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杭州市2020-2020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2020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仔细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已知二次根式,则a的取值范围是()A.B.C.D.2.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3.为了比较甲、乙两块地的小麦哪块长得更整齐,应选择的统计量为()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4.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用下列哪种方法解方程3x2=16x最合适()A.开平方法B.配方法C.因式分解法D.公式法6.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顶点A在原点,顶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顶点C在函数y=(x>0)的图象上运动,且AC=BC,则△ABC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A.一直不变B.先增大后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不变7.已知(﹣3,y1),(﹣15,y2),在反比例函数y=﹣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为()A.y1>y2>y3B.y1>y3>y2C.y3>y2>y1D.y3>y1>y2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钝角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45°”时,首先应该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小于45°B.每一个内角都小于45°C.有一个内角大于等于45°D.每一个内角都大于等于45°9.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OB绕着A点旋转180°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为()A.(4,2)B.(4,﹣2)C.(,2)D.(,﹣2)10.如图,以▱ABCD的四条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连结EF,GH,IJ,KL.如果▱ABCD的面积为8,则图中阴影部分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为()A.8B.12C.16D.20二、认真填一填(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在、、、、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12.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三倍,则内角和为;边数为.13.已知=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k为.14.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BD=6,E,F分别是AB,AD的中点,连接EO并延长交CD于G点,连接FO并延长交CB于H点,△OEF与△OGH组成的图形称为蝶形,则蝶形的周长为.15.如图,将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沿其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A′B′C′,当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为菱形时,则AA′为.16.如图,一个正方形内两个相邻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4和2,它们都有两个顶点在大正方形的边上且组成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三、全面答一答(本题有7个小题,共66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17.计算:(1).18.如图,AC是▱ABCD的一条对角线,BE⊥AC,DF⊥AC,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DF≌△CBE;求证:四边形DFBE是平行四边形.19.如图,将表面积为550cm2的包装盒剪开,铺平,纸样如图所示,包装盒的高为15cm,请求出包装盒底面的长与宽.(3)20.某初中要调查学校学生(总数1000人)双休日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一部分学生,调查得到的数据分别制成频数直方图(如图1)和扇形统计图(如图2).(1)请补全上述统计图(直接填在图中);试确定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3)请估计该学校1000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人数.21.已知方程:x2﹣2x﹣8=0,解决一下问题:(1)不解方程判断此方程的根的情况;请按要求分别解这个方程:①配方法;②因式分解法.(3)这些方法都是将解转化为解;(4)尝试解方程:x3+2x2+x=0.22.在矩形ABCD中,AB=3,BC=4,E,F是对角线ACS行的两个动点,分别从A,C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均为1cm/s,运动时间为t秒,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后就停止运动.(1)若G,H分别是AB,DC中点,求证:四边形EGFH始终是平行四边形.在(1)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EGFH为矩形.(3)若G,H分别是折线A﹣B﹣C,C﹣D﹣A上的动点,与E,F相同的速度同时出发,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EGFH为菱形.23.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AD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CD交于E点,与CB交于F点.(1)求证:AE=AF;若△AEF的面积为6,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在的条件下,将△AEF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平移,如图2,设它与正方形ABCD的重叠部分面积为S,请求出S与运动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0<t<4).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仔细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已知二次根式,则a的取值范围是()A.B.C.D.【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二次根式有意义,∴2a﹣1≥0,解得:a≥,则a的取值范围是:a≥.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把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中心对称图形.【分析】根据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进行分析.【解答】解:第一、四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二、三个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3.为了比较甲、乙两块地的小麦哪块长得更整齐,应选择的统计量为()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考点】统计量的选择.【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解答】解:为了比较甲、乙两块地的小麦哪块长得更整齐,应选择的统计量为方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4.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考点】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相等和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即可推出答案.【解答】解:A、对角线互相平分是菱形矩形都具有的性质,故A选项错误;B、对角线互相垂直是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故B选项错误;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故C选项正确;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是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根据矩形和菱形的性质进行判断是解此题的关键.5.用下列哪种方法解方程3x2=16x最合适()A.开平方法B.配方法C.因式分解法D.公式法【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分析】观察方程特点确定出适当的解法即可.【解答】解:方程3x2=16x最合适因式分解法.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熟练掌握因式分解法是解本题的关键.6.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顶点A在原点,顶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顶点C在函数y=(x>0)的图象上运动,且AC=BC,则△ABC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A.一直不变B.先增大后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不变【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专题】探究型.【分析】根据三角形ABC的面积是点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乘积除以2,和点C在函数y=(x>0)的图象上,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等腰三角形ABC的顶点A在原点,顶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顶点C在函数y=(x>0)的图象上运动,且AC=BC,设点C的坐标为(x,),∴(k为常数).即△ABC的面积不变.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将反比例的系数k与三角形的面积联系在一起.7.已知(﹣3,y1),(﹣15,y2),在反比例函数y=﹣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为()A.y1>y2>y3B.y1>y3>y2C.y3>y2>y1D.y3>y1>y2【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及其增减性,再由各点横坐标的值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中k=﹣a2<0,∴此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并且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3,y1),(﹣15,y2),在反比例函数y=﹣上,∴(﹣3,y1),(﹣15,y2)在第二象限,点在第四象限,∴y3<y2<y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钝角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45°”时,首先应该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小于45°B.每一个内角都小于45°C.有一个内角大于等于45°D.每一个内角都大于等于45°【考点】反证法.【分析】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钝角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45°”时,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不小于或等于45°,即每一个内角都大于45°.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9.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OB绕着A点旋转180°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为()A.(4,2)B.(4,﹣2)C.(,2)D.(,﹣2)【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A点和B点坐标,则可得到OA=2,OB=2,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O′=AO=2,O′B′=OB=2,∠AO′B′=∠AOB=90°,然后根据第二象限点的坐标特征写出点B′的坐标.【解答】解:当y=0时,﹣x+2=0,解得x=2,则A,所以OA=2,当x=0时,=2,则B(0,2),所以OB=2,因为△AOB绕着A点旋转180°得到△AO′B′,所以AO′=AO=2,O′B′=OB=2,∠AO′B′=∠AOB=90°,所以点B′的坐标为(4,﹣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图形或点旋转之后要结合旋转的角度和图形的特殊性质来求出旋转后的点的坐标.常见的是旋转特殊角度如:30°,45°,60°,90°,180°.也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10.如图,以▱ABCD的四条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连结EF,GH,IJ,KL.如果▱ABCD的面积为8,则图中阴影部分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为()A.8B.12C.16D.2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过D作DN⊥AB于N,过E作EM⊥FA交FA延长线于M,连接AC,BD,求出∠EAM=∠BAD,根据锐角三角形函数定义求出EM=DN,求出△AEF和△ABD面积相等,同理求出理S△BHG=S△ABC,S△CIJ=S△CBD,S△DLK=S△DAC,代入S=S△AEF+S△BGH+S△CIJ+S△DLK得出S=2S平行四边形ABCD,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过D作DN⊥AB于N,过E作EM⊥FA交FA延长线于M,连接AC,BD,∵四边形ABGF和四边形ADLE是正方形,∴AE=AD,AF=AB,∠FAB=∠EAD=90°,∴∠EAF+∠BAD=360°﹣90°﹣90°=180°,∵∠EAF+∠EA
本文标题:杭州市2020-2020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71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