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活动感悟我们党的革命精神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活动感悟我们党的革命精神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也有100余年的屈辱史。面对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奋起抗争,但终归失败。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面貌焕然—新,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在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中,XX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担当过特有的历史作为,创造出特别的历史荣光。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XX成为X北地区党的领导机关所在地、XX革命活动中心地、拥红护苏典范地、抗战文化传播地、X北解放攻坚地,分别形成了县城区、北区、南路片区三个革命活动中心区域。光辉的历史,孕育和集聚了一批俊彦人杰,有追随革命先驱李大钊、蔡和森的XX早期共产党人贺诚、王蕴中、谭卫根;有XX党的领导人刘克谐、邹风平;有经XX秘密交通线成功到达X陕苏区的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海员工会党团书记廖承志,中共中央交通员杨德安。XX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XX人民的解放付出了最大牺牲,从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今,全县有880余名烈士,959名抗战阵亡将士,无以计数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用生命和汗水践行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革命精神。从早期共产党人在XX的活动,我们可以深刻感悟到我们党的三种伟大精神。一、在历史变革中铸就自强不息、敢于变革的抗争精神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XX人民的先进力量勇敢地投入到伟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和全X义士汇聚成排山倒海的反清革命洪流。辛亥革命后,XX人民思想空前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开启了进步潮流的闸门,激励XX人民更加顽强、坚决地抗争和奋斗。民主革命思想在XX的传播。XX自唐宋以来,即为通都大邑,人文荟萃,思想活跃。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迫使人们苦苦寻找救国方案。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社会改良志士,发动了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政治改革为内容的维新变法运动。1895年,震动全国的“公车上书”,把维新变法思潮扩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XX县举人张西铭(XX县西平X人),参加了这次签名上书,鲜明地表示响应“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表现出反抗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爱国热忱。20世纪初,伴随着留学生运动和新式学堂的发展,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启示下革命倾向日趋明显。1903年前后,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和留学生兴起了办刊物的热潮。几年间,中国先后出版了《国民报》《游学译编》《苏报》等20多种刊物,广为宣传爱国思想,宣传救亡、宣传革命。这一时期,民主革命思想开始传入XX,并影响了一批青年学子,更多的青年学生考入学堂,接受军事革命教育,并逐步由单纯的爱国者转变为革命者,投入到风起云涌的民主革命运动中。新文化运动对XX的影响。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青年》(第二期后改为《新青年》)杂志为标志,掀起了大规模的文化思想解放运动。20世纪初,XX社会上出现了剪除发辫、改变服饰,以鞠躬、握手代替跪拜、请安等礼节,在这一时期,一些初等小学还实行男女同校,首次打破了男女不同校的传统。受新文化运动影响,XX人民精神空前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民主”“科学”救国洪流潮涌XX,在这股生气勃勃的革命潮流冲击下,张式如(潼XX人)、徐岳云(塔山X人)等XX学子为探求救国富民之路,留学海外,走上了留法勤工俭学之路,尽管他们没有成为共产主义者,但他们积极跻身于新文化运动之中,把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工业革命等一些现代文明元素带回了XX;清末民初缫丝业巨子陈开沚(XX县人),厂丝畅销欧美,先后在“世界物产公赛”和“万国博览会”获奖,成为XX缫丝业机械化生产的先驱。随着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队伍逐步成长起来,到“五四”运动前夕,XX工人约2万余人,成为XX社会中的一支革新力量。日益成长起来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的新觉醒,为即将到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二、在道路探索中铸就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在黑暗和苦闷中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并逐步形成强大的社会思潮。XX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学生首先觉醒起来,投入到反帝反军阀的爱国运动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赴京寻求革命真理,开始接受、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他们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接受深刻锻炼和严峻考验,逐步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925年,《X光》杂志在北京创刊并传入XX,马克思主义的光芒射进古城X州,XX人民的政治思想发生新的飞跃,为中共XX地方党组织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XX青年学生反帝反军阀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北京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XX后,一批进步学生与成都“学界外援会”(后改为XX学生联合会)取得联系,立即组织城区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五四运动后期,XX爱国运动逐渐推向社会,抵制日货成为五四运动后期XX学生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XX的传播奠定了群众基础。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1919年的五四运动,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新思想送到XX,为正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进步青年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就读于潼属联中的一群学生,他们通过阅读《半月刊》《人声》《星星》《新青年》等刊物,了解到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等等学说。