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研究生课程:宏观经济管理学
第一章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与任务第一节几个有关管理的概念•一、管理:•1、定义: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对其所管理的对象进行的一系列实施活动。或P1-2页•2、管理的要素:•①管理主体:决策者、指挥者、管理者•②管理客体: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技术、信息等,基本对象是人•③管理目标:管理要达到的目的•④管理行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二、经济管理•1、定义:是对经济活动即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管理,其中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积累过程的管理。或P3页•2、经济管理从管理层次上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经济管理。•3、经济管理的特征;•①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是对生产要素的管理•③体现经济活动的本质要求——管理二重性•4.管理是一种资源,会产生效益——效益表现•①使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②使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生集体力(1+12)•③适应环境,捕捉机遇。•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1、定义: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及其数量变化进行的有计划的指导和调整•2、特征:①管理主体是国家各级政府•②对象是国民经济整体•③目标是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④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和综合性•第二节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职能1、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和市场机制自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体系2、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上的各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功能和经济运行秩序。基本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核心激励机制(一般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信用机制供求机制具体的市场机制:工资、利率、税率、汇率、利润、利息、租金、成本等经济杠杆。•1、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不能使其资源配置有效•2、市场失灵的表现:•1)由于信息部完全导致的决策的盲目性•2)企业外部的部经济性,也叫外部效应,指对企业有益而对社会无益。•如:污染、竭泽而渔、滥砍滥伐、假冒伪劣••3)低效或无效提供公共产品。市场机制无法促使企业去进行道路、交通、学校、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的投资。•4)收入分配的不公正性。两极分化•5)垄断妨碍竞争和效率,垄断价格,进入壁垒•5、政府的经济职能P8-9共6条第三节政府失灵及其预防一、政府失灵的类型及表现政府失灵:指政府干预经济引起的效率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损失。两种类型(1)广义的:成熟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失灵”:①政府过度干预②政府无效干预(2)狭义的:成熟市场经济下,政府与市场互补中的非理想化行为•表现:①政府行为目标决策偏离社会公共利益。盲目决策失误•②政府干预经济达不到预期目标,滞涨时的两难选择•③机构膨胀与效率低下。开支大;互相扯皮;侵占企业自主权•④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导致腐败•二、政府失灵的原因•1、各级政府之间、部门之间利益的差异性•2、政府信息不全导致的决策偏差以及企业对政策意图的预期反映。•3、政府投入与产出的非市场性和难以度量。•4、公共产品归口管理导致的垄断以及对政府约束、监督不力。•三、政府失灵的预防和矫正•1、合理划分政府的活动范围,并采取适度的干预方式和手段•2、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打破垄断。承包公共服务,招标政府采购,官员择优上岗,鼓励政府之间的竞争。•3、政府内建立激励机制、约束机制。•4、加强社会监督与约束。•第四节国民经济管理的性质与任务•一、国民经济管理的二重性质不同国家可相互借鉴•一方面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共性、合理组织生产力•一方面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个性、体现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利益•管理方式随生产关系变化而变化•国民经济管理还是科学性(规律性)和艺术性(因地制宜)的统一•二、国民经济的任务•总任务: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增长,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子任务:①改革完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②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③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计划•④公平收入分配•短期任务是:实现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需求管理是最重要形式•中期任务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对社会总供给调节•长期任务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地区均衡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三、国民经济管理的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国民经济总体效益最大化•2、规范管理原则——管理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3、改革创新原则——开拓进取、求真务实•4、以人本为原则——重视人的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业:•名词解释:管理、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市场失灵、政府失灵•问答:1、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2、国民经济管理的依据?•3、政府的经济职能?•4、政府失灵如何矫正?•5、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与原则?•第二章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一、相关概念•1、经济制度:一定生产关系的本质内容,由所有制决定•经济体制:一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国情联系在一起•经济模式:是特定形式的经济体制•2、国民经济管理模式:P20;指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对国民经济进行管理的模式,具有总体性、宏观性、操作性的特征3、国民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①总体性:对国民经济总体性的管理②宏观性:不是对微观的管理,主要是对宏观包括中观的管理③操作性:指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行为•4、形成管理模式的基本条件•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低,适合计划主导型•生产力水平高,转向政策主导型•②生产关系:在卖方市场下,倾向于反垄断的需求管理为主•在买方市场下,倾向于产业保护的供给管理为主•③政治制度:不同党派执政,就有国有化和私有化的区别•④国家法律制度•⑤传统文化:西方强调个人利益、民间利益——守夜人、干预者•东方强调社会、国家、集体、家庭利益——管理者•⑥社会心理:•⑦国际环境:示范效应、国际压力•二、管理模式的类型•1、依据所有制标准,分为公有制管理模