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硕士论文-民事执行中的暴力抗法
民事执行中的暴力抗法作者:田璐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相似文献(1条)1.学位论文姜慧菊我国民事“执行难”问题的成因和对策研究2006本文所称的“执行难”是指由于针对执行的立法不够完善、执法环境较差、法院执行力度不够、执行人员怠于执行、特别是被执行人恶意逃债的不诚信行为等非当事人自身因素所引起的案件得不到实际执行的局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难以实现而造成的“执行难”,不仅损害了司法的公平和权威,而且限制了法院发挥解决社会纠纷的作用,给法院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重点从民法的社会诚实信用机制对民事“执行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对理论和实务有一定的裨益。我国每年有60%的民事、商事案件判决生效后要进入法院执行,给法院的执行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一方面被执行人暴力抗法的事件屡有发生。另一方面生效的判决得不到执行,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立法和司法制度方面、社会诚信机制缺失导致的执法环境方面的原因、社会诚信机制缺失导致的当事人主观的原因、以及法官执行的诚信理念的原因等。如何解决民事“执行难”?本人认为:首先,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其次,健全法制,完善执行立法体制,进行执行体制改革,这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核心。再次,在全社会进行普法教育、道德教育,争取社会对执行工作的大力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社会大环境,打造社会诚信文化。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解决对策。最后,铁打还得自身硬,改变法院自身的执行条件,这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关键。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因自然人自身的特点导致的民事“执行难”问题困难重重,所以改进和完善对自然人执行措施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关键。二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法院系统的多次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执行百日竞赛”等解决“执行难”的具体实践,极大的缓解“执行难”问题给我国法院工作带来的压力,通过法院自身内部强有力的执行手段,加大执行力度来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是很好的实践手段。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4db75708-7085-466b-96ac-9dfb009e0c31下载时间:2010年9月24日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民事执行中的暴力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2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