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耕好乡村自治试验田以大走访推动村民自治的实践感悟
耕好乡村自治“试验田”——以大走访推动村民自治的实践感悟周勤第创新社会治理、强化村民自治,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政府直面的现实课题。今年,省市部署开展大走访活动,为党员干部了解民情、联络感情、干好事情创造了很好氛围,也为各级领导抓创新、抓改革、抓探索开辟了“试验田”。走访一开始,我就定下一个原则:既要面上了解情况、帮困解难,又要点上深入村组解剖麻雀,着力在真走真访中做实“规定动作”,在探索试点中耕好乡村自治“试验田”。基于这种考虑,大走访以来,我先后20余次到乡镇板块调研,9次到挂钩的古里镇,并5次走进古里镇李市村唐家坝宅基,参与村庄环境整治,融入村民“做自己主、办自己事”的全过程,感受到了村民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看到了村庄整治的初步成效,坚定了在全市面上推进乡村自治的信心。乡村自治的难点是转变观念必须以思路转变促进现状改变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治理模式,转变观念是第一道“拦路虎”。走访中,我和镇里商量,选定即将进行村庄整治的李市村唐家坝宅基开展试点,这才有了我与唐家坝的几次“亲密”接触。3月9日,我第一次到唐家坝。唐家坝位于李市村最西端,与沙家浜唐东村隔河相望,宅基由2个村民小组、34户农户组成。宅基周边环境优美,依傍着一条蜿蜒美丽的河流三千溇,水质优良,听村民说经常有上海人来钓鱼。但宅基的道路质量比较差,污水潭环境脏臭,停车空间也很有限,缺少公厕生活不方便,不少人家搭建的猪棚影响村容、有异味……调研中,我与村干部交流,并走访了陆雪明、陆祥云、张龙兴等几户家庭,询问他们对村庄环境的看法,他们也表示对环境不满意,想整治的愿望比较强烈。我和他们说,这次村庄整治镇里不插手,村和村民小组组织,村民共同参与、自己做主,他们有点意外和诧异。我想,这可能对很多村来说都没真正实践过。以往大都是政府剃头担子一头热,做方案、搞整治全包干,有时群众不知情、没参与,政府花了钱可能老百姓也不满意。长此以来,村民对村级事务就产生了“局外人”心理,主体意识也渐渐弱化。接下去的几次走访,一方面我和镇里同志多次给村民讲村民自治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建议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走出去开开眼界。3月中旬,他们去了古里镇的苏家尖村、高长村学习,5月中旬,镇里又组织他们到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考察。后来,村民小组长陆祥云对我说:“出去看了以后触动很大,农村要发展,环境是基础,只有环境弄整洁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客人来,然后还可以搞民宿、农家乐。”村书记周建元也感叹:“考察不仅学到了村庄整治的经验,也学到了村民自治的方法;不仅看到了观念上的落差,也看到了工作上的差距。”他们都表示,要把所见所闻分享给其他村民,以实际行动带动全体村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转变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要从一朝一夕抓起,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今年,全市部署了“村道改善”工程。这项重点民生实事,虽然花钱不多,但确实是老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事,群众直接看得见、感受得到。村道改善过程中,市里要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群众意见不统一宁可延后做,就是想逐步唤醒百姓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自治意识,为推进乡村自治迈出第一步。乡村自治的特点是共建共治必须把关注焦点作为自治要点5次到唐家坝和村民面对面交流,使我切身感到,乡村治理,家长里短、千头万绪。就像村道改善一样,老百姓对脚边的事、眼前的事、身边的事,关注度很高、诉求也很强烈。应该把这些敏感和焦点事项,作为基层自治的重点内容,让老百姓参与其中。3月25日,我再次来到唐家坝参加村里组织的座谈会,听取对村庄整治的意见。参加座谈会的陆祥云、唐永涛、陆中元、姚阿二、赵玉华、郁洪兴6位同志,既有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又有妇女代表、老人代表。座谈中,他们畅所欲言,有的提出要整治好道路、河道;有的提出要扩大或增设停车场;有的提出要改造污水潭;有的提出要建好公厕;还有的提出要逐步放开农宅翻建、加强统一规划和管理……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烈,建议也很实在。村里都记录在案,并在会后一家一家征求意见,吸收到整治方案和工作中去。4月15日、5月24日,我又分别利用周末和晚上,到唐家坝参加大范围座谈会和全体村民代表会,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多次走下来,我有一个相同的感受:老百姓关注最集中的就是农宅翻建、道路、河道、垃圾、污水、气味等几个方面。无独有偶。6月10日,我到毗邻唐家坝宅基的赵家宅基走访,在赵兴元家中和村民拉家常。当我得知这个宅基也将进行村庄整治时,便问:“大家对村庄整治有什么想法和建议?”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发言很积极,一共提出了13条具体意见建议。