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运动医学【名词解释】1、运动医学:运动医学是为竞技体育及全民健身运动服务的一种职业化和科学化的领域。它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一门融合研究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2、营养:是指生物体获得和利用的,用于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所需的物质的生物学过程。3、营养素:是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具有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为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需的物质。4、糖浓度:低于8%为宜,建议采用5-7%以促进胃排空和小肠吸收满足快速补充体液和能量的需要。5、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清晨、空腹、静卧及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室内温度保持在18-25°之间时的能量代谢。6、食物热效应:人体在进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量,这种因摄食而引起的热能的额外消耗称食物热效应。7、合理营养:是指人体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使膳食的质和量都能适应人体的生理、生活、劳动以及一切活动的需要。8、自我监督:是体育运动参与者在训练或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检查的方法,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及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9、兴奋剂:根据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的规定,兴奋剂(使用兴奋剂)是指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的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的行为。10、血液兴奋剂:是指对运动员输入血液、红细胞或有红细胞在内的有关血液成分。可有自身抽出或取自他人的血液。11、运动性疲劳:机体不能将其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12、过度训练:是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疲劳长期积累而引起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13、运动应激综合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时,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而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14、运动性贫血:是指直接由于运动训练所造成的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贫血。15、运动性血尿:健康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血尿,经详细检查未发现其他原因的血尿。16、运动性中暑:是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超过身体能散发的热而造成的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17、运动损伤:是指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外部或内部的力量或暴力造成的身体伤害或持续的损伤。18、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受伤部位皮肤或粘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常有组织液渗出或有血液自创口流出。19、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20、挫伤:是由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部而引起的局部或深部组织的急性闭合性损伤。21、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马菁222、肌肉拉伤:由于肌肉猛烈收缩或被动的过度牵伸,超过了肌肉所能承受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了拉伤。23、肩袖损伤:是肩袖肌腱或合并肩峰下滑囊的创伤性炎症病变。24、髌骨劳损:是髌骨软骨病和髌骨周缘腱止装置慢性损伤的统称。【填空】1、必须氨基酸和氨基酸的模式是判断什么是优质蛋白质2、空腹血糖:3.8-6.2mmol/L3、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4、氟具有预防骨质疏松和龋(qu)齿作用5、早操作用:克服生理惰性。课间操:消除学习性疲劳6、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检查的方法:倾倒实验和划痕实验7、贫血标准:男子120g/L女子105g/L我过成年粘性的红细胞数量是(4.0~5.5)*1012/L成年女子的血红细胞数量是(3.5~5.0)*1012/L8、X型腿的判断标准:足跟大于1.5厘米。O型腿的判断标准:膝关节大于1.5厘米9、生长发育速度两个高峰期:出生后第一年和青春发育期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又是协调统一的10、神经系统优先发育:6岁时达到成人的90%11、生殖系统发育较晚:青春期才开始发育12、淋巴系统在10岁以前迅速发育,青春期后,逐渐萎缩13、兴奋剂的分类:禁用药物、禁用方法和限制药物三大类14、急救的原则:抢救生命、防止运动员再伤,防止伤口污染,减少痛苦,为转运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15、肌肉的微细损伤在运动过程中大部分是离心运动。16、亚急性损伤(弧痛试验):如果外展60°内不痛,60°-120°的弧度内出现疼痛,提示有肩袖损伤。17、肘关节是滑车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尺桡关节3个关节组成。18、改变尿液兴奋剂含量的手段:利用某些药理学、化学和物理学的手段。【简答】蛋白质的营养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2)参与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3)免疫系统重要的物质基础。(4)供给基础。脂肪的营养功能:1)供给热能2)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4)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糖来节约蛋白质5)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糖(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1)供给热能(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3)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4)保护肝脏(5)促进蛋白质的吸收与利用(6)抗生酮作用(7)维持心肌和骨骼肌的正常功能脂肪的分类:1.甘油三酯2.复合脂——磷脂、糖脂、脂蛋白3.类脂3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依赖食物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脂肪的供给量:每日膳食中有50g脂肪能基本满足人体的需要。糖的补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1)糖产生能量最迅速、氧化直接生成ATP;(2)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氧量最少;(3)其氧化供能时的输出功率在所有的能源物质中最大;(4)在缺氧条件下只有糖可以分解供能,生成ATP和乳酸。