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四问李书福
中国企业国际化专题研究系列之一:四问李书福(上)作为一个车迷,怎能不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事件评论几句、但仔细研究之后,引人深思的结论仿佛并不是那样的振奋人心······一、梦想从废品回收开始1、吉利的前世今生1997年,吉利集团进入轿车领域,作为唯一的一家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吉利资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的掌舵人李书福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废旧金属回收,之后又在村里开了照相馆,后来开了电冰箱厂,随着不断的积累,建立起了自己的摩托车王国,如果说干一行爱一行是企业家应有的性格话,那这个人肯定不是李书福。1996年的一天,李书福把自己的亲信,现任吉利宁波基地总裁的安聪慧叫到身边时,他告诉这位刚刚来到吉利工作的年轻人,他们要在台州临海做一个汽车项目。安聪慧当时十分狐疑,因为他们没有生产汽车的资格,原先申请的是一个摩托车项目。他问李书福,是否要生产农村大街上满处跑的微型面包车,李书福则拍拍自己的奔驰车说,这才是他想要的。没有生产许可的情况维持了很久。1998年底,第一辆两厢“吉利豪情”车下线,市场价定在4.79万元,成为当时中国最便宜的“电喷车”,当时上海大众的普桑售价近20万元。豪情的价格得到了众多家庭购车者的关注,市场需求渐旺。不久,他从四川德阳一所监狱汽车工厂拿到了一个车型目录,车型生产基地从德阳搬到了台州临海。2001年12月26日,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第七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吉利集团生产的轻型客车HQ6360、MR6370和三厢式轿车MR7130又名列其中,这标志着民营企业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正规军,吉利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此后,利用汽车项目在地方政府中的号召力,吉利先后在台州、济南、湘潭、成都、兰州等地开出了若干汽车产业基地。虽然吉利的产能2009年在全国整车企业中仅排在第十位,但从生产基地的数量来看,无疑将排在第一位。吉利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4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吉利通过对自主技术研发的大投入,成长比较迅速上,从创始时,无图纸、无模具、无标准的状态中,过渡到拥有变速箱、发动机等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且在全国各地拥有授权经销商400余家(其中近200余家4S店),服务商600多家;在吉利官方网站上有在线客户服务;在公司本部建立了国内领先的400-88-69-888全天候电话服务热线平台,有近百个客户服务坐席。吉利在独联体、中东、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等五个战略市场均设有代表处,累计实现海外销售十几万辆·······吉利集团2009实现整车销售33万辆,累计销售吉利汽车150余万辆!2、让吉利走遍世界2007年6月,吉利集团开始进行战略转型,计划用3-5年时间完成从单纯的低成本战略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国际化的战略全面转型。笔者从官网查询到吉利的六大方针战略:“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全面领先”,以及吉利在新的战略时期的企业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认真行使企业的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到2015年,吉利汽车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15个系列42款整车;拥有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兼顾的8个系列发动机、7个系列MT手、自动变速器、3款ECVT无级变速器;开展混合动力轿车研发和吉利方程式赛车项目。到2015年,在海外建成十五个生产基地,实现三分之二外销的目标。使吉利汽车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品牌。2010年3月28日,瑞典当地时间下午14:00,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Booth在哥德堡签署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Maud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据公开资料显示,吉利此次收购沃尔沃的实体资产包括:整车厂、零部件厂、研发中心和仓储中心的厂房、生产设备、试验及测试、工装模具、存货及其它相关资产。而无形资产则包括:沃尔沃自有知识产权的商标、专利及注册等2450项;福特无偿转让给沃尔沃的发动机、平台、模具等技术专利及有关权利1500项和200多个设计专利;以及福特无偿许可给沃尔沃的发动机技术45项,安全技术20项等;同时,还有福特有限许可给沃尔沃的混合动力技术专利230项,及其他沃尔沃完成生产和未来发展计划所需要的技术。看完上述文字,我想大家和我一样会为吉利呐喊助威、会为吉利提出的未来战略构想及伟大愿景感动,然而所有的梦想和希望的实现都在于企业历史进程中迈出的每一次坚实的步伐,在于对经济规律的遵循,更在于不断的创新与实践!吉利准备好了吗?二、李书福的“阿拉丁神灯”1、国际化的团队不管是收购英国锰铜、澳大利亚DSI,还是引入高盛这样的战略投资人,吉利的资本运作都让外人看的眼花缭乱······吉利于2005年登陆香港交易所,吉利控股(00175.HK)作为李书福的资本平台,成为吉利后来对外实施并购的主体,而李书福本人也精通于资本运作,这一点早在2002年,李书福通过收购日本人在宁波北仑的破产钢结构企业,进而获得1000亩的土地,打造了吉利的第二款车型-美日这一事件,便看出其敏锐的资本的视角。而与其“金融资本运作”能力相比,李书福更加擅长的是“人力资本运作”。光鲜亮丽并购的背后,是李书福组建的国际化运作团队,正是他的团队在帮助李书福逐步靠近吉利未来的梦想····吉利的国际化运作团队包括了熟悉国际资本市场运作、跨国公司集团管控、跨过汽车集团管理、中国汽车市场运作四大方面的人才和相应的团队。2、熟悉游戏规则吉利的第二盏灯是对国际并购规则的熟悉。不仅拥有了国际化的运作团队,吉利还需要对国外的并购规则熟悉,而熟悉国际并购业务的专业团队在国内并不多见,所以吉利充分利用了国外的专业团队,这一点从吉利于2009年并购澳大利亚DSI全球第二大汽车制动变速器生产商就可以看出。当时,吉利在并购交易中,聘请了普华永道(PWC)作为DSI公司的资产托管人;聘请了麦肯锡、安永作为并购顾问,还聘请了英国著名投资银行洛希尔公司(Rothschild这可是“货币战争”一书中的主角,神秘而古老的欧洲投资银行家族)担任其顾问。