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郑松
1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优化问题研究姓名:郑松学号:20103500班级:10级会计电算化(6)班系别:经济管理系指导教师:丁佳佳2目录1.中小企业发展状况.......................................................31.1中小企业发展特点......................................................31.2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32.理论层面上可行性分析....................................................42.1作业成本法的优点.......................................................42.2成本企划的特点.........................................................43.实际操作中可行性分析.....................................................53.1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比较分析................................................53.2ABC法的适用环境简介.....................................................53.3服务行业成本核算分析....................................................63.4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现状....................................................63.5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73.6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74.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误区......................................................75.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化思考....................................................73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优化问题郑松(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39)[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企业成本结构变化,创造并保持成本领先优势,已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谁能够更快地吸收先进成本核算思想,并运用于成本核算实践中,谁就会获得竞争的主动权,赢得市场。虽然作业成本法在理论研究上以趋于成熟。但是,在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的运用并不广泛。因此,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传统与变革的比较,认为作业成本法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不仅表现在成本动因选择上的主观性,而且表现在成本核算侧重于事中控制的局限性。但是,由于间接费用比重增加,事中控制很难反映企业真实的成本信息。而成本企画着眼于成本发生的源泉,立足于产品研发阶段的成本核算,即侧重于成本的事前控制。虽然成本企画和作业成本法有不同的渊源,但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质,可以相互借鉴补充,实现优势互补。故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通过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融合分析,探讨成本企画与作业成本法的融合模式,以实现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化。[关键词]: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企画,优化1.中小企业发展概况1.1中小企业发展特点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小,生产流程简单,产品结构相似,管理人员相对精简的企业。截止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达4200多万家,占中国企业总数90%以上,八成以上是非国有企业[1]。中小型企业因数量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兴产业不断增加,中小型企业受财力、技术的瓶颈,内部管理水平的制约,使得成本核算理论研究不成熟,实际运用矛盾突出,造成成本信息不准确,不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在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特点具体表现为:(1)没有专职成本核算人员,成本信息不及时;(2)辅助核算部门没有独立核算,间接费用处理简单;(3)车间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成本信息失真。总之,这些特点决定传统核算法在中小企业有一定优势。但是,由于成本结构变化,成本管理范围扩大,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凸显局限性。比如说,制造企业间接费用比重增加,采用制造成本法,显然使成本信息失真。此外,在我国理论研究已成熟的作业成本法,也未必适合中小企业,比如说,高新企业研发比重大,但事前成本控制薄弱,而作业成本法适合成本事中控制。鉴于此,本文结合中小企业实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传统与变革在三种行业的成本核算比较,探索我国中小企业如何优化成本核算。1.2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中小企业,无论其生产什么类型产品,也不论管理标准如何,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都是按照品种核算成本。对中小企业来说,成本核算提供的信息必须准确,而现实中并非这样。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表现在:(1)科目设置简单化,成本信息不真实。在制造型企业中,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合并为一个成本科目,导致成本费用归集混乱,无法反应真实财务状况。此外,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小,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不归属到具体某一产品,其核算的产品反而失去真实性。(2)车间划分不明显,费用分配不科学。由于科目设置简单化,制造费用科目很难按车4间设明细账。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的差旅费、办公费,无法确定是车间费用还是办公费用,往往直接归属到办公费用,直接记入管理费用,明显不符合会计准则。(3)理论研究不成熟,核算模式不统一。我国成本核算理论研究起步晚,大多是引进国外成本核算思想,没有实务参考模式。