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第二讲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上)《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0系列标准简介(部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内容1、范围2、引用标准(无)3、定义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我们要求掌握的重点是第4部分。ISO14001术语和定义13个定义分组•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组织--相关方•环境绩效--持续改进--污染预防•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第一组定义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1环境----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解释:一般讲,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总和。ISO14001涉及的环境是指“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这种外部存在又可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环境保护法》所指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址、人文遗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人组织活动空气土壤植物动物自然资源水环境ISO14000系列标准简介(部分)so2大气酸雨土壤、水、人…2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解释:环境因素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相联系,这些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某些要素能与环境发生作用,造成环境影响。组织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尽管多种多样,但都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组织在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过程中,有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产品的加工制造、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所有这些过程和环节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产生作用。例如: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向江河排放含有害物质的废水等,这些都属于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即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与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程度相一致。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叫做重要环境因素。对于环境因素的描述通常:污染物+状态==环境因素例如:烧锅炉这一活动,二氧化硫的排放是环境因素二氧化硫+排放==二氧化硫排放3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解释: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是造成环境影响的根源,活动是人类有目的有组织进行的,在活动、服务或产品使用过程中,可能给环境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使环境产生变化。一个活动可能有多种环境因素;一种环境因素可能产生多种环境影响。如:烧锅炉活动,环境影响是大气污染。电冰箱产品的使用,环境影响分别是噪音污染、臭氧层破坏、能源消耗等。第二组定义组织—相关方4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解释:组织的形式可以是: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也可以是这些单位的部分。组织要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职能。自身职能是指从事某种活动、生产某种产品、提供某种服务或从事某种管理活动。行政管理职能是指组织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权,能够管理、控制、改变这些活动、产品或服务,有能力完成规定的职责。只要具备这两项职能,就可视为组织;不必考虑其性质和规模等因素。5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解释:相关方可以是团体也可以是个人。相关方包括两类:一类是关注组织环境绩效的团体或个人,如:银行、信贷、政府部门、环保局、保险公司、环保组织等,这些相关方可能间接地受到组织的环境绩效影响。另一类是受到组织环境行为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如:组织厂区临近居民、组织下风向企业和居民、厂区周围河流下游的企业和居民;与组织的经营活动相关的股东、分供方、承包方、客户、内部职工、外协方等。这一类相关方,与组织环境绩效变化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第三组定义环境绩效--持续改进--污染预防6环境绩效---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效。解释:环境绩效是组织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要求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得到的结果。因此,环境绩效可以用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的实现程度来描述,并且也可以具体体现在某一个环境因素的控制上。环境绩效是可测量的,也是可比较的,可以是组织自身或组织和其他组织间的比较。组织应定期监测环境绩效,以判断所确立的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是否可行、有效。7持续改进----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改进整体环境绩效。注:改进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解释:持续改进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点,贵在持续,它是组织通过自我完善、自我约束来实现整体环境绩效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过程。持续改进体现在组织的目标指标及其分解细化的逐步实现等方面。组织的环境因素有轻有重,环境目标有主有次,改进项目有优先次序,持续改进不必发生在活动的所有方面。8污染预防---采用防止、减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解释: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是环境管理体系的两个基本点,污染预防是为了减少有害环境影响,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与污染预防对应的概念是“末端治理”。60、70年代国内外对于环境因素、污染源的控制主要采用末端治理的方法,即污染物产生以后,再进行末端处理,使之达标排放。进入90年代以后,国内外对于污染源的控制思路发生变化,采用污染预防的方法进行控制,将污染控制在“萌芽”阶段,实施清洁生产。污染预防的原则是:不产生污染为最优选择,其次是减少污染的产生,最后才是采取末端治理,控制污染。实现污染预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包括管理手段、技术措施,如:有害原料的替代、资源的回收利用、生产工艺的改进等。污染预防是提高环境绩效、实现持续改进的重要途径,是环境管理体系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第四组定义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审核9环境管理体系-----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解释:环境管理体系是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这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组成。这个环境管理体系又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不能将环境管理体系与组织的其他管理体系和管理工作割裂开来,而应该与组织的生产、财务、经营、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尽可能结合、兼容。为了保证环境管理体系诸要素的有效实施,组织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承担相应的职责、配备必要的资源、规划相关的活动和过程、建立和实施必要的程序和惯例等。环境管理体系是把上述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加以组织和管理,使之循环运转,螺旋上升,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1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组织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解释: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一个有控制的、获取客观证据的评价验证过程,这一评价过程应满足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的要求。审核的目的是验证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满足ISO14001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要求。内部审核的审核准则由组织来确定,一般包括:ISO14001标准、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组织的体系文件;审核过程应文件化,并且按文件程序要求进行。审核完成后应形成报告,并呈报给管理者。环境因素是导致环境影响的原因,环境影响则是环境因素作用于环境的结果,因素与结果互为因果关系。第五组定义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解释:环境方针为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提供总目标与方向,是开展环境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工作原则的表述,是组织环境意图的体现和声明。是组织经营总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制定和发布。11环境方针---一个组织对其全部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陈述,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制定环境方针应从组织的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出发,考虑组织的目标、任务、价值观、和实际能力,作出切实的承诺,对外树立组织的形象,对内提升全体职工的环境意识,成为指导环境管理工作的纲领。环境方针的内容应包含:“3个承诺和1个框架”;3个承诺是:承诺持续改进、承诺污染预防、承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1个框架是: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指标的框架。12环境目标----一个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解释:环境目标是依据环境方针制定的,是组织期望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组织在制定环境目标时,除充分考虑环境方针外,还应考虑环境评审结果、已确定的环境因素(尤其是重要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技术、经济、运行等方面情况,使所定的环境目标切实可行。环境目标应尽可能量化,以参数来表达,是为了便于考核和目标分解。13环境指标---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是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环境绩效要求,它们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解释:组织依据环境目标确定环境指标,对整个组织的环境绩效作出具体规定和时限要求,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环境目标的实现;还应将环境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层次,直至相关岗位或人员。环境指标应尽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测量性。4.2环境方针4.3规划(Plan)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其他要求4.3.3目标和指标4.3.4环境管理方案4.4实施与运行(Do)4.4.1组织机构和职责4.4.2培训、意识与能力4.4.3信息交流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5.1监测和测量4.5.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3记录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4.6管理评审(Action)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17要素4.5检查与纠正措施(Check)方针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计划实施与运行持续改进EMS要求6大部分4.1总要求(1条)4.2环境方针(1条)P4.3规划(4条)D4.4实施与运行(7条)C4.5检查与纠正措施(4条)A4.6管理评审(1条)共17条要素PDCA体系运行模式(PDCA)方针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计划实施与运行持续改进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本部分编号以ISO14001标准章节号为序)4.l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理解要点:建立——是指组织从决定按照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到形成体系的过程,包括体系的策划、目标的设定、体系文件的编写、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和资源的配备。保持——是指环境管理体系按规定的要求运行,并在运行中实施和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通过监督检查和纠正、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等方法持续改进提高。4.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f.可为公众所获取。理解要点:1环境方针的制定与实施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2环境方针要体现组织的自身特点。(含行业特点;工艺、产品、服务特点;环境因素特点;以及组织的企业文化、环境观念等特点)3环境方针的内容包括“三个承诺和一个框架”。三个承诺是:承诺持续改进、承诺污染预防、承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一个框架是:要为环境目标指标的建立和评审提供框架。4形成文件,传达到全体员工。5可为公众所获取环境方针概括如下:第一条要求根据组织的特点制定环境方针
本文标题: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4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