其实,洛希尔公司为不少中国公司之间的交易提供过服务,其中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小肥羊、阿里巴巴等。去年该公司参与了中国联通240亿美元收购中国网通的交易。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华为进入北美市场时,同样也聘请了美国著名的游说公司进行公关,以通过部分审批。应该说国外的专业团队为国际化的拓展提供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服务,应该有其更深层次的内容,形成合作的过程也是不断对国外文化、政治、经济、历史了解的过程。具体沃尔沃并购中,吉利的安排是,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负责收购项目的相关法律事务,目前完成了知识产权、商业协议、诉讼、雇佣、不动产、进口、海关及关税、经销商及特许经营、竞争及国家援助等方面的法律尽职调查,以及全部交易文件的全面标注。德勤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收购项目的财务咨询。目前已就沃尔沃公司的财务、税务、包括成本节约计划和分离运营分析(不含商业分析)、信息技术、养老金、资金管理和汽车金融进行了尽职调查。洛希尔投资银行作为收购项目的财务顾问,负责对卖方的总体协调,并提供对沃尔沃的估值分析。博然思维集团作为项目的公关顾问,负责项目的总体公关策划、媒体战略制定和实施。目前正对全球范围内的相关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进行监测。3、优厚的谈判条件据相关媒体报道,吉利给出的条件是,收购后沃尔沃的总部、工厂、研发中心都不搬,沃尔沃与供应商、经销商、工会的关系不变,不裁员。当然背后应该还有更多的条件细节,只有等到曝光的那一天才能知晓。但是优厚的谈判条件往往是敲开外国企业紧闭的大门。之前,沃尔沃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有很多顾虑,因为沃尔沃与福特有很多技术交叉,而中国市场对福特来说也非常重要,如果知识产权使用不当,会威胁福特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但是相信吉利不仅仅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真诚而辛苦的谈判,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条款上的保障性措施。4、符合国家战略为什么腾冲收购悍马为成功,而吉利成功了。抛开关系网络不说,从国家战略来讲腾冲收购悍马本身就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举措。而在走出去的战略下,中国企业的海外之路走的并不顺利,上汽收购双龙失败,北汽引进萨博并不成功,就算纵观历史上世界车企并购案,除了日产和雷诺的联姻姑且算较为成功的案例,其他均以失败告终,这时候确实需要一个成功的案例来振奋人心,确实需要一个成功的案例来提供出海的经验。在国企“不争气”的时代,吉利脱颖而出,这背后相信政府的支持力度不会小,日前媒体传的沸沸扬扬的诸如与政府签订建厂协议来获得融资话题,都从侧面反映了政府给予的支持。当然,这些只是媒体的言论,但有一点肯定是明确的,就是吉利要出海并购,首先需要通过国家复杂的审批程序,就单从这一点来说相信吉利得到了积极的支持。5、高效的资金运作为便于收购,吉利以组建北京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方式来承担收购的主体工作。吉利万源总注册资本约80亿元人民币,外资占股51%,中资占股49%。外资股东主要为吉利香港公司和海外战略投资者。据网上相关报道,交易第一阶段中,吉利万源已于去年底向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投资者签发债务融资承诺函,完成了第一轮注资,并且吉利万源还将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汇局以及其它相关机关,申请获取境外投资的必要批准,并组建全资拥有的瑞典特殊目的公司,此公司虽不具备实际运营功能,但作为持有收购目标公司的法律实体,可以方便瑞典事务的推进。目前,瑞典特殊目的公司与中国银行伦敦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协议正同步推进之中。吉利万源已将向福特指定的资金托管账户汇入收购总额的1%-10%保证金,余款于2010年5月4日,即预期收购的最终交割日,一次付清。根据吉利财务顾问公司洛希尔综合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可比交易倍数、可比公司倍值等估算方法对沃尔沃资产进行的评估,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沃尔沃估值,合理价位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其中,合理收购资金15亿-20亿美元,海外运营资金5亿-10亿美元。正是根据洛希尔作出的这一估值,吉利提出的申报收购金额为15亿-20亿美元。根据双方的协商,2010年第一季度,是福特给予吉利的融资期限。交易合同一旦签订,福特希望吉利先交付交易保证金,并出具并购交易全款的资金担保。要在短时间内筹措如此巨大的收购资金,体量比例远不及沃尔沃的吉利,亟需资本市场的支持。2009年9月23日,吉利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HK.00175)与高盛资本合伙人(GSCP)签署协议,GSCP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认股权证投资吉利汽车。吉利汽车在可转债发行及认股权证获全面行使后,将获取25.86亿港元(约合3.3亿美元)的资金。同时,吉利也在积极接触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渤海基金、弘毅投资等多家投资机构以寻求资金支持。6、对福特战略的熟悉之前吉利深入了解福特之前的两宗品牌出售行为,即出售捷豹、路虎给印度塔塔集团以及出售阿斯顿马丁给英国企业家DavidRichards,均源于福特所谓的大福特战略,是属于战略性考虑而非财务因素,所以吉利判断福特不会因为自身财务条件的转好,而拒绝出售。7、充分的国际化准备早在2002年,吉利就提出未来要并购沃尔沃,当时大部分都将这句话作为一个笑话而一笑了之,但是李书福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了国际化并购的准备工作,包括沿着产业链的上游开始的并购活动,包括收购锰铜、DSI、以及进行全球的战略合作伙伴选择,包括6个月以前和美国江森自控(汽车控制系统全球领导者)签署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计划等,应该说李书福为了并购之路的顺利做
本文标题: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四问李书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0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