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曾侯乙尊盘曾侯乙尊盘简介•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盘则是水器,曾侯乙尊盘融尊盘于一体,出土时尊置于盘上拆开来是两件器物,极其别致。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其铸造上的高度技巧,有着鬼斧神工之妙。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其铸造上的高度技巧,有着鬼斧神工之妙。1978年在曾侯乙墓中出土,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蕉叶向上舒展,与颈顶微微外张的弧线相搭配,和谐又统一。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伏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长舌垂卷如钩。尊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曾侯乙尊盘的两个部分曾侯乙盘曾侯乙尊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讲解)•这件尊盘的惊人之处在于其鬼斧神工的透空装饰。装饰表层彼此独立,互不相连,由内层铜梗支撑,内层铜梗又分层联结,参差错落,玲珑剔透,令观者凝神屏息,叹为观止。经专家鉴定,此系采用失蜡法铸造,因为纹饰细密复杂,且附饰无锻打和铸接的痕迹。失蜡法又称出蜡法、拔蜡法,基本方法是将蜡作成模,成型后用细泥桨反复浇淋,泥浆包住蜡模后再涂以耐火材料用火烘烤,做成铸型。蜡熔流出,形成型腔,即可浇铸铜汁成器。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显著提高,许多新工艺出现在此时,失蜡法即为其中之一。用失蜡法铸造器物,由于采用整模不会出现合范带来的铸痕,表面光滑精细,并且可以铸造相当繁缛复杂的纹样,但是器物表面往往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砂眼,因为无出气孔,铜液灌注有不到之处。后世作伪者误以为越平整、越光洁、没有任何痕迹,便越是成功之器,反而弄巧成拙。由于失蜡法方便易学,是后世仿古作伪的主要技法。古代青铜器绝大部分是采用陶范法铸造的,即使接合再严密也会有缝隙,所以此类器物的耳、足、腹下部等隐蔽之处多有铸痕、铸疣,以失蜡法仿铸之器无铸痕却有砂眼,故宫收藏的一件宋仿西周盉腹部就有不少砂眼,这些隐蔽处的细微差异往往是鉴别真伪的关键之处。曾侯乙尊盘,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欣赏)失蜡法范铸法曾侯乙尊盘的纹饰•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盘内底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青铜尊盘被传得神乎其神,尊盘上面铸有上百条龙显得霸气十足,据说曾侯乙因为拥有这个尊盘而具有了帝王之相还有传说只要得到这套尊盘就能够成为真命天子,最终一统天下。这令当时所有诸侯国垂涎不已,邻国楚国就一直想得到这件曾国的镇国之宝,但因曾国与周天子同姓,虽然周王已经没落,可轻易出兵曾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而且笃信传说的楚王还对尊盘护佑曾国的传说颇有畏惧,只能在曾国边疆时常侵扰试探曾侯乙。感谢观看
本文标题:曾侯乙尊盘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46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