探索真理的过程是艰辛的,有迷茫、有彷徨。XX青年,也正在经历这样一个探索过程。后来,他们通过反复争论、对比、分析,逐渐弄清了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开始倾心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习和研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让他们受到极大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当时,XX还没有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出售,那些刊物上登载的宣传文章已不能满足同学们寻求革命真理的需要,他们决心走出XX,到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去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22年至1923年,谭卫根、贺诚、左道之、王蕴中、谭襄城、左治生等一批同学,纷纷赴北京求学。此时的北京,革命风气非常浓厚。他们努力学习,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很快成长为学生运动骨干。1924年1月,左道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个XX籍中共党员。到1924年底,在京的XX籍党员达到8人。左道之被选为中共北京市委农委委员;王蕴中担任了北京工专党支部书记;谭卫根、左治生分别担任了北大、北京中国大学党支部的领导工作。这批XX的早期共产党人,成为向家乡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急先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X光社的创办。1925年冬,在京XX早期共产党人成立X光社,创办《X光》杂志,向家乡人民宣传新思想。之所以取名X光,寓意“马克思主义的光芒普照X州大地”。《X光》杂志除在京散发外,大部分寄回XX。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X光社解体。虽然X光社存在时间不长,杂志印数不多,但它对在京的XX青年影响极大,给古老的XX传播了革命思想。X波社的建立。在XX党组织建立之前,向XX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组织,就党的外围组织—“X波社”。“X波社”是1926年,由中太X人邹风平在江油龙绵师范校读书时创建。这个组织按照共青团的组织原则建立,入社须本人申请、两人介绍,经审查批准后才能成为社员;入社后必须遵守纪律,保守秘密。其宗旨是信仰共产主义,研究马列学说,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X波社除在江油发展社员外,邹风平利用寒暑假,还到XX、中江、X潼、射洪、盐亭等地做农运工作,积极发展进步力量。1927年,他在XX北区建立了3个农民据点,在城区学校和农村发展社员60多名,并按照分布情况,分别建立了“X波社”组织。XX北区区委书记张天汉、XX县的第一个团支部书记张运开,游仙的党组织创始人谭德政等,他们都是在邹风平的影响下,加入X波社,走上革命道路的。“X波社”的建立,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从知识分子精英层引向大众化,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引向指导实践的实用化,这是较以往单纯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来宣传的一个最大区别。它为X北地区培养了一批革命主力,为XX各地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做好了干部准备。三、在斗争历练中铸就坚定理想、矢志不移的革命精神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局陡然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国民党的残酷屠杀和白色恐怖,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八七紧急会议的召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中共XX党组织在黑暗与光明的较量中诞生了。在腥风血雨的险恶环境中,XX地下党组织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组织领导了一次又一次、一浪高一浪的农暴和工运,在广大X北地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风潮。XX党组织的诞生。大革命失败后,XX军阀纷纷投靠蒋介石,以“清党”的名义,四处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这紧急时刻,1928年2月,中共XX临时省委在重庆召开第一次全委扩大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全部转入地下,同时做好全X的组织整顿和发展工作,会议决议在没有党组织的重要地区迅速把党组织建立起来,并明确要求“应在顺庆、潼X等地发展党组织”。1928年春,在省临委安排下,成都师范大学党员于桢、杨鹤鸣转移到XX,进入二十九军军部工作,后发展政治部宣传员侯伯英、范弘先和训育科教官罗定中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成立中共XX小组,侯伯英任组长。小组隶属省临委领导。至此,XX县第一个党组织诞生,XX革命由此进入新阶段。XX党组织从成立到1949年解放,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呈现出发展——曲折——再发展、破浪式前进的过程,党组织也在斗争中不断壮大。一是土地革命时期。XX党小组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到年底,有党员13人。1929年2月,成立中共XX特支。12月建立中共潼X特区委员会,辖XX、盐亭、射洪、XX4个特支。1930年12月,特区改为中心县委,增辖中江特支。到这个时候,XX中心县委共管理5个县党的工作。1932年,为配合红军入X,省委进一步加强中心县委的领导,XX党组织进入大发展阶段。仅县内党员就达到111人,成为土地革命时期党员人数最多的一年;在县内建立基层党支部20个,党组织活动覆盖30多乡,占全县乡X总数40%以上。从1933年开始,二十九军先后建立清共委员会、剿赤青年团、二十九军军学会3个特务机构,大举“清共”。10月,中心县委下辖各县党组织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根据当时的形势,省委将中心县委活动区域撤至X江以北,把中江党组织划归省委直接领导,将南部县党组织划归中心县委。1934年10月,中心县委在盐亭龙潭地区领导抗捐斗争时,县委成员全部被捕,中心县委所属党组织遭到大破坏,被捕党员和革命群众达1100多人。1935年1月,城乡基层组织活动全部停止,党的活动中断。在县内,省军委还在二十九军军部中建立了中共特别军事小组,由组长袁奉樵和省军委书记单线联络,小组成员之间不发生横向的联系。军事小组也不与地方组织发生关系,只在暗中支持地方党组织的活动。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撤离XX后,小组活动停止。军事小组刺探了大量情报送往苏区,为红军军事斗争作出重大贡献。徐向前曾很自豪地说:“我们的情报,那是从敌人心脏发出来的!”军事小组潜伏在敌营6年,为配合红军、支持地方组织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土地革命时期党组织的中心工作是以抗捐、抗粮、抗债为中心,以发动游击战建立苏维埃政权为目标,领导人民开展土地革命。XX组建了黄泥井游击队、工人赤卫队、工农前卫团,建立了通往X陕苏区的3条秘密交通线;领导开展了会龙反高利贷、北区罢市罢工、巧夺黄泥井盐税款等斗争;组织发动了潼保路工人大罢工、塔子山暴动以及震惊全X的柳池暴动等;形成了以塔山X宝林村为中心、方
本文标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活动感悟我们党的革命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70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