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教研科研工作的回顾与体会
1教研科研工作的回顾与体会历史课程室龚奇柱任何工作的进步,任何单位的发展,总是在正确处理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总是在充分肯定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再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与时俱进,实现一个单位的更大发展。在迎接建国60周年到来的时候,按照院里的安排,让我们一起去回顾我院教研科研工作等发展的历程,弘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促进我院的更大发展。我1984年8月即教科所成立前调到市教科院教研部,迄今已整整25年。这25年都在中教室(所),都在从事中学历史教研。其间较长时间兼任中教室主任,一度兼任联系中教室、小教室、办公室的副所长。由于工作范围的局限性,今天的汇报发言中的“回顾”部分,主要以中教为例,追寻奋斗的足迹(有的涉及小教);“体会”部分,更多的是汇报个人的认识和做法。我以下的汇报发言,对多年在院工作的老同志或许能增强一点对人生的记忆;对新同志或许能增加一点对我院历史的了解,如果汇报内容中的某一点能对大家有所启示,那我就心满意足了。一、教研科研工作的回顾优良传统(一)认真学习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决策,自觉更新教育观念上个世纪80—90年代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5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1994年8月)《小学德育纲要(试行)》(原国家教委,1988年8月)《小学德育纲要(正式)》(原国家教委,1993年3月)《中学德育大纲(试行)》(原国家教委,1988年8月)《中学德育大纲》(原国家教委,1995年2月)上个世纪80—90年代我院的四次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讨论第一次:1985——1987年2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中心。《决定》指出了我国教育的落后和教育体制的弊端。指出我国基础教育薄弱,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很不够,发扬立志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很不够,生动活泼主动地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很不够。不少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实践环节不被重视,专业设置过于狭窄,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决定》强调,“要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那时所里编印了《教育思想学习辅导讲座》。全所同志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改革、新时期的德育以及师德修养五个方面进行学习。中、小教室结合实际,围绕“学科的功能”、“教育与育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等方面进行学科教学思想的讨论,进行大规模的学科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现状调查,分学科举行全市性的专题报告会、研讨会,举行体现转变教学思想的研究课,广大教研员、并通过教研员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使广大教师受到了一场生动的转变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的教育。中小学教研工作初步实现了从重智育、重升学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各学科教研组从学科特点出发,进行了体现学科教学思想的理论建构。如体育组提出,体育学科要:明确一个指导思想:从单纯体质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移树立三个观点:全民体育、主动体育、终生体育观点实现两个转变:生物体育观向综合体育观转变,被动体育观向主动体育观转变体现四个为主:在教学目标上,全面育人,以发展自身体育能力为主;教学思想上,以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主体作用为主;教学活动上,体力与智力结合,以身体练习为主;教学方式上,以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为主。我们的教研员真是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思想的专家!第二次:1989—1991年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后,党和国家采取了加强大中小学德育的一系列措施。所里以学习贯彻《小学德育纲要(试行)》、《中学德育大纲(试行)》为重点,唐所长和我分别撰写了有关理科和文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文章。中教室编印了《中学学科教学德育实施序列》(分学科提出从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德育要求),接着又编印了《初中各科教学实施德育要点》(共8个分册),由市教委行文下发区县,起了重要指导作用。通过这次教育思想讨论,广大教研员、教师进一步增强了学科教学中的“双纲”意识(教学大纲、德育大纲),发挥了教研工作在为3国家重大教育决策服务方面的作用。第三次:1993—1994年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这里提出了“转轨”和“两全”的思想,提出了办学特色问题。)在德育方面,提出“加强德育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在智育方面,提出加强“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提出“要重视劳动观点、劳动技能的教育”。在美育方面提出“要重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课程改革方面,《决定》明确提出“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教材内容“要反映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科技文化的最新发展”。为贯彻《决定》精神,中小学教研室(特别是中学)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工作必须由为升学服务转向为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对全市高三的教学指导强调转变观念,重心下移,狠抓中差,运用成功教育思想,以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态度,充分调动差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振奋精神,坚信自我。当时我们给各学校提出,教学安排从中差生实际出发,降低起点,减缓坡度,分步到位;建立中差生的学习档案,进行跟踪分析;改革对中差生的成绩评价办法。对高三的教学指导强调遵循教学规律,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能力与能力品质的关系;强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局部问题转化为整体问题,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间接问题转化为直接问题,物理问题、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为贯彻《决定》,各学科都参与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中的历史与国情教育研究”中的子课题研究,各学科研制了《爱国主义教育学科实施要点》。