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范本
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范本用她30年如一日义务赡养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成为大学生,奉献爱心,助人为乐,是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而得来的。下面是由网友整理上传的“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本”,供您参考,欢迎阅览。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本【一】提倡“有私奉献”是8月7日和8月24日两篇时评的新观点。时评云:“我们习惯讲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而人们在帮助别人时还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并非完全无私”。“我们强调无私奉献,恰恰是讲‘有私奉献’”。(见新华网2006年8月7日)而今天,在拜读了新华网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普通共产党员林秀贞:无私心底照亮他人》(见新华网2006年8月28日电)后,笔者被林秀贞这位“凡人俗女”“无私心底”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同时看到在我们的国度,无私奉献大有人在,“有私奉献”不能概括一切,更不能代替无私奉献。林秀贞,x省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的普通农民,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个60岁的农村妇女,她30年如一日,先后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记者在描述林秀贞这一事迹时这样称:那是如亲生儿女一般的赡养,是日复一日的洗衣做饭,是病榻前的端屎端尿,是不知多少次的寻医问药,是下葬时候为老人打幡摔瓦,是老人临终前74个日日夜夜寸步不离的陪伴。更加难得的是,“因为怕朱淑芬老人吃不上中午饭,赶着去做饭,却耽误了见自己病重的母亲最后一面。”按“有私奉献”的观点,林秀贞是想到给自己脸上贴金吗?是想给自己家庭,给儿女挣点名誉资本吗?恐怕得到的将是当地群众否定的回答。熟悉林秀贞的村民清楚,林秀贞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因为没想到自己,所以林秀贞30年做好事从不声张。比如,“她资助14名上不起大学的孩子却从来未公开过”。即使后来由于“失密”暴露一些蛛丝蚁迹,当记者上门“求证”时,林秀贞也婉言拒绝:孩子都长大了,就别采访他们了。14名孩子上学,林秀贞到底资助了他们多少钱,只能是她及孩子家长知道。“因为她不愿让别人知道,她不求回报”。只讲奉献不求回报是林秀贞最可贵的品德,也是最引人注目之处。我们应将其与那些“有私奉献观”区别开来。在林秀贞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光辉。其实,林秀贞的无私奉献并非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她只是奉献花丛中灿烂的一朵。之前媒体报道的x艺人丛飞同样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感人颂歌。假若再往前数,从60年代的县委书记焦裕禄,x的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到时下的任长霞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无私奉献的典型。提倡无私奉献精神,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2月21日写下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有着脍炙人口的名句: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无私奉献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一个具备无私奉献品格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到人民大众欢迎拥护的人,一个能为时代作出贡献的人。诚然,弘扬无私奉献,并非一概排斥制止“有私奉献”。