维生素的共同特点:(1)以本体或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2)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大量贮存,必须食物提供。(3)机体需要量甚微,但在调节机体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4)不构成组织,也不提供能量。(5)多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发挥功能。(6)有的具有几种结构相近、活性相同的化合物。(7)食物的选择不当或食物在贮存、加工、烹调过程中可能造成维生素的破坏或丢失。维生素的分类:1、脂溶性维生素(A/D/E/K)(中毒)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排泄效率不高,摄入过高可在机体内蓄积以致产生有害影响。2、水溶性维生素(B族/C)(维生素pp尼克酸)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排泄率较高,一般不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维生素B1一、营养供能:1、辅助糖代谢2、促进能量代谢3、维护神经系统的机能4、加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二、供给能量与来源维生素B2一、营养供能:1、是体内酶的重要成分2、保持眼睛、皮肤、口舌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3、参与蛋白质的代谢二、供给能量与来源维生素C的营养功能:1、促进生物氧化2、促进组织中胶原的形成,保持细胞间质的完整3、参与细胞核中形成DNA的主要生化反应4、促进造血作用5、增强机体抵抗力6、参与解毒7、提高ATP酶的活性和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4无机盐的分类:1、常量元素有7种;2、微量元素有14种;无机盐的生理功能:(1)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2)在细胞内外液中,维持正常的渗透压,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3)构成酶的辅基是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也参与酶泵的激活。水的营养功能及其补充的重要作用,脱水训练的危害:水营养功能:(1)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2)维持电解质的平衡(3)参与物质代谢过程(4)参与维持体温的恒定(5)水是润滑剂(6)维持脏器的形态和机能重要作用:(1)维持水平衡(2)电解质平衡(3)调节体温(4)保持机能危害:(1)血容量下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单位时间供氧减少,使最大摄氧量明显下降;(2)由较少体液量负责体热重新分配,导致体温上升,体温调节能力严重下降。理想的补液饮料具备的功能:1、促进引用2、迅速恢复和维持体液平衡3、提供能量4、增进运动能力符合运动饮料的条件:1、糖浓度:低于8%为宜,建议采用5~7%以促进胃排空和小肠吸收,满足快速补充体液和能量的需要。2、糖的种类:多钟可转运的糖,例:葡萄糖、果糖、低聚糖等。3、电解质:一般不补充,在超长时间持续运动后程适量补充电解质。补液方法:1、运动前水负荷:运动前30-120分钟补充300-500毫升原因:对运动中增加排汗量,减少体温上升的幅度,延缓脱水发生有效,在特别热的天气,还应额外补液250-500毫升。2、运动中补液方法:少量多次,一般每小时的补液总量不超过800毫升。3、运动后补液:以摄取含糖、电解质饮料最佳,饮料的含糖量可为10%,补液的总量由体重恢复的情况估计,仍以少量多次为原则,不可暴饮。运动时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1、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2、肌纤维类型3、训练水平4、体内能源物质的储备5、膳食5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1)食物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要求(2)食物应当营养平衡和多样化(3)食物应当是浓缩的体积重量小(4)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要合理(5)进食时间与训练、比赛安排相结合关于我国运动员膳食营养工作的几点建议:加强对运动员的运动营养知识教育坚持做到4多:主食、蔬菜、水果、奶制品(或豆制品)多;坚持做到3少:油脂、肉类、油炸食品少的原则。比赛期的营养:一、比赛前期的营养1、保持适宜的体重和体脂2、适当减少酸性物质的摄入3、膳食平衡,色香味俱全,含有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食品多样化4、增加碱贮备,多吃蔬菜和水果5、保持体内有充足水分6、赛前增加糖负荷和赛前补糖7、按比赛时的情况调整进餐时间和食物组成二、比赛当日赛前一餐的营养1、食物重量轻、体积小2、食物易于消化吸收,不含粗纤维多和易产气食物3、热能比例要求高糖、低脂、低蛋白质4、低盐5、赛前补糖6、赛前服用维生素C7、膳食采用平时已习惯的和喜爱的食物8、赛前一餐应在比赛开始的2.5h以前完成9、赛前一餐不宜服用咖啡或浓茶,以免引起赛中利尿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一、骨特点1、骨组织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二者比为5:5,骨弹性、韧性较好,一般到20-50岁时,骨化完成,身高停止增长。2、骨的加长主要是靠软骨成骨,人体身高的增长,主要是下肢长骨的增长。3、各骨完成骨化的时间不一。二、肌肉特点1、肌肉的含水分较多,含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肌纤维之间的间质相对较多,肌肉中能源物质的储备和肌肉的神经调节尚不完善,所以容易疲劳,但肌肉疲劳消除较快。2、肌肉的发育。3、随年龄增长,肌力日益增长。6三、关节特点关节的牢固性和稳固性较差,在体育运动中,用力不当易发生关节损伤或脱位。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育特点:1、速度2、力量3、柔韧4、耐力5、灵敏6、协调能力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一)运动系统的卫生要求1、应注意培养他们养成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当发现有身体姿势不正确或发育缺陷时,应及时在体育作业中加入矫正姿势和克服发育缺陷的练习。2、有些非对称项目中,应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尤其是对侧肢体的锻炼,对于基本技术的训练也不要过于集中。3、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儿童少年脊柱生理弯曲较成人小,缓冲作用较差。)4、膳食中应注意供应钙的补充,多在室外进行锻炼。5、不宜过早从事力量性练习。6、应注意全面身体训练和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和耐力的训练。7、儿童少年关节活动度大、柔韧性好,宜进行柔韧性练习。(二)对心血管系统卫生的要求1、在体育锻炼中,运动量的安排要适宜和合理,避免过高过急,强度过大的练习。2、儿童少年避免做过多的屏气动作,侧立、背桥等动作不宜多做。(三)对呼吸系统的卫生要求1、培养儿童少年在体育运动中,能根据动作的结构节奏及用力情况,逐步掌握适宜的呼吸方法,并教育他们注意呼吸卫生。2、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前做好逐步活动,运动中加深呼吸,特别是有意识加深呼吸。(四)对神经系统的卫生要求1、内容和形式要生动活泼和多样化,要适当的间歇。2、多采用直观教学和示范教学手段,多运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多做一些模仿练习。3、因儿童综合能力较成人差,不宜做过于复杂和精细的技术动作。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的要求(1)中学体育课应
本文标题:运动医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70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