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单元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1)
•2004年10月28日《孔子文化展》在巴黎吉美博物馆拉开帷幕。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春秋末孔子创立儒学战国孟子、荀子大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时“焚书坑儒”使儒学遭受打击汉初儒学逐渐复苏→→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吸取佛、道精神,进一步发展←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明代中期王阳明把理学发展成为心学←明末清初儒学十分活跃,三大进步思想家批判和继承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定义: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相互批驳、彼此融合。诸子百家•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各家针对当时社会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争鸣局面何谓“百家”?何谓“争鸣”?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形成的社会原因:1.定义: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王室衰微、诸候崛起“士”的活跃和受重用学术下移,学在民间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主要学派:1.定义:2.形成原因:(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4方面)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道家:老子、庄子(无为而治,朴素辩证)3)墨家:墨子(兼爱,非攻)4)法家: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3.主要学派: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仁)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4.历史意义:1.定义:2.形成原因:3.主要学派:“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1)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孔子创立(春秋晚期)•1、孔子的生平•2、孔子的贡献(1)思想上:①思想核心:“仁”,就是“爱人”“克己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③伦理观上:“性相近也”二、儒家的形成过程(2)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实践:创办私学.打破了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3)编订整理出“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3.孔子的影响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孔子这段言论,你有什么感想?讲析:孔子这段言论概括自己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下决心学习;三十岁时建立起自我;四十岁时成为智者,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认同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却不违反礼制规矩。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我们该如何对待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应加以批判地继承,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的有效成分,应予以借鉴。探究问题有朋自远方来,君子坦荡荡,己所不欲,三人行,三军可夺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亦乐乎。小人常戚戚。勿施于人。必有我师焉。匹夫不可夺志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说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父母在,,游必有方。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不远游非礼勿听非礼勿言1、孟子2、荀子(二)孟子、荀子总结改造(战国时期)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民本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3、孟子和荀子的贡献:经过两者的总结和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地位:后人称孟子为“亚圣”特点:综合法.道思想的合理成分,对儒学加以改造.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子曰:“性相近也。”——《论语·阳货》孟子曰:“人无有不善。”——《孟子·告子上》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孟子·告子上》想一想,上面关于”人性”的几种看法,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以上看法都有局限性。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没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从客观上说,人性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从主观上说,人性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三、道家、法家和墨家学派代表主要思想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三: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三、道家、法家和墨家学派代表主要思想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历史向前发展、政治改革、主张法治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小结背景:百家争鸣创立:孔子发展:孟子、荀子儒家学说产生与发展主要学派: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仁)2)道家:老子、庄子(无为而治,朴素辩证)3)墨家:墨子(兼爱,非攻)4)法家: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小结1.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A.都主张性善论B.都强调礼法C.都主张“仁”,“德”治天下D.都取百家之长1.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A.都主张性善论B.都强调礼法C.都主张“仁”,“德”治天下D.都取百家之长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A.文化运动B.社会变革C.学术交流D.思想解放运动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A.文化运动B.社会变革C.学术交流D.思想解放运动3.夏、商、西周时期的学校A.都是官办B.都是私办C.官办为主私办为次D.私办为主官办为次3.夏、商、西周时期的学校A.都是官办B.都是私办C.官办为主私办为次D.私办为主官办为次4.下列关于孔子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春秋末期齐国人B.其弟子有“七十二贤人”C.孔子整理过《诗》《书》《礼》《易》《春秋》D.其思想核心是“仁政”A.是春秋末期齐国人5.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A.“仁政”的思想B.“民本”的思想C.“性本善”的思想D.“致良知”的思想C.“性本善”的思想6.下列是孔子思想内容:①“仁者,爱人”②严刑峻法③“政在德民”④天道无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①井田制崩溃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④出现了私人讲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诸子百家中后来成为传统文化领域主流思想的是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法家思想D.道家思想9.下列思想家中,认为后天教育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的是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10.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的先秦思想家是A.墨子B.孔子C.荀子D.孟子11.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是指A.不分类别,人人都有受教育权B.不分类别,都使用一种教育模式C.不分类别,都使用一种教材D.不分类别,都提出同一种要求12.孔子编定、整理的典籍不包括A.《论语》B.《诗经》C.《尚书》D.《春秋》答案提示: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作业P.72.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2)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再见返回孔庙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圣府大门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至圣林孔子的身世•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73岁。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孔子的从政经历•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荀子的简介•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孟子的简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本文标题:第1单元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2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