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电影《革命者》个人观后感优秀范例
电影《革命者》个人观后感优秀范例电影《革命者》个人观后感优秀范文1927年4月28日,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台,英勇就义,时年38岁。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只留下几十秒的影像和不多的文字资料,除了教科书里的介绍,人们对李大钊本人的认识少之又少。面对妻儿、朋友,他会是什么样的形象?危险来临时,他是否有过害怕和迷茫?由管虎监制、徐展雄执导、张颂文主演的电影《革命者》,就着墨展示了这些“平凡”的面貌。“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之光明”。这是电影《革命者》片尾曲中节选李大钊先生所著文章《青春》的词句。随着歌声,我们看到11岁的少年独自开着火车兴奋地喊道:“我要去远方了,我想干大事,想做一个有用的人。”这一极具浪漫色彩的蒙太奇手法,为革命先驱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架慷慨就义的悲壮结局,做了一个明亮的艺术反转。这个孩子是李大钊,也是千千万万中华民族青春少年之光明的未来。而这恰恰是背黑暗而向光明的革命者————李大钊终身为之奋斗乃至流血牺牲的目标,那就是“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这是一个关于李大钊一生的故事。然而,《革命者》没有采用常规的人物传记片拍摄手法,而是使用了多个主观视角并联的结构,把多个视角的回忆片段,高度浓缩在李大钊去世前的38个小时里。影片从1916年至1927年之间选取了多个点,一边是行刑前的倒计时,一边闪回与李大钊有过交集的家人、敌人、工人、农民、学生......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穿插着讲述李大钊的一生。可以说,在这“倒计时”一般的回顾里,观众不仅看见了李大钊的一生,更是看见了在百年之前,在建党前后涌现的热血群像。《革命者》监制管虎感慨道,沉浸下来研究李大钊的时候,会发现当时的资料不多,“汇集起来也不过薄薄的几页纸”。因此,影片剧本创作历时一年多时间,主创团队深入李大钊的故乡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采访采风,向李大钊研究会反复请教,调集数千万字的文献资料,查阅数万份图片档案资料,力求完整准确权威地诠释李大钊的精神品格。饰演李大钊的演员张颂文,再一次通过《革命者》为观众带来了“教科书级的表演”。张颂文知道自己要出演李大钊时,第一反应是光荣,但又非常忐忑,“因为关于李大钊的史料并不算丰富,而且对于伟人的塑造也很容易符号化。但因为我和导演理念非常一致,就是把李大钊演成一个‘人’,所以我又是有一定信心的”。张颂文演绎李大钊的信心来源于,他会从李大钊的小时候入手,研究他的整个成长历程;从跟李大钊相关的人入手,了解他们眼中的李大钊是怎样的人。因此,张颂文对李大钊的思想境界有了认知,明白了他为什么会走上这条道路,懂得了他之后做的所有事情的原因。除了作为革命的播火者,影片还通过闪回方式,让李大钊在狱中回忆过往,将儒雅的学者,深爱妻儿的丈夫、父亲形象温暖地展现出来。他会热情地请报童吃早餐,却嘱咐他不要用有油的手触碰自己买的书籍;在阳光普照、绿草如茵的午后,他会带着妻子、女儿在草地上来一个下午茶,享受天伦之乐。这些温馨的辅线剧情,在李大钊大写的革命情怀与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之间搭建起一座光影的艺术桥梁,拉近了他作为一个伟大革命先驱与我们普通观众的距离。除了毛泽东、陈独秀、张学良、蒋介石等历史人物,《革命者》也从庆子、徐三等虚构的普通人出发,增加了“平民视角”,比如李大钊在田里与农民们一起耕作,在澡堂与乞丐们开玩笑,在早餐摊与报童聊天,与家人弹钢琴、靠在妻子肩头流泪喃喃自语......谈及影片的人物塑造,导演徐展雄说。“我们真正想要告诉观众的是,他们是伟大的革命者,他们可能都活在你们的历史课本里,但他们同样是和你一样的‘人’。”影片中,令不少观众触动的一幕,是李大钊在牢狱里的一个侧影:他缓缓转过身,背身翘着腿坐在椅子上,头发纷乱,一束光从头顶照下来,逆光映出他的轮廓,神态平静从容。今年以来,《觉醒时代》等多个历史革命题材影视剧涌现,观众得以进一步了解“南陈北李”、陈延年、陈乔年等一大批革命先辈的故事。它们能引发大家共鸣的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拍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烟火气”,他们可能有着独特的个性、也曾对未来感到迷茫、经历脆弱的时刻。李大钊曾在文章中写道:“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但也正因为这些平凡和“可爱”之处,才更凸显他们身为革命者的伟大。
本文标题:电影《革命者》个人观后感优秀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06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