时下,毕竟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觉悟仍未达到较高的层次。事实上,每个地方,每个社会都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的区别,正如手指有长有短才能合拢成拳一样,要求个个手指一般长,要求人人都讲无私奉献是不客观的。因此,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弘扬无私奉献精神这个主旋律的同时,总是要求人们注意保护不同阶层人们的合法利益。但是,照顾人们的利益并不等于不遗余力推广“有私奉献”。毕竟“有私奉献”的基础仍然是“私”,即私欲、私利、私心。而一旦“私”字膨胀,“奉献”也不会长久。而在一定情况下,某些“有私奉献”恐怕比那些赤裸裸的“人为财死”更可怕。因为,“有私奉献”披上了“奉献”的外衣,具有某些迷惑性。廓清无私奉献与“有私奉献”的界限,其实是要求人们在正视“有私奉献”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推动社会文明的主流是无私奉献。林秀贞,一面无私奉献的旗帜,也是向“有私奉献”叫板的活教材。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本【二】“她打小左眼失明。二年级时有人取笑她,她要跟人家拼命。以后再没人敢欺负她。”在小学同学吴石所的眼中,林秀贞自小是个倔脾气。“她打小左眼失明。二年级时有人取笑她,她要跟人家拼命。以后再没人敢欺负她。”林秀贞是南臣赞村小学惟一一个考上初中的女学生。1963年又以超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x市一所中专。但因眼疾未被录取。此后是6年的民办教师生涯。认识了林秀贞40多年的李保义知道,秀贞爱唱《南泥湾》,“1964年我们一起在村小学当老师时,她从不体罚学生,经常带孩子们一起唱歌。”公社组建斗批改工作队时,24岁的林秀贞离开学校,以非国家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当选副队长,因工作出色作为转干候选人。那一次,四道表格填了三道,最终落选同样因为眼疾。1972年,她与同村小她三岁的朱金英结婚。“女大三,抱金砖”,同村的人评说,朱金英内向务实,像个老黄牛,跟秀贞很配。1974年和1977年,儿子朱新宇和女儿朱宝琴出生。直到1987年,林秀贞都是公社副业管理站的会计,不是正式国家公务员编制。更多的时间里,她是在田里耕地浇水收棉花,在家里伺候老人们。熟悉她的人知道眼疾带给她的伤害。丈夫和两个孩子至今都不敢当她的面明提,他们知道,母亲尽管脾气很好,但非常要强。一对儿女的童年大部分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印象中,在家住时,经常早晨睁开眼母亲就出去了,晚上躺下了母亲还没回来。”儿子朱新宇说,“想跟妈妈在一起,有一次我就到村口等她,央她带上我。”一年夏天,朱新宇兄妹背着姥姥,下村边的河沟洗澡,不料妹妹的鞋陷在淤泥里,找了半天找不到。舅妈正好路过,给了朱新宇一耳光。“后来我妈听说了这件事,眼泪一下子流下来了。”朱新宇知道,妈妈是觉得自己没照顾好孩子,心里难受。1987年林秀贞夫妇开办了一个小型的玻璃钢加工场,要经常往县城跑。此前骑二八大自行车的林秀贞,换了一辆x八零摩托车。“跟学车子一样,几分钟就学会了,那时候别说是乡里,就连枣强县城,女人骑摩托车的都少。秀贞骑到县城去办事,不少人看她。”丈夫朱金英说。“我们家她主外,负责财务和业务。我在家安排生产,搞技术。”朱金英说,40多岁的林秀贞带着干粮跑过x、x、x等地,有时候一个人去。年过半百的林秀贞还专门到x的电脑学校学习过,目前能用电脑上网。“女人不低人一等。”接受记者采访时,林秀贞的声调很高。朱金英说,秀贞照顾老人,也要照顾得比别人好。乡亲们记得,18岁之后的林秀贞,惟一一次发火是她赡养的智障老人朱书常遭了欺负。“那回,有个人打朱书常,她一个女人家,扑上去吼了几句,那个人就被吓住了,后来谁也不敢欺负老头了。”“她心不够狠”“她心不够狠,心思也不在这儿,生意最好做时,她家有好几个老人。”今年8月,村里在外地做生意的刘涛,特意赶回来找了一本载有林秀贞事迹的《中国作家》,并仔细用蓝色圆珠笔勾画着,还在旁边写了不少心得。第19页上写着,“我们每个家庭都需要林秀贞。”村里有不少人做玻璃钢生意发了,刘涛是其中一个。在他看来,凭借秀贞的能力,和原来在县城的人脉,完全可以把生意做到上千万,“她心不够狠,心思也不在这儿,生意最好做时,她家有好几个老人”。尽管要强,但林秀贞心地善良,人缘相当好。不少村民说,她不光对孤寡老人好,谁家有困难只要向她张嘴,她都能让人家满意。村里一些人有难处,有时还没开口,林秀贞知道了,就主动给他们帮助。林秀贞说,自己喜欢跟人唠叨念家常,问长问短。有一次她出去买菜,只顾着跟别人说话,“说得胸口疼,结果回来后发现忘记买菜了。”