式、私有制管理模式•①所有制基础不同:公有制为基础主体,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主体,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②国有制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政治企业,私有企业为主体、主导力量•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市场经济内部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不同,分为•计划主导模式与政策主导模式•1、计划主导模式的特点:①计划性质是指导性、预测性制定周期性计划非强制性分析、预测•②存在权威的计划机构的结果:多届代表座谈、研讨、听证、动员•③计划总体上是有弹性的:计划是建议性的,也是可修改的•④计划编制和实施注重了科学性、有效性•依据是价值规律,编制方法、内容、实施方式都有了变革•法国计划署合同制计划、日本企划厅、韩国经济计划院•2、政策主导模式:制定和实施若干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二共同干预和调整,经济政策以财政政策、经济政策为主,主要政策工具是税收、政府收支、利率、汇率等•3、两种模式的特点比较:•①前者制定周期性政府计划,以中长期计划调控为主;后者不制定周期性政府计划,以短期政策调控为主•②前者突出权威性的计划机构;后者突出权威性的政策机构,主要财政、中央和产业部门。•③前者存在明确而系统的政策体系;后者针对不同的短期宏观问题政策有所侧重•两者的共同点:•①.计划调节、政策调节都以间接调节为主,补之直接的行政调节,都在法律框架内活动。•②.两者调节的对象都是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通过改变市场环境,间接引导企业决策。•③.两者都要依据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两者都要分解并作用于宏观经济变量、市场经济变量,最终作用于企业经济变量而加以贯彻。•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经济运行•政策主导模式的基本特点是:•①政策管理是间接管理。计划→政策→宏观经济变量(直接的)→市场经济变量→企业经济变量(间接的)。•②政策管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机制运行正常→就能对政策作出灵敏反应。•③政策实施是一个系统配合过程:各种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组合:双紧搭配:适用于需求过旺,通货膨胀严重时•双松搭配:适用于需求不足,物价低迷时•财政松货币紧:滞胀,以滞为主,为促进就业•财政紧货币松;滞胀,以胀为主,为减少需求,降低物价•④政策调控以短期为主:以短期问题为调控对象,长期政策调控实际上就成了中长期计划、计划划性政策。•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1)在实现数量增长方面,计划模式高于政策模式•2)在质量增长方面,政策模式高于计划模式(科技贡献率•3)在经济稳定方面,前20年政策组高于计划组(总和要素生产率)•后20年难分上下•4)在资源利用方面:计划模式高于政策模式。•结论:①对发展中国家,应选计划主导型;对发达国家,应选政策主导型。•②现实中两者是结合运用的,形成混合型模式•四、中国从计划经济集中型管理模式到市场经济混合型管理模式的转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模式的特点:•1)政企不分,国家对企业和地方管理过多过死,形成僵化模式,企业成了行政机构附属物,缺乏生机和活力。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2)忽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计划脱离市场和实际、价格脱离价值和供求关系•3)条块分割,割裂了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导致地区封锁、行政垄断、部门分割•4)所有制形式单一,国有经济一统天下,抑制了竞争和企业活力•5)两个大锅饭导致平均主义严重•从1978年改革到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地,国民经济管理模式也转到了计划、财政、金融混合型的模式•综合型模式适合中国国情,能保证实现近期、远期目标,•①三者之间既有职责分工,又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计划负责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长期地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方面起特殊作用;•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与支的总量与结构,调节社会总供求和各种分配关系;通过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和补贴政策调节个部门各地区的货币收支的流向和流量•金融部门(中央银行)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调节货币供应量;•财政、金融都有足够的调节手段,以短期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为目标•②计划、财政、金融相结合的体制应当包含有统一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组织制度;一般是加强计划委员会的职权,担负统一协调的任务。•③三者结合的体制还应包含纵向的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宏观管理权集中于中央,凡宏观的重大经济问题,都由中央决策,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计划;全国性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收入分配政策;货币发行、对外经济政策等宏观问题由中央统一解决。•地方政府的宏观管理权主要是地方性、区域性的、从属于国家的宏观管理的。•要努力形成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④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落实好所有权,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统一归国家,不可分割,这是确保国有经济内在统一性的基本前提,量化到个人是错误的,但如何实现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后由哪个机构来对国有资产负责,所有权和管理权,仍未解决。•名词解释: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模式、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计划主导型管理模式、政策管理型主导模式第三章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国民经济管理的首要职能第一节国民经济管理的职能——经济信息•一、经济信息的概念、特征•经济信息:指反映经济活动实际情况和特征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指令等的总称,通过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和信号反映经济活动的状态、特征和变化趋势。•主要特征:一般信息的特征:知识性、可压缩性、可扩充性、可分享性•自身特征:①社会性,是一种社会信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变化;•②有效性,是无形资产、重要社会资源,其价值与需要程度成正比•③联系性和流动性,信息总是不断出现、不断更新,形成连续不断的信息流•二、经济信息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是国民经济决策和规划的基础——地位•2、是对国民经济监督和调控的依据•是联络各管理层次、经济环节的纽带和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三、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管理环节•由三个系统构成:①社会统计信息系统②会计-银行信息系统③科技情报系统•信息管理的四个环节:①获取信息:用文字、数字、符号记载下来•②加工信息:对信息分类、排序、比较、计算、分析和判断,使之条理化,便于使用、传递和储存•③传输信息:用人工、电讯、自动化传递等方式传送到第二节国民经济预测与决策•一、国民经济预测:指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未来期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作出尽可能准确详实的分析和报告,并相应提出可供选择
本文标题:研究生课程:宏观经济管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2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