第四次:1999年开始主要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小教各学科都参与市重点课题“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研究”的研究工作。各学科结合学习《决定》和课题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有实效、有影响的教研活动,物化了一批研究成果,形成了本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由市教委行文推广。学习、研究过程,成为广大教研人员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的过程。4从以上回顾中看出,我院广大教研人员是如何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决定、转变教育观念并努力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决策服务的。(二)以教研为基础,充分发挥教研的优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院教研力量不仅在四川,乃至在更大范围都有明显的优势,中教最多时达53人。1.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85—1986年,中教深入21个区县60所中学,采用随堂听课、师生座谈、问卷调查、借阅教案和学生作业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科教学现状。其中1985年11月—12月,中教全室各门学科教研员30多人在聂所长率领下,深入沙区67中(大坪中学,薄弱初中)蹲点调研一个月,听完了该校每位教师的课,每位教研员跟踪听课一般在50节以上,最后形成对学校和每一学科的诊断意见,受到沙区教育局、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还在中教去67中调研前,小教室全体教研员在黄所长带领下深入铜梁县的县、乡、村三级学校进行集体视导,下去的时间也很长。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市的教研。2.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一是参与国家教材的编写。在第七次课改中,一批教研员由四川省教委正式聘请的中小学各学科国家教材(内地版)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二是积极开发地方课程。90年前后,由包昌明、赵小刚参编的市中学体育课本及教参14册,由德育室陶元红编写的全套《小思品补充教材》,何昌衡、高金华等编写的《重庆地理》,鲁琼瑶主编的《重庆人口教育》,姚渝永主编的小学美术乡土教材,唐瑞志主编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李晓平主编的《中学信息技术》以及龚奇柱主编的《重庆历史》先后完成编写并投入使用。三是抓新课程培训,即“三新”培训(新课程计划、新教学大纲、新教材)。1993年后,随着义教教材的全面推广,中小学各学科组织了大规模的培训、编写了“三新”问答。召开了乡土历史、乡土地理教材实验经验交流会。四是加强薄弱学科建设。代市教委起草了“加强文科教学的意见”。3.研制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各学科制定了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供全市使用。4.实行分类指导以高三教学指导为例,全市学校分四类:市属重点校、其它省级重中、城市一般高完中、农村一般高完中。1996年,我们对四类学校分别召开研讨会,分析具体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个性化指导。5.建立三级教研网络针对普遍学校强化年级组、弱化教研组的情况,1997年制定了《中学学科5教研组规程》,由市教委颁发,召开了重庆市第一次中学教研组经验交流会,交流了巴蜀中学语文组等的经验,为今天的以校为本的校本研究奠定了基础。6.把教研、科研与师训相结合化学等学科多年坚持举行“青年教师化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7月—1997年7月,在市教委领导下,中小学七个学科由黄所长领衔,借助市级首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这一平台,以市级课题“中小学骨干教师职业素质及培养研究”为载体,将教研、科研与师训结合,取得了显著效果,不少首批学员已成长为校长、研究员、特级教师。7.重视特长学生、拔尖人才的培养通过奥赛等途径,抓特长学生、拔尖人才培养,数学、物理学科成绩显著,上个世纪80—90年代,我市荣获数学金牌2枚,物理金牌2枚。即89年永川中学罗华章数学金牌,94年巴蜀中学田涛夺得物理金牌,95年潼南中学蒋志为我市再夺物理金牌,96年18中何旭华为我市再夺数学金牌。这些成绩凝聚着数学、董安东、李开珂、伍龙驹、张斌和物理汪勃等教研员的心血,为我市、我所赢得了巨大的荣誉。8.注重教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市级教研工作既要注意深度(深挖教研主题内容的内涵,使之达到一定的高度),又要注意广度(让更多的教师直接得到我们的指导),以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益。以新课标教材的培训为例,历史组除举行03年—05年三次在巴蜀实验校举行的对三批进入课改的起始年级骨干教师培训外,从04年秋开始,每年分春秋两季分别对三个批次进入课改的各年级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共培训16次,每次参培教师最多800多人,最少300多人。这一工作直到08年春季才结束。再以今年5月举行的初中历史骨干培训为例,为扩大培训的影响;提高培训的效益,将“提高历史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和“名师成长经验交流”两个内容与教研活动结合,扩大到全市各区县派代表共300人参加。参与交流发言教师的发言内容,又经过我们组几位同志帮助精心准备,先给发言者以理论武装。(三)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二者有机结合1.从教学和教研工作的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那时课题主要由本所教研员承担,科研课题来自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困惑问题,也是教研工作中亟待研究的问题。首先开始于初中化学、数学、物理三科,以后发展到初中生物、地理、语文、政治和小学的语文、数学、自然等学科的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研究,就是针对随着九义的普及,如何解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而提出的。目标教学解决了大面积,优生怎么办?化学组徐晓雪90年6代初提出“初中化学目标教学中加强优生培养的实验研究”课题,从而使目标教学研究得以深化。当年还在一线从事化学教学的李常民同志就参与这一课题研究,论文还被推荐省化学专委会交流。此外,汤月福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研究”,张瑞燕、周素英等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凌光厚、汪勃等的“初中物理启发式实验教学研究”,唐所长、汪勃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与技能考查标准研究”,王家骥的“城市开设小学英语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文标题:教研科研工作的回顾与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1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