1992年至1993年,xx一个业务员跟林秀贞订了100个铝合金梯子,价值6万元,始终不付款。林秀贞急了,带着干粮直接去x找,直到分文皆无,后来还得了心脏病,随身必须携带速效救心丸。后来,林秀贞终于找到了那个业务员,正赶上那家给孩子过生日。“那人说给孩子过生日都没钱,我妈就给了50元,说给孩子包顿饺子吧。”朱新宇说,至今,这笔钱也没还。朱金英说,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秀贞很长时间都不让家人往外说这件事。“是上当了,而且是那个人跟银行一起骗我。”8月19日上午,林秀贞谈到此事已相当平淡。“原来我们在县城买了3亩地,想连家带厂一起搬过去,把这个厂办大。可是那些老人们故土难离,秀贞就说算了吧。”朱金英说。“都是一家人”“后来俺问他,那些天你老坐在那里干什么?他说,俺怕你好不了。”在生活之外,老人也给林秀贞添了不少的麻烦,但林秀贞从未抱怨过。1987年,林秀贞和丈夫举债办了一个小型的玻璃钢厂,她时常要出去跑业务。有一次,她正在x,正和厂家谈合作时,家里来了电话,说朱淑芬老人病了,闹着让她回去,她二话不说,就打道回府,一笔20万元的生意就这样泡汤了。为联系业务,厂里装了一部电话。当时被秀贞赡养的朱书常、朱金林两位老人,从未见过电话,经常抢着接电话。儿子朱新宇介绍,由于存在智障,朱书常老人痛恨照相,认为魂会被照走。但他爱接电话,但抢了电话他不知道说什么,耽误了不少业务。“被制止了几次后,电话铃一响,他就走近电话机,指着它大声说:厂里没人,别打啦......一直喊到电话铃停止,也不知道去叫人接电话。”另一位老人朱金林同样有些智障。1992年,正在厂里的朱金林接起了一个电话。对方说找老林,朱金林沙哑着嗓子说我就是老林啊。人家一听是个男人,就把电话挂断了。这是林秀贞已谈过合作意向的一家企业,对方以为打错了,就把电话打到了另一家玻璃钢厂,和他们签了合同。林秀贞后来见到对方厂长,知道了此事,也没有怪朱金林。她说,“时间长了,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好怪的?”她的儿女们也和她一样,从不把这些老人当作外人。女儿朱宝琴记得,朱金林老人喜欢敲盆敲碗,小时候,她经常和老人一起敲,制造了满院的破锣声。儿子朱新宇则对儿时养在水缸中的一米长的鳝鱼记忆犹新。那是朱淑芬老人和他们兄妹三人协力从村边抓回来的。朱新宇还记得,家里最多时同时赡养了4个老人,他小时候一起在家里吃饭,母亲给每个人胸前系一个手绢,同学来了还跟他开玩笑,“你们家办敬老院啊!”。在所有老人中,智力只相当于3岁孩子的朱书常是给林秀贞添麻烦最多的,但他也和林秀贞的感情最深。2004年正月,林秀贞生病躺在床了10天,平时吃了饭就四处乱跑的朱书常也10天没出过门,每天就呆呆地搬个小凳子在门口坐着,一句话也不说。“后来俺问他,那些天你老坐在那里干什么?他说,俺怕你好不了。听他说出这句话,俺掉泪了。”林秀贞说,别看他傻,也知道疼人哩。有人做出这样的统计:林秀贞今年60岁,伺候朱书贵、刘秀焕各8年,这是16年。此外,照顾朱金林14年,照顾朱淑芬5年,照顾张振起7年,健在的朱书常已照顾了26年,合起来达68年之多。林秀贞当选2005年感动x人物,x省高院副院长景汉朝的评委感言只有10个字:让孤寡的老人不再孤寡。终生抱憾“反过来看,女儿是理解我的。我的家人没有让母亲担心的地方,她在那边肯定是安息的。”1999年母亲去世后,林秀贞还经常往母亲家的方向走。常常是走到一半,才意识到母亲已经不在了。丈夫朱金英知道她的心事。“她母亲咽气时,秀贞没能看上最后一眼,是她终生的遗憾。六七年过去了,她还经常为此掉眼泪。”五兄妹中,从小左眼失明的林秀贞最得母亲疼爱。林秀贞对记者说,40年前,自己因为眼疾不能上中专,后来因为同样的原因不能转为国家干部时,是母亲帮她渡过人生难关。“只要有什么心事困难,我都去找母亲念叨。”1999年农历腊月初六,身患白血病的母亲已输血40多天,已是病危。林秀贞心里清楚,老人要走了。此前几天,她照顾多年的老人朱淑芬也瘫痪在床,没人给做午饭。她是6个老人中最依赖林秀贞的一个。一次林秀贞出差前请了个保姆,被老人用拐杖打跑了。“我们姊妹及隔辈的孩子们近20人都守在母亲的身边。那时天已近中午12点,我下意识地一看表。”林秀贞回忆说,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当时的她神志还清醒,对我说,“妮儿,去给淑芬做饭吧,随后就回来”。不料这竟成了母亲给秀贞的遗言。匆忙给朱淑芬做饭回来,一进胡同口,听到家里哭得乱成了一团。女儿朱宝琴记得很清楚,“差两分钟,她们没能见到最后一面。母亲回来后一头栽倒在地上,跪在床前抱着外婆痛哭。”发生在朱宝琴身上
本文标题:关于学习林秀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范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97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