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硕士论文-合作社组织与乡村社会变迁——以19311945年湖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合作社组织与乡村社会变迁——以1931-1945年湖北省农村合作运动为个案姓名:王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黄华文20040501合作社组织与乡村社会变迁——以1931-1945年湖北省农村合作运动为个案作者:王奎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相似文献(8条)1.期刊论文孙少柳.孙中民.SUNShao-liu.SUNZhong-min民国合作社组织与近代乡村社会转型-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农村合作社组织打破了传统高利贷一统乡村的局面,促使乡村社会传统借贷关系向近代转型;合作社组织的日常运作推进了传统农事生产的变迁,给传统的乡村农业生产注入了现代化因子;在加强乡村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农村合作社组织也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对农村传统社会的近现代转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期刊论文井世洁乡土中国社会生态中的合作社组织——从《政府·合作社·乡村社会: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研究》谈起-中国合作经济2007,(10)合作是一种行为,合作社则是基于人们合作行为之上围绕一定目标而形成的组织或经济制度,其最早萌生于18世纪西方市场经济极为活跃、人的独立性高度发达和个人权利被视为神圣的一些欧美国家和地区.然对中国而言,合作社却是一种舶来品.3.期刊论文井世洁乡土中国社会生态中的合作社组织——从《政府·合作社·乡村社会: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研究》谈起-中国图书评论2007,(7)合作是一种行为,合作社则是基于人们合作行为之上围绕一定目标而形成的组织或经济制度,其最早萌生于18世纪西方市场经济极为活跃、人的独立性高度发达和个人权利被视为神圣的一些欧美国家和地区.4.期刊论文赵泉民.ZHAOQuan-min个人主义:乡村社会组织化思想资源和价值支撑——基于西方路径与经验反思的视角-财贸研究2008,19(2)不同的文化信仰会引起不同的组织发展路径,进而影响博弈的规则,并最终影响到社会制度性结构的确定.西方经过了启蒙运动中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及个人主义等思潮洗礼,形成了社会现代性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市场社会为基础的个性解放与主体自由、社会契约、经济自由.其客观实在就是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自治的市民社会.西方的基层社会组织化、农业合作化正是这一现代性的历史趋向在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化修正后的一项成果.将根植于西方个人主义土壤中的社会组织化制度--合作社,移植到中国的以传统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中,其发生异化或难以很好成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也就是50年来中国一直没有一种合作制机构真正成功过的文化根源和精神制约.因为组织化、合作化首先孕育于个人主义的发展过程,然后才逐渐形成.5.学位论文孙少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2007农村合作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三、四十年代试图复兴农村经济,建设乡村社会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与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西方合作思潮传入中国以后,以国民政府为主导力量,以合作运动为手段的拯救农村的运动迅速展开。政府首先利用其行政权威资源进行合作宣传、合作立法,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合作行政系统以及合作金融系统,并以此来强制性推动各地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各地农村合作社组织的数量发展及空间布局无不深刻地反映了政府主导作用的强大。合作运动在广大农村的开展,合作社组织的广泛设立,一方面成了国民政府整合、控制乡村社会实现民生主义的政治工具;另一方面也对农村传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合作组织打破了传统高利贷一统乡村的局面,促使乡村社会传统借贷关系向近代转型。同时,合作组织的日常运作也推进了传统农事生产的改进,给传统的乡村农业生产中注入了现代化因子。充分认识、总结这场运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就这场农村合作运动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第一部分,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原由。西方合作思想的传播与实践、民生问题及政治原因等因素对后来南京政府倡导和推动农村合作运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二部分,对农村合作运动推进过程、特征及其主要内容进行了叙述、分析和研究。第三部分,对农村合作运动的实际成效与乡村社会的变迁进行了探讨。结语部分从总体上简单地评价了农村合作运动对农业与农村的推进作用。合作运动尽管对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收效甚微,但它却是南京政府企图把中国农村推向近代化的一次有益的尝试。鉴古知今,只要当今人民政府能妥加保护并善于引导,农村合作事业必将有利于最终改变农村的面貌,推动社会的进步。6.期刊论文赵泉民.忻平乡村社会整合中的异趣--以20世纪30年代江浙两省乡村合作运动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1)乡村合作运动是南京政府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为整合乡村而强制推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其起始于江浙两省,然在自上而下进行中,因其与基层的政治体制变革紧密相系,过多依靠国家行政力量推行,导致合作社为乡村政权内卷化现象所侵蚀,变异为地主富农豪绅的牟利工具.大异于政府的拯救乡村、救济农民之旨趣.此事例揭示:乡村自治和自组织能力的养成只应依靠农民和村落社会自身,而非政府单独的行政杠杆强制力量所能奏效.7.期刊论文马冀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农业合作社的绩效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8,(2)1942-1945年间,陕甘宁根据地开展的合作化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措施,而不仅仅是革命危急形势下的应急之举.从整体上看,它是中共创新地利用乡村互助合作生产的传统,以合作社为契机,全方位推进乡村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此举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广大民众通过合作社组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参与中形成了与中共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中共逐渐实现了对乡村社会资源的全面掌握.8.期刊论文赵泉民农民的公民意识与中国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社会科学2010,(8)经济行为总是渗入在社会关系之中.一个社会中,以人的结合而非资本结合为内在规定性的合作经济发展与否,无疑与农民的公民意识状态有着极大关系.当前中国农民的主体意识,特别是他们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契约意识的孱弱,不仅使得农民处在被组织化或被合作境地,而且也使得合作经济在中国处于发展难和难发展的困境中.为此,需要调整思路,采取多种举措,着力培育公民意识与塑造公民文化,促使农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型,为合作经济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软环境和软实力,如深化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增强农民信任感;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有利于公民意识提高的社会实践;开展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等.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3fbf87d2-e696-4018-862c-9dfc017cf286下载时间:2010年9月25日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合作社组织与乡村社会变迁——以19311945年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9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