学的变异均已得到初步控制。二、生物监测的特点2.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我们不能将生物监测单纯地看作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效应的检测。生物监测强调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和降低其接触水平。二、生物监测的特点2.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只有定期地对接触者进行监测才能达到上述目的。若一旦发现超过所规定的接触水平,就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降低车间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浓度,缩短接触时间,减少皮肤污染或及时清除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以提高对职业人群健康的保护水平。二、生物监测的特点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是按照制订MAC的原理,规定出生物组织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最高耐受界限。三、生物接触限值化学物质生物监测指标生物限值采样时间铅血铅1.93(mol/L(400(g/L)接触三周后的任意时间镉尿镉5(mol/mol肌酐(5(g/g肌酐)不作严格规定血镉45nmol/L(5(g/L)甲苯马尿酸1mol/mol肌酐(1.5g/g肌酐)*尿校正比重1.020工作班末甲苯终末呼出气20mg/m3工作班末三氯乙烯尿中三氯乙酸0.3mmol/L(50mg/L)工作周末的班后一氧化碳碳氧血红蛋白HbCo5%血红蛋白工作班末有机磷农药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校正值:原基础值或参考值70%接触起始后三个月内任意时间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校正值:原基础值或参考值50%接触起始后三个月后任意时间1.个体评价所得的结果与合适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必须注意,由于个体对化学物质的易感性不同,即使生物监测结果低于生物接触限值也不能保证所有工人都没有有害健康效应产生。某些情况下,考虑到接触个体之间的变异性,可将其接触数据与该个体前期接触数据(基线值)相比较。四、生物监测结果的解释2.群体评价生物监测结果可以在群体基础上进行比较,即通过群组数据的统计分析作出评价。必须同时报告能描述此群体特性的参数。对属于正态分布的数据,应给出平均值、标准差和范围。如为对数正态分布,应给出几何均值、几何标准差和范围或中位数,90%和10%位数和范围。对不属于正态分布(包括几何正态分布)者,可报出中位数、90%和10%位数和范围。四、生物监测结果的解释反映机体总的接触量和负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可直接检测引起健康损害作用的内剂量和内负荷:个体接触水平的评价综合了个体间接触毒物的差异因素和毒物典型动力学过程的变异性易于发现易感者能较及时提供为采取预防措施的依据五、生物监测的优点举例如下:国内经验表明三硝基甲苯在车间空气中的浓度已低于最高容许浓度,但工人中白内障发病率仍然很高。经研究发现,接触者皮肤污染严重,经皮肤进入体内的TNT量明显大于经呼吸道的量,因此单凭空气中TNT的浓度无法准确评估职工的接触水平。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再降低TNT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预计也不会收到预期效果。职业接触中经皮肤吸收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当空气中毒物浓度逐步下降,则经皮肤吸收的毒物量在体内毒物负荷的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随之增高,生物监测在反映接触水平中的作用也更为显著。五、生物监测的优点1.有些化学物不能
本文标题:第十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32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