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21年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汇报
2021年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汇报一、总体形势今年以来,我局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铸安”行动为抓手,以着力构建安全生产“六项机制”、“五大攻坚行动”为重点,以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为目标,改革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方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扎实推进隐患排查治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较好地实现了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保持稳定、整体水平有所提高的目标任务。二、重点工作。(一)强化领导,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改革发展。局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亲自安排部署,并作具体指示要求,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领导保障。为扎实推进我局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我局编制了《》等相关文件,认识得到明显提高。(二)健全机制,全面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绩效。X.工作机制持续规范。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建设和谐X的重要工作来抓,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部署、一同推进、一同考核。市局办公会议定期听取科室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及时传达和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建立自然资源系统“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成立了自然资源系统“六项机制”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阶段性、季节性特点,及时下发文件,提出具体意见,督促指导县市区局强化监管、防范事故,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并通过专项督查、等多种形式跟踪督办,及时通报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科室、单位结合重要时段、重大节点、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实际,围绕元旦、春节、全国“两会”、安全生产月、夏季汛期、冰雪雨雾等重要时节及特殊敏感时期,采取“四不两直”执法、“双随机”抽查执法及巡查等方式,开展预防性专项检查,及时发现整治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不留死角、不漏环节、不降标准。X.监管实效明显提升。各级自然资源局结合X-X年度矿产卫片执法以及日常动态巡查中发现的无证开采和越界开采作为检查的重点,积极配合经信委、应急管理局、环保局等部门开展大检查等相关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省政府及市政府下发的有关地质灾害防治通知精神,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合作。根据雨情、雪情等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做好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将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点及时纳入防范体系,逐步推行地灾防治网格化管理制度,落实隐患点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做到定人、定点、定时巡查和监测,对重大隐患点和重要部位逐点实地检查防治责任和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应急值守,坚持地质灾害X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掌握灾情、险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强化预防避让,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X.管理体系日趋完善。严格按照“四不两直”工作方式,对照事前拟定的督查方案,深入排查采煤塌陷区、砖瓦粘土矿山、办公场所等方面隐患,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现场提出整改意见,交由有关科室、单位跟踪督办。(三)精准发力,深入开展“除患铸安”专项行动。为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和措施,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努力促进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向好,根据X市统一部署,自然资源系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五大攻坚行动”。X、X年X月、X月,我局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地灾防治工作再排查督察组对X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次进行核查。督查组先后检查了X县谢桥镇、迪沟镇、古城镇共X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经实地核查论证后对我市已稳定或完成搬迁治理的谢桥、古城等X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降级处理,截止X年X月:X县迪沟镇采空塌陷威胁人口由最初的X户、X人减少到X户、X人;X县谢桥镇化中村新王采空塌陷威胁人口由最初的X户、X人减少到X户、X人;X县古城镇毛圩村大李组采空塌陷威胁人口由最初的X户、X人减少到X户、X人。按照地质灾害等级划分,X县迪沟镇采空塌陷险情等级由特大型降至中型,X县谢桥镇化中村新王采空塌陷、X县古城镇毛圩村大李组采空塌陷经核查,我局已向省厅申请核销隐患点。X、X县、X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采煤塌陷区专项检查,对煤矿生产企业重点检查:是否在群众未搬迁之前采矿;是否严格执行“先搬后采”的规定。塌陷区重点检查:搬迁群众是否按计划搬迁;是否有回流人员;采煤塌陷区形成的水塘或积水洼地是否设立警示标志。切实加强太和县、X县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市局不定期进行督查检查:取土坑是否设立警示牌、是否进行边坡安全处理,要求两县国土部门积极配合辖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检查。
本文标题:2021年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76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