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中散文阅读题型解读
散文阅读题型解读北京2016考纲现代文阅读阅读具有一定长度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类型的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综合灵活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理解解释)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理解解释)3.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4.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5.文中信息的分析、运用6.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结构思路)7.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归纳概括)8.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归纳概括)9.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10.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鉴赏评价)11.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赏析(鉴赏评价)1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13.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探究(探究延伸)14.对中外文学经典的理解、感悟、评价一、内容题(读懂)(一).理解词句含义题考纲表述: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理解解释)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理解解释)1.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①以该词语的本义为基础,推及文中含义。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③以文解文。一个词语有了临时含义,作者都要在其前或后进行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来揭示其内涵,以便使读者弄明白其意思。词语含义必须用其前后的阐释文字来理解、说明。2.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①审视词语:一看其自身(内部),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其内部结构(针对短语而言);二看其外部环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②理解语境义(情景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在文中的语境义,就是该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它有两类: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如果有比喻义,就要搞清比喻的对象,寻找其本体;如果有象征,就要寻找其象征对象;如果有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如果有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如果有指代义,就要在上下句中寻找释义。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如第1题中的“篡改”一词的内涵,这时,就要跨越远距离(指隔了几段文字)准确找到其含义所对应的文字。记住:几乎所有的重要词语,其前后都有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了一种说法来揭示其内涵,理解词义就要找到这样的阐释文字。掌握高考常考的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方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一)抓住位置,体会结构句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理解总领句、总结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二)由表及里,体会含蓄句含蓄句指的就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通常这类语句的理解需要三个层面: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三层“句外意”。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在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联系。一般说来含蓄句是围绕文章主旨来表意的。把握了主旨之后,我们再从“句表意”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内意”,适当地展开联想和引申,就可以理解得差不多了。(三)还原本意,体会修辞句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的句子。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这样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探求其本义。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理解这类句子,第一步先要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也就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如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只有探本穷源,才算是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实质性的内容。(四)立足整体,体会主旨句主旨句即“文眼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理解、体会时,既要把握该句的字面意思,联系该句所处的语境,更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概括此主旨,结合主旨,特别注意作者蕴含在其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的把握。善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句子的丰富含意高考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在其思想性,尤其是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如何把握这“丰富含意”,从而答准答全答案要点呢?除了要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外,更在于掌握从不同角度、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因为每个句子都是立体的。下面三个角度虽然是分开讲的,但在具体分析时是交错的。角度一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其丰富含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的主要是那些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产生的区别于词语本义的一些临时的、附加的、具体的、动态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都与文章的写作原因、主题、结构、情感、语言修辞、表达技巧相关。对于较复杂的句子,或者修饰、限制较多的句子,其关键词语往往不止一个,如果只抓住其中一个,则可能只获得一种理解,一个答题点;抓住了多个关键词语,就可能有多种理解,这样,就能领悟到句子的丰富含意。角度二从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其丰富含意高考考查所选的句子一般在结构上较为复杂,或是修饰、限制成分较多的单句,或是层次较多的复句。