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唯物论和认识论•第四课物质运动及其规律•一、世界的统一性:•1、世界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因:•(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原因:•①创造了人和社会的劳动是客观的•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3)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是社会的产物•2、哲学物质概念: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从和意识区别看,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从物质的共性看,物质还有可知性等属性•(2)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关系:•物质具体形态可以改变和消亡,物质永恒•物质具体形态还有个性•物质从具体形态中概括而来•物质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二、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哲学运动概念:10•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一切事物包括物质和意识•变化:指空间角度的运动•过程:指时间角度的运动•(2)其基本形式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有五种:•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0•(1)静止的含义:•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含义•(2)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相对的•(3)联系:物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运动和物质密不可分:11•(1)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三、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概念:12•事物运动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特殊的联系:•是固有的(非主观)本质的(非现象)、•必然的(非偶然)、稳定的联系•(2)在物质和运动中把握规律•(3)类型:按内容分:自然、社会、思维规律•按抽象程度分:普遍规律、特殊规律•2、规律的特性:13•(1)根本特性——客观性:•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被消灭•(2)普遍性:•指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运动中•3、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1)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可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造福人类•辨别改错:物质就是桌子、黑板、教室……•改正: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共性,物质具体形态除有共性外还有自己的个性。•辨别改错:物质反映了所有事物的共性,指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的总和。•改正:物质只反映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指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的共性。•辨别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甲说:“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所以一切事物都有生有灭”。3•1、辨别改错:运动就是变化。4•改正:运动是变化的抽象概括,•变化是运动(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2、辨别改错: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世界是物质的”观点自古就有,说明事物是静止的•改正: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仅指空间位置保持不变的相对静止,对“世界是物质的”证明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3、对“稳如泰山”毛泽东的回答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其哲学寓意是什么?•4、德谟克利特:人不能两次经过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经过同一条河流•如何评价两人的观点?5•1、《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和尚的观点属于什么哲学观点?“流水不腐,户枢不蠧”的哲学寓意?•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的做法犯什么哲学错误?11•下列属于规律的有:7•①四季更替,昼夜循环•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③水往低处流•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⑤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⑥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答:⑤是哲学规律;④是具体(社会)规律;•①②③⑥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现象•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反映什么哲理?为什么制造“永动机”只能失败?8•门捷列夫首先准确预测了化学元素周期律,马克思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预言得到实现;人类根据对万有引力规律的认识,对水往低处流采取筑渠引水,建造水库,利用洪水发电和农业灌溉。归纳人类利用规律有哪些表现?•概念之间的关系:•辨别改错:物质的根本特性是运动。•改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1、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根本属性”的关系:•区别:•①唯一特性是物质,根本属性是运动•②唯一特性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属性•根本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方式的属性•(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联系:根本属性是唯一特性的属性之一•2、规律与规则的关系:•区别:•①性质不同:•规律是客观的(属物质,人不能创造或消灭之)•规则是主观的(属意识,人可制定修改废除之)•②存在领域不同:•规律存在于自然、社会、思维各领域•规则只存在于社会领域•联系:•①规律是制定规则的依据,正确规则反映规律•②都要强制遵守,否则都要受惩罚•3、现象与本质(包括规律)的关系:•区别:①事物表与里、变与稳、多与一•②被感官直接感知与靠人脑思维•联系:①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②本质存在于现象中,现象表现本质•4、物质与规律的关系:•联系:都具有客观性•区别:物质比规律广泛•规律比物质深刻•第四课单项选择:•1、物质与意识的区别是:•A物质能独立存在,而意识不能•B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C物质客观存在,意识主观自生•D物质是具体的事物,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2、“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哲学家费尔巴哈这段话说明:•A上帝不存在,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B物质决定意识,有怎样的上帝就会产生怎样的上帝观念•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自然界的客观性•B人类社会的客观性•C思维规律的客观性•D自然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4、最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D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下列说法与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江山易改,本性难移•6、社会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形式之一,这一运动的主体是:•A生产力。因为它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B生产关系。因为有人类社会就有一定的生产关系存在•C生产方式。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D有意识的人。因为离开人就无社会更谈不上社会运动•7、静止是:•A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B一种不显著的运动•C有条件的运动特殊状态•D在一定条件下的永恒不动•8、下列不属于规律的是:•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D万有引力•9、杞人忧天故事中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否认了:•A世界是物质的•B物质世界的运动的•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10、2009年春节前后,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旱灾。由于我国气象预报技术的落后,目前的天气预报与国外差距超过10年,因此导致了对这次灾害天气的预报不够及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表明:•A人类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事物•B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避免灾害的发生•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改造需要一个过程•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和作用及其方法论•一、意识的本质和作用:•1、意识的本质(含义):20•(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3)从内容看: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意识的原料不在人脑中而来自客观世界•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4)小结:产生意识的条件:•人脑、客观事物、实践•2、意识的形式:•(1)从反映的形式看:•主要有感觉和思维(具体和抽象意识)•(2)从反映的差异看:•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22•3、意识的能动作用:•(1)反映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23•①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反作用(能动地改造世界):•①从范围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从性质分:正确意识起积极推动作用•错误意识起消极阻碍作用25•“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话梅止渴”都是人的反应,有什么区别?•猩猩经过人的训练会模仿人拧开水龙头取水灭火,但当猩猩趟过一条小河去灭火时却不会从河里取水而是跑到更远处拧开水龙头取水,说明什么?•鲁迅: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鲁迅和马克思的话说明什么哲学道理?17•辨别改错:18•①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即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改正: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而是意识的生理基础•②电脑的发展最终将像人脑一样发达,表明意识是人脑和电脑的机能。•改正:表明电脑能够模拟人脑•③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改正: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④物质有形而意识无形,物质具体而意识抽象•改正:物质意识的区别看是否具有客观实在性•以下材料各说明意识活动有什么特点:19•蜂房虽然精美但永远是一种样子,有人将蜂房从后面破洞而蜜蜂照样往里面灌蜂蜜。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古代认为雷电现象是天神发怒,到科学家富兰克林时代终于发现其本质;通过气候研究人类能预知未来天气情况。•邓小平理论不产生在建国前是因为当时中国先要通过革命解决人民当家作主问题。•每座建筑都是建筑工人按设计图纸建成的,蓝图在建筑活动中起指导作用;服装设计师先形成时尚的设计理念后才有时尚时装。归纳是意识的指导作用?19•意识的指导作用(反作用):•①前提:意识可根据客观实际形成“超前反映”•在观念中构筑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②中介手段:实践•③结果:引起物质的变化、造出新物质具体形态•甚至创造出没有人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辨别改错:•1、意识的作用就是对物质有反作用。•改正:意识的作用是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2、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改正:三点错误:•①缩小意识能动作用范围,没看到反映作用•②未区别正确与错误意识,未看到消极作用•③未理解这种作用是间接的,只是“指挥”作用•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物质意识辩证关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28•(1)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有能动作用•(2)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做到:30•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2、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要求实事求是:31•(1)关系: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2)实事求是:•实事: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是:规律•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两者的关系:33•从实际出发是基础,实事求是是深化•(2)两者重要性:•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依据•(3)怎样做:•①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高度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既反对唯意志主义又反对无所作为
本文标题:复习必修4第二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5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