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傅山书论及其治学思想--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傅山书论及其治学思想姓名段志财学号2009143586院系书法学院专业美术学(书法)指导教师王步强职称副教授2013年04月日曲阜师范大学教务处制目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1引言………………………………………………………………………11.傅山的代生活………………………………………………………………………12.颜真卿感召力………………………………………………………………………23.支离与丑拙…………………………………………………………………………34.学术思潮对书法的影响……………………………………………………………7致谢……………………………………………………………………………………8参考文献……………………………………………………………………………8傅山书论及其治学思想书法学院专业学生段志财指导老师王步强摘要:真正响亮地提出反对赵孟頫、董其昌妍媚书风,推崇书艺丑拙风格的思潮,并把它列入审美学范畴深入研究的,则是稍后的傅山。傅山提出的“丑”包括着审美范畴内的拙、丑、支离和直率的内容:其“拙”,内涵指含而不露,藏而不显,大巧若拙。以正拙为其艺术特色的书作,是他方正人格集中体现的必然产物,是书法上的高境界。傅山说:“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关键字:傅山学术圈艺术家文化FushanThecalligraphytheoryandresearchideasStudentmajoringinCalligraphyDepartmentDuanzhicaiTutorWangbuqiangAbstract:realloudobjectionsZhaomengfu,Dongqichangyanmeibookwind,promotingofcalligraphicartmoreuglythanstyle,andputitonthein-depthstudyofaestheticcategory,laterisresearched.Researchedtheuglyincludestheaestheticrealmofexcess,ugly,fragmented,anddirectcontent:thecompensated,meaningreferstocontainnotdew,hideandnotshow,ifabigcoincidence.Iscompensatedforitsartcharacteristicsofbooks,istheinevitableoutcomeofthepersonalityembodiedhisfounder,isthecalligraphyonthehighlevel.Nokitkatresearchedsaid:write,onlyiscompensated.Thepositiveodd,duetolargemoreifhave.Keywords:cultureresearchedacademiccircleartists引言:(约303——361)精致优雅的书风为核心的中国书法名家经典谱系————帖学传统,发轫于魏晋之际,在唐初蔚然成为正统。此后的一千年,其独尊的地位不曾受到严重挑战,然而,在十七世纪,随着一些书法家取法古拙质朴的古代无名氏金石明文,书法品位发生了重要变化,新的艺术品位在18世纪发展成为碑学传统,帖学的一统天下不复存在。在过去的三百年中,碑学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书法史的重要性,相当于印象派绘画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傅山的明代生活傅山是兼具晚明和清初艺术风格的书法家,一方面,他是求“奇“最为激进的艺术家,是那个时代最后一位狂草大师。傅山是兼具晚明和清初艺术风格的书法家,一方面,他是求“奇“最为激进的艺术家,是那个时代最后一位狂草大师。。秉性刚直不阿。傅山38岁前忠于明王朝,明亡后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崇祯年间,他曾以一介布衣,发动诸生数十人积极参加反对阉党的斗争,上书为山西提学袁继咸之冤狱赴京请愿,后得以昭雪而名震朝野。明亡以后,傅山又和顾炎武等人积极参加反清斗争,曾被捕,在狱中“抗词不屈,绝食数日,几死。”出狱后又远行游学江南以谋反清活动,一直到53岁期间,长达15年左右。傅山坚守民族气节,誓死不与清廷合作。他曾作诗言志,说:“生既须笃挚,死亦要精神。性种带至明,阴阳随屈伸。誓以此愿力,而不坏此身。”康熙年间,清政府为了笼络人心,消除明朝遗老的反抗意识,开设博学鸿词科,广揽人才,康熙十七年至第二年初,傅山已逾七旬,地方官不断逼他进京应试,他称病拒绝应试,官吏竟舁其床而行,至都门外30里处,傅山抵死不入城,无奈,清廷对其免试,特封“中书舍人”放还,傅山既不谢恩,也不接受,出京时“送行者途为之塞”。后隐居山林,苦读诗书,“研经以待”。他刻苦研读儒家的经典,深信中国文化不会灭亡。现在太原崛围山上多福寺大殿前廊,立着后人为纪念他而立的“傅青主读书处”石碑。傅山先生在多方面达到的很高成就,就是由于他长期手不释卷,刻苦学习的结果。傅山“除经书外,《史记》、《汉书》、《战国策》、《左传》、《国语》、《管子》、骚、赋,皆须细读。其余任其性之所喜,略之而已。”(《训子侄》)他经常读书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处在他的家乡,太原市西北约20公里上兰村附近的西村窦大夫祠旁老杏树下,他盖了一间小屋,起名“虹巢”,是童年和少年读书的地方。再一处在太原市西北24公里的风景胜地崛围山上多福寺的青羊庵。在山上的松林中,依山而建的一间青砖小屋。上楼下洞,由六根高大石柱相联结。石柱上留有墨迹,传为傅山在此读书时所书写。边柱下有1949年以后所立,上书傅青主读书处的石碑。因为他喜爱秋天崛围山前的红叶,后又把青羊庵改名为“霜红龛”。他去世后,友人代他编的诗集就命名为《霜红龛全集》。颜真卿的感召力在明亡清兴的若干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中,傅山是一位在总结批判古代文化,竭力倡导批判和创造精神的社会启蒙的先驱。在对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总结批判中,形成了他的社会启蒙思想。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专制,倡导人性解放,批判宋明理学,主张学以致用等方面。他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顾炎武说他“萧然物外,自得天机”。顾炎武所说的“天机”就是作为思想家的傅山在思想上所追求,不想受任何制约的人性解放。傅山是明朝遗民中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在于他对书法艺术本体的理解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在清初遗民中,文人学士十分重视人格。