以物流企业为例,其成本核算大多是根据企业性质,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采取不同成本核算方法,导致物流成本核算没有统一模式,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总之,在进行成本核算时,由于间接费用分配的局限性,导致成本信息扭曲。因此,传统核算方法已不能满足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需要。所以,本文通过传统和国外成本核算思想的比较,探索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化模式,而不是传统的照搬照抄,不加思索的运用。2.理论层面上可行性分析2.1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是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成本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业成本计算的原理可以简单归纳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从理论上讲,作业成本法是配合准时制(Just-In-Timeproductionsystem,JIT)和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的产生和发展。与传统生产系统相比,JIT采用的是生产拉动,而不是推动,要求存货和不增值作业减少到最低限度;TQM要求通过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实现产品零缺陷。然而,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的实际运用中并不成熟。与制造成本法相比,其优点表现在:(1)分配对象由“产品”转移到“作业”。在传统理论下,成本计算对象具有单一性,即仅仅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类产品。而作业成本法认为:资源被多种作业消耗,每项作业又服务于多种产品。因此,作业成为联系产品与资源耗费的桥梁。(2)产品成本核算信息更加准确。传统成本法易造成产品成本信息扭曲,而作业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多样化,提高了产品成本的准确性。它将资源耗费与作业、产品成本与作业联系起来,按成本动因分配成本费用,解决了传统成本法下分配标准的单一性,从而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2.2成本企画的优点成本企画着眼于成本发生源泉,立足于源泉作事前、全面的成本分析,涉及企业整个生产流程的成本核算。与传统核算方法相比,其优点表现在:(1)顾客与市场导向。成本企画是以顾客和市场为立足点,基于最具竞争的价格设计最受顾客欢迎的产品,制定企业应该达到的产品成本—目标成本。成本企画制定的目标成本考虑了顾客可接受价格和市场竞争激烈度等因素,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2)事前式成本管理。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成本控制重点的转移使得生产者注重产品研发阶段。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一个完成的产品生产,类似于对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全过程进行一次模拟。模拟过程中所赋予的各种条件就是实际生产过程中具体要求的体现,通过在模拟中得到的信息及时调整设计策略来控制产品成本,便可实现成本的事前管理(3)考虑生命周期成本。随着高新技术广泛使用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导致成本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与产品相关的研发活动引发的成本比重逐步上升。而成本企画中成本核算的范围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扩张,涵盖产品从设计、生产和销售阶段。因此,成本核算的视角更长远,有利于树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从理论上看,无论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还是成本企画的“事前式管理”,都较传统方法有创新之处。但是,国内外学者和实务界对其应用环境和实用价值有较大争论,作业成5本法在我国中小企业应用程度不高,仍属初级阶段,成本企画在我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实际应用。因此,本文从中小企业实际出发,通过分析传统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画在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运用,探讨其现实局限性,力求传统与变革的优势互补,实现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化。3.实际操作中可行性分析3.1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比较分析20世纪80年代,由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但是,伦敦经济学院的MichaelBromwich在《作业成本系统和增量成本》一文中,利用严格的数学推导从经济学角度指出ABC法的局限性,他认为,用ABC法来衡量经济成本中的“增量成本”必须满足几个基本条件,否则就可能在定价、选择产品组合、购买及外包决策、成本管理等过程中,给出扭曲数据,使其偏离经济成本。然而,本文认为ABC法的局限性不仅表现在经济学方面,还体现在企业成本核算方面。本文以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简称CH)为例,分析作业成本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3.2ABC法的适用环境简介CH公司是一家中小型制造企业,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一家乡镇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配件,每月根据订单组织生产,上游企业是几家固定的汽车制造企业。由于上游企业是一些知名品牌制造商,对CH公司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经过十多年的质量管理、存货管理的实践后,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管理路线和规程,出厂产品几乎做到了零缺陷。通过对CH公司的了解,它基本符合ABC的理论应用前提,即:(1)CH公司按固定客户的订单组织生产,生产线建立在需求拉动的基础上;(2)按几个固定客户的订单小批量生产、随时供货,因此,存货周转率非常高,在产品和产成品库存很低;(3)产品工艺不复杂、交货渠道顺畅,在产品制造和流转过程中,避免了反复搬运等不增值作业环节;(4)绝大部分生产工人的工资实行计件制,便于成本跟踪以作业为基础;然而,通过客观分析,该制造企业客观上并不完全符合JIT和TQM。主观上,作业成本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ABC在实际运用中的问题(1)理论前提应用不成熟。①CH公司实行JIT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就算产品流转快、销售渠道再畅通,也难免有库存产成品,要达到零库存是不可能的。于是,对于发出产品和销售等作业成本库中的间接费用的归结就出现歧义。因此,公司在计算单位产品成本的时候,需要在“销售量”和“生产量”这两个分母的选择上不断切换。但是,对于不能如期交货、机器故障所导致的停工、原料延误等问题,存货可以起到缓
本文标题: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郑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2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