结构层次的复杂决定了表意的丰富。在分析句子含意时,如果能准确分析其内部结构层次关系,做到合理、有条理的切分,也会获得句子的丰富含意。如在理解转折类句子的含意时,既要关注“转折”的前一层面,又要关注“转折”的后一层面。角度三从句外相邻、句外主旨层面分析其丰富含意很多句子自身含着一层意思,但如果从它的外部语境看,又有着另外一些意思。这外部语境主要有:(1)相邻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要注意本句与上下文句子之间的关系。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一般来说,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因果等。(2)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句子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含意,主要指文章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因此,从句子外部语境看其含意时,首先要考虑这个句子与文章主旨的关系,想想这个句子在体现文章主旨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含意。这里,特别强调作者思想感情这一层面的含意。有时,试题所给句子与文中某个人物相关,我们往往会答出它表现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之意,但有时又会忽略作者借这个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理解句子情感这一层面上,要把“两个人”的感情都考虑到:文中人物之情和作者之情。题型示例21.解释第⒂段中加点成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东城一模)文过饰非:吹毛求疵:25.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神秘的、蕴藏着中华民族巨大精神财富的土地,本不该是如此沉默的”这句话的理解。(5分)(东城期末)23.文章第⑩段中作者感叹说:“我拥有了一把椅子和一角桌子!”结合文意来看,这一感叹有哪些含意?(5分)(西城期末)19.文章第④段最后一句说“这是分与合的哲学思考,是对水德水姿的诗情赞美”。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丰台期末)23.结合文意,你如何理解作者称史铁生为“生命修士”。(6分)(顺义)2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他从来不是一个悲剧”这句话的理解。(6分)(顺义)20.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6分)(海淀一模)24.本文结尾写道:“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朝阳一模)解题指导:因为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意)均是考查其语境意义,因此,做这类题的阅读是一种语境式阅读,即找出答案所在的语境范围,再细读语境文字。说起语境阅读,似乎很模糊,但在考试中还是较清晰的,需要根据以下内容确定清晰的语境范围:1.词语、句子所出现的位置只要是该位置的上下文字,均是答案要点所在的语境范围,而且在文中出现几次,就有几处语境范围。还要注意的是,只要是该词语、句子出现在文末的,其语境范围往往是全文。2.题干用语有的明确告诉你语境范围,如“第×段”等;有的明确告诉你要“联系全文”,表明既有词语、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局部语境),更有全文语境,甚至有外部语境。3.分值分值少的,其语境范围往往立足于一段或几段;分值高的,如达到6分,其语境范围往往是全文。总之,不管语境范围是大或小,都要有立足全段、全文的语境观照意识,只有这样方可确保答案的准确、完整。一旦语境范围确定了,剩下的就是细读与精读了。解题有道:1.守住理解、分析重要词语、句子的原则(1)“三不离”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一定要把该词、该句放在全文中去整体思考,在全文主旨的统摄下理解、分析。(2)“以文解文”原则。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意)往往是与整篇文章的主旨紧密相连的,这种意思往往在文中多处出现。因此,在理解其含义(意)时,可以用文中另外的词句来解释要求理解的词句的含义(意)。2.理解词语含义题之道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一可从词语所在句所处的位置来理解。理解词义,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也就是不离开包容这个词语的语境。比如一些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其意义往往是隐含的,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就离不开语境。二可从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来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由词的运用环境所决定,因此最应注意词语的运用场合、对象等因素,以此断定词语的褒贬色彩。三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理解。有时作者在表达某种意思时常常不是直接用某个具有鲜明意义的词语来表达,而是借助于某种修辞手段。由于修辞手段的运用,这些词语就往往有着丰富的隐含意义。阅读时,我们就要透过这些词语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该词在文中的隐含意义。另外,如果所给词语很抽象,解释时要把它具体化;如果所给词语很具体,则要答出其深刻的本质意义。3.理解句子含意之道做题时要善于把握所给句子的特点,据此来理解含意。(1)该句有无关键词,尤其是指代性很强的代词出现。如果有,只要把这一个或几个词语的含义解释出来,句意也就出来了。(2)该句有无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如果有,把这个意象的象征含义答出来,就等于答出了一半句子含意。(3)该句有无使用修辞手法。如果有,则要分析其使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该句的内部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如果是单句,则要抓住主干(个别句子会涉及枝叶);如果是复句,则要看有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答出几个要点。(5)该句的位置特点。如果是段首句,则要分析下文来解释;如果是段尾句,则要联系上文来解释;如果是文末,则可能要联系全文来解释。(6)另外,对于一些文意直白、又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等的句子,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这时不妨自设问题,多问“是什么”,“为什么”。解答提出的问题,就是句子含意的答案。对于那些涉及文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理解固然要顾及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更要注意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附:文章标题的理解或赏析标题含义类题目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它的语境义。关键是隐含的语境义。第二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其标题除了有它的表层意思之外,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即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指的就是文章中“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能透露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等。第三步,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本文要揭示的中心。现
本文标题:高中散文阅读题型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49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