生就傲骨的傅山,不论创作或是理论研究,上至人文,下至书道、医道,其言行无不注重对人格气节的宣扬。他曾多次谈到“作书之人首要之本乃在作人”、“一旦大节有亏,则笔墨不足补其缺”等掷地若金石声的话。他论书的诗文较多,尤其重视“作字先作人”的观点。比如在《霜红龛集》卷四《作字示儿孙》中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指违背了纲常,没有道德的小人),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六和九在八卦中的爻象都是全阳的,此处与后面的“用九”为阳刚正气的代用语)睹。谁为用九者,心与腕是取。永(指智永)真(藏真,指怀素)逆(追溯)羲(指王羲之)文,不易柳公语。未习鲁公,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以上诗中部分解释为作者夹注)这首诗以他对颜真卿、柳公权书品与人品相一致的崇敬心情,突出了“先作人”的重要。他先提出主要观点:作字必先作人,一旦失了气节,那就是“纲常叛周礼”,是笔墨不可挽救的。然后,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例证明。柳公权是和颜真卿齐名的唐代大书法家,人称“颜筋柳骨”。柳公权从小接受《柳氏家训》关于“德行”的教导,以德行为作人的根本,他的人生、书艺都具儒家风范。唐穆宗怠于朝政,曾和柳公权谈“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柳公权以书喻政,巧妙进谏。后来,柳公权的“笔谏”,一直成为后世士大夫参政进谏的一种“典范”。傅山在诗中说“诚悬有至论”即“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并且说,从智永、怀素一直上溯到王羲之,都没有改变了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这一“至论”的审美原则;诗的最后又以颜鲁公为例,说明鲁公有气节,才有端庄、雄伟、厚重、博大的书风。傅山一生崇尚颜鲁公气节,因为颜鲁公作过平原太守和鲁郡开国公。据北宋《宣和书谱》记载,“鲁公平生大气凛然,惟其忠贯日月、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物立而兼括。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庄尊重,使人畏之爱之”。所以傅山认为“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即是先要学鲁公作人,再学其书法。傅山从深层剖析了“作字先作人”的书论审美观。对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的人品、书品作了比较。认为颜、柳人品“觚凌难近”,守正、独特,有个性,为“正人君子”,字如其人。赵孟頫的字“流软美一途”是其人品不正之故。看来容易学,但却如“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是对赵字“浅俗”之贬。面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对赵孟頫的字推崇备至的态度,傅山明确地表现了与赵、董的审美观点不一致。对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柔媚书风加以贬斥,当然,这里不全是因为艺术观点不同(因为赵作为宋室子弟而事元朝“异族”,被认为是叛“周礼”的)。他说:“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派。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不独文章然也。”其中虽有“薄其人遂恶其书”的明显贬斥,但也辨证地肯定了赵字“润秀圆转”特定审美价值的美感。跋语结尾部分针对董其昌提出的“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画禅室随笔》)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一标新立异的书法审美理论主张,在当时书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300多年来也一直倍受推崇。作为一个明朝的遗民,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独特流派的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根源,是遗民对当时政治强烈不满,大胆冲破政治束缚的一种反叛传统的创造意识的反映。他是穿朱衣的道士,住的是佛寺,研读的却是儒家的经典;在行动中,他又是奔走呼号,以反清复明为已任的一位伟大的社会启蒙思想家;他在艺术领域中又把离经叛道的思想,化为创作书画艺术的欲望和行动,于是,就开创了一种自然朴拙,气势磅礴,风格独特的书法审美艺术形式傅山喜欢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刘熙载说:“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不但是志节情操,同时也是学问修养。傅山先生是一位最有骨气的书法家,体现了傲骨精神。有人这样评价他:“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傅山先生无论是人品,还是书品体现出来的“骨气”,都可说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代表。支离与丑拙元明时代,书艺风格倡导“妍”、“媚”之美。明末清初一些勇于革新的书画家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约束而开始了对“丑书”审美领域开始探索。真正响亮地提出反对赵孟頫、董其昌妍媚书风,推崇书艺丑拙风格的思潮,并把它列入审美学范畴深入研究的,则是稍后的傅山。傅山提出的“丑”包括着审美范畴内的拙、丑、支离和直率的内容:其“拙”,内涵指含而不露,藏而不显,大巧若拙。以正拙为其艺术特色的书作,是他方正人格集中体现的必然产物,是书法上的高境界。傅山说:“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不信时,但于落笔时先萌一意,我要使此字为如何一势,及成字后与意之结构全乖,亦可以知此中天倪(语出《庄子》:“和之以天倪”,指天趣,即自然)造作不得矣。手熟为能,迩言道破。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他进而又说:“写字之妙,不过一正,然正不是板,不是死。”全祖望说:“先生非止言书也。”一语道破他强调“正”的真谛。他又说:“写字不到变化处不见妙,然变化何可易到。不自正入,不能变出
本文标题:傅山书论及其治学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76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