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本专题要点•引言•一、关于经济制度问题(所有制和分配问题)•二、关于经济体制问题(市场经济问题)•三、关于发展方式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四、关于对外开放问题(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问题)•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探讨•分析与思考本专题要点•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道路;•认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1)•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3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4日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1)•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1)•根据普华永道公司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大陆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07宗,同比增长10%;交易总额达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2013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2773家,比上年下降8.6%。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76亿美元,增长5.3%。•全年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9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8%。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6%。•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4.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第一大国。•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3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服务出口2106亿美元,增长10.6%;服务进口3291亿美元,增长17.5%。服务进出口逆差1185亿美元。2013年R&D经费支出1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569亿元。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2014年9月27日出版的《瑞典日报》称: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9月29日全球经济权力将实现引人注目的交接,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超过美国,荣升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用人均GDP的标准看,2013年,中国的人均GDP约为6629美元,差不多30倍于1980年的数字了,但跟美国的人均51200美元比,还差得很远。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转折期的中国收入分配》报告显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不到0.3,到2001年攀升到0.45左右,至2007年进一步上升到0.48。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执行完成的《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报告》于2012年12月9日公开发布。•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计算,2010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61,城镇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家庭内部的基尼系数为0.60。•东部地区基尼系数为0.59,中部地区的基尼系数为0.57,而西部地区的基尼系数较低,为0.55。•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在全世界处于较高位置,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全球基尼系数平均为0.44。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2005—2010年,从区域看,城镇居民的高低收入差距由2.33倍扩至2.41倍;从98个行业大类看,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差距由7.8倍扩至11.9倍;城乡居民收入比虽呈现缩小趋势,但绝对值仍在扩大。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也指出,企业高管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最大达4553倍,企业内部近5年来高管工资增幅明显超过普通职工工资增幅。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目前,我国出口商品中有90%是贴牌产品。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4%,但自主品牌不足1%,而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我国彩电、手机、台式计算机、DVD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要依赖进口。我国企业必须将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外国专利持有者。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2012年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芯片是1920亿美元,超过了进口石油的1200亿美元。•2013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2313亿美元。50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收入仅约是美国高通公司的60%-70%。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英特尔一家公司的1/6。•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中指出,中国目前仍是一个技术和知识产权净进口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80%芯片都要靠进口。•中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高端芯片专利费用却让大家沦为国际厂商的打工者。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380飞机;出口1亿双鞋挣来的外汇正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出口20万台-30万台彩电可换回一架波音飞机。•出口一台售价32美元的DVD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每出口100万美元的产品需要进口50万美元左右的零部件等中间材料。李肇星的手表是瑞士表,这个表100%的部件都是中国深圳产的,瑞士公司只是组装并贴牌,获利却是深圳工厂的20倍。“这件事给我的教育很大,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知识产权、自己的发明创造。”李肇星的手表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华尔街日报》(20121018):“一系列失败的收购案正加剧美中紧张关系”。最近的豪客比奇拒绝中企收购案、美国总统奥巴马拒绝中国三一重工在美企业建造风电场、中国企业华为和中兴遭美国国会“间谍”指控,都有“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背景,“这让中国企业觉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抵制一切中国投资”。•美国针对中国大企业的阻击已经上升他们的国家战略。一、关于经济制度问题(所有制和分配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体是两大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一)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研究公有制或私有制,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效率问题。•二是与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际上是公平问题。•关键要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公有制不如私有制效率高,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要有说服力地回答这一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分析清楚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动力和效率问题。1、对所有制效率的不同分析思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一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二是从所有制与人们经济利益关系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一是从市场竞争关系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二是从产权关系是否清晰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更好地承担决策风险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按照马克思的分析思路:•根据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历史上出现过的不同所有制曾经都是高效率的所有制。•所有制效率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一种所有制的高效率总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才能够成立。•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其一,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对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单个资本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资本社会化才能适应发展。资本形式变化趋势是社会资本取代单个资本,股份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社会性质正在不断强化,其中包含的“公有”成分也不断增加。所以公有制比私有制具有更高效率的结论。•其二,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等,从根本上消除了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对立。由此导致的其他经济矛盾也不存在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根本上不符合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必然被公有制所取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结论:•其一,竞争是动力的源泉,竞争的必要条件是使每一个经济主体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在私有制的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他个人的经济利益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得到实现,私有制具有内在的竞争力,也具有充分的动力。•其二,在私有产权条件下,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在公有产权条件下,任何决策或选择的费用较少地由选择者全部承担,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不很密切。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看,公有制意味着较低的效率。2、公有制的时代变化•公有制变化:传统公有制——现代公有制。•变化的基本特征:•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自身经济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公有制企业具有越来越多“个体独立性”,具有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地位。•资本的组织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公有制主要不再是单一公有的形式,更多的是采取混合经济的形式。实现形式是共同的,对不同的所有制没有差别。公司法是适合一切所有制形式的。•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公有制企业与自身的利益、职工的利益都已经直接挂钩,并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实现。竞争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企业将对经营决策的结果承担全部的责任。这些特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公有制经济的弱点。•现代公有制的基本特征:•总的趋势:公有制的利益分散化在加强,个体独立性在增加。•实现形式:股份制、公司制是共同的实现形式。这一点与私有制没有区别•公司制这一形式使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直接混合、融合,可以成为同一个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新公有制小资料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的概念。包括四种所有制形式—经过改制的新的国家所有制;由国家控股或国家参股的股份制企业(又称为混合制企业);大量存在的没有国家投资的公众持股企业;公益性基金所办的企业。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有资产重组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传统公有制企业可以改造为新公有制企业。新公有制与私有化是两个概念,不是其变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不能说是完全私有化。在宏观经济调控下依然在社会主义经济下开展。我们搞股份制改造是企业灵活运行的方式之一,也是我们实现公有制体制的多种形式的一种,因为股权还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你们中国搞公司股份制改造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了。3、分析的基本结论:结论之一:公有制和私有制哪一种具有更高的效率,不能简单化做出结论。脱离条件的约束,简单化的结论都是片面的。现实中的情况是复杂的,所有制只是影响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不能以现实中某些现象为依据得出单一的结论。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高效率,也可以低效率。结论之二: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有自身的优势,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在一些领域,特别是社会公共领域,公有制更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这些领域的范围越大,公有制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大。另外,在协调社会经济利益方面,公有制更能够使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的利益关系。•结论之三:以公有制为主体,既有经济发展的因素,更有社会价值目标的因素。选择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们价值目标决定的。公有制能够为实现人与人之间形成经济利益上的平等关系奠定制度基础。利益关系的和谐更能够调动大多数人的生产积极性,从整体上使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更充分的动力。私有化并不一定就能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8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