我发现,这些问题也都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我想,村庄治理和村庄整治同样道理,百姓重点关注的敏感、焦点事情,都应作为自治的重点事项,该政府层面研究解决的着力推进,该让村民自己参与的积极引导,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自治的良性互补。乡村自治的重点是明晰角色必须用基层补位替代政府越位如何强化乡村自治?政府扮演什么角色、村组干部如何定位、党员同志如何带头、村民如何积极参与,是我走访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村级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实行的是村民自治,这一级是政府最应放手的地方。从全市层面看,一些乡镇板块传统理念不想变、不愿变、不求变,对村级事务包揽过多,以致政府越位、基层缺位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我了解在村道改善、村庄整治上,有的还存在“村民参与多此一举”“简单问题复杂化”等思想偏差。这些都需要逐步转变。当然,放手不是不管,应该多做指导少做决定,履行好指导、把关等职责。政府放了权,村组干部如何补好位,小到组织一次会议大到化解利益冲突,都是现实考验。5月24日晚上,我参加村里召集的全体村民代表会,对整治方案大多数村民是比较赞同的,但也有小部分村民对道路走向、污水潭是否填埋、剩余猪棚拆除等意见不一,特别是在猪棚拆除上,两户村民甚至激烈地争吵起来,以致最后方案没有达成一致。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当全体村民利益与个别村民利益相触碰时,工作如何破题?如何用集体的力量、法治的力量来化解?是今后工作中要重点研究解决的一个难题。我了解到,这次会议结束后,村组干部特别是村民小组长陆祥云反复登门入户做思想工作,但目前还是没有达成一致。我想可以理解,因为众口难调、利益难动,这个过程肯定不容易,对村组干部能力是一个锻炼。老党员、老同志往往具有鲜明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村庄整治中的拆违、腾挪空间等的工作,有党员干部示范,推动起来就会容易很多。另一方面,老党员、老同志发挥威信作用做工作,效果也好。唐家坝宅基共有3名党员,整治中党员村民小组长陆祥云带头做工作,党员唐永涛带头拆猪棚,在他们工作下,整治还没开工,宅基就拆除了猪棚12处、850平方米。群众是乡村自治的主体。在唐家坝宅基整治中,一是研究整治方案村民全程参与,充分发表意见,反复议定整治方案。二是整治过程大家全力参与,村民做好宅前屋后清理的同时,力所能及参与公共环境整理。同时,通过户代表会议推荐产生村庄整治工作小组,并下设现场协调、监督等分工小组,村民代表、群众代表、老党员代表任成员,积极发挥作用。三是长效管理共同参与,整治完成后将探索通过村规民约和村民集体力量强化教育、监督、管理,促进常态长效。角色清方能职责明。政府不越位、放开该放的手,基层补好位、做好该做的事,才不会本末倒置。乡村自治的落点是长效管理必须以礼法合治保证常态善治6月10日,我到赵家宅基走访,冒雨顺道再次前往唐家坝,实地察看了道路、河道、污水潭、猪棚等整治点情况,看到墙身在白化、河道在清淤、道路在拓宽,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听了村里的介绍,也相信在村民的共同参与下,唐家坝一定会旧貌展新颜。但走访中我还在思考和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整治完成后如何长效管理?事实证明,村庄整治、自治,贵在常态、难在长效;需要德治,也要法治。为破解这个难题,我边走访边学习边探索,一些村庄治理的好做法,也给我很多有益启示。2月4日,我到古里镇琴东村走访,村书记吴建明介绍,以前村里很多村民都有附房出租,管理比较混乱,环境维护难度大。后来,村里抓住房屋翻建时机,要求所有翻建房屋的家庭必须无条件拆除原有附房不能再建,此举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6月4日,我到古里镇三星级康居乡村坞坵村走访,村民们对现在的生活和村庄环境赞不绝口。村书记严雪军告诉我,村庄整治后注重加强长效管理:环境保洁员村里自己配,既能增加老年人收入,又能发挥不同于市场化保洁的独特作用;制定和落实好村规民约,聘请退休村干部和有威望老乡贤为巡查员,对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教育等做法,都很有借鉴意义。走访中我向唐家坝推介了这些村的好做法,同时鼓励他们学习借鉴其他村庄好经验。前不久,我还专门邀请法院、法制办的同志和我一起到村里,参与村民座谈会,与百姓商量接下来整治完成后如何通过村规民约、环保公约,实施礼法合治,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互助服务,实现常态善治……唐家坝是我的“试验田”,也是我的“包干地”。接下来我将继续和他们一起探索乡村自治的现实路径,同时总结其他村庄的好做法,为面上推开提供有益借鉴。毛泽东同志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通过大走访,特别是多次到唐家坝,我和很多老百姓都成了非常熟悉的朋友,每每想到他们一张张朴实的面孔,想到和他们一起交流的场景,我都会深有感触:百姓是根和源,脱离群众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大走访,只要真走深走,走进的就不仅是百姓的门槛,更是百姓的心坎;只要身入心入,拉近的就不仅是彼此的情谊,更是理念与实践的距离。
本文标题:耕好乡村自治试验田以大走访推动村民自治的实践感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72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