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教育对策
学号:2008310895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教育对策学生初立辉指导教师刘璐讲师年级2008级专业小学教育系别教育学系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教育对策学生姓名初立辉指导教师刘璐讲师年级2008级专业小学教育2012年3月说明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课题来源:自拟题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家庭问题、学习问题、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日渐突出。这些问题的形成是农村家庭、学校、社会、经济体制与人口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关注儿童面对家庭环境变化适应的过程和更广泛的情景性因素,对于深入、真实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将十分有用。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以后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等工作奠定基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地学校“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特别关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业成绩差异程度。通过比较,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课题研究,给当地教师提供一些借鉴,使其更好的为以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从国外研究看,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寻求经济收入为动因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使留守儿童问题成为这些国家面临的共同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南南合作特别局(SUSSC)的研究指出,大约有100万斯里兰卡儿童留守在家中。在菲律宾,估计有880万到900万的儿童与父母一方或双方分离。在摩尔多瓦,一项研究估计0到14岁的儿童中有31%被父母中的一方留在了家中,有5�4%被父母双方留在了家中。2002年,13%的墨西哥人和将近22%的萨尔瓦多人移民到美国居住,而把他们的孩子留在原籍国家。杨淑爱和林翠凤指出,在孟加拉,18%~40%的农村家庭中至少有一个家庭成员迁移到外地工作;库恩(Kuhn)(2006)利用1996年社会经济调查的数据指出,在孟加拉5~14岁的5930名儿童中有91%的儿童父母一方外出(主要是父亲),另有2%的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柏瑞纳斯(Parrenas)指出,菲律宾的留守儿童数量大约达到900万,占青少年总数27%;在蒙古,964个被调查的迁移家庭和非迁移家庭中,4.7%的儿童被父母一方或双方留在了农村地区。从国内研究看,留守儿童问题的本质是由于父母与未成年子女在人口流动过程中的亲子分离而形成的,一些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都会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罗国芬等[2]对我国留守儿童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从历史上来看,首先,一些特殊的人口流动,如商人、文人、囚犯、官员等流动性较强的群体的家庭中会产生留守人口;其次,一般性的人口流动也会产生留守儿童,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如走西口、闯关东等就伴随着大量留守人口的产生。这些人口迁移与流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流动者往往首先单人迁移以减少整个家庭的风险成本。我国历史上海外人口的迁移,如华人劳工、非法移民以及留学生的国际人口的迁移也以单身迁移为主,这些都容易形成家庭内部的亲子分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主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方法: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2011年12月师生沟通确定论文题目2011年3月上交《开题报告》,着手撰写论文2012年4月中旬上交学位论文成稿2012年5月中旬进行学士学位论文答辩指导教师审查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教研室(研究室)评审意见:____________教研室(研究室)主任(签字)年月院(系)审查意见:____________院(系)主任(签字)年月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教育对策学生初立辉指导教师刘璐讲师年级2008级专业小学教育系别教育学系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5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教育对策初立辉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留守儿童群体也随之迅速扩大。由于所处的环境复杂,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和家庭教育缺失并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留守儿童出现了自卑、逆反、人际交往障碍、性格与行为偏差甚至危害社会等问题。本文经研究认为强留守儿童的家长完善家庭教育,学校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道德教育,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教育对策在当前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人口流动规模特别是“乡-城”迁移型流动农民工队伍持续扩大。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由于户籍制度、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农民工没有能力让子女跟随自己在所打工的城市接受教育,只能将他们安置在家中,由此导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广大农民工的心头之痛,而且也已成为关系我国农村乃至整个国家人口素质提高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研究探讨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及相关数据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达28.29%。[1]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需要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的群体。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但是从总体上看,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角色的长时间缺位,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产生诸多问题。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约1.5亿,,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2]农村中大量的留守儿童在遭受家庭经济贫困困扰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承担家务和农活,他们的学习环境无法得到保障,学校里辍学、逃学、失学的儿童中留守儿童占了很大比例,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但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子女的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1、入学率偏低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中在学者占全部流动儿童的90.7%,一直未入学者占6.85%,失学者占2.45%。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流动儿童中,达到上学年龄却不能适龄入学问题表现十分突出。2、学习成绩差留守子女在受教育当中存在心理问题严重及道德偏差等问题。对文盲率高达30%的祖辈来说,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成绩明显偏差。成绩排名中,留守子女只占优秀生的10%,而差生当中有70%都是留守子女。3、存在心理问题心理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因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他们的性格会受到影响。测试结果显示,有30.3%的留守子女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一)学习偏差学习目的茫然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是外于一般水平偏下一点,两极差的均较少;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二)生活艰辛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年纪较大,他们很多人除了要自己做饭洗衣服之外,有时候还得帮助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些农活;如果留守儿童生病了,一般也只会到本村的药店拿点药吃,或者由监护人提供一点土方子,遇到大病,经常就会出现问题,经济条件不允许,不敢去大医院,一拖再拖,病搞得很严重。(三)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四)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五)观念与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六)社会治安、安全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出门在外,监护人管不好或管不到,甚至有不管的现象,儿童安全意识差,自我防范能力低下,而儿童的可塑性极强,极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据我们的调查,留守儿童出现安全事故问题时有发生,同时留守儿童在外学坏,时有发生违法犯罪的现象。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实施城市化、产业化发展战略的产物,是农民向城市转移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特殊的历史现象。纵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民向城市转移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劳动力有5亿左右,其中有近3.5亿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我国的流动人口超过1.2亿,并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而流动人口中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与之相伴而生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原因是中国长期城乡二元分治的结果,因此,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也是城乡二元分治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三十年。伴随城乡一体化的深化发展,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二元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失衡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受利益驱使,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由于相关政策的滞后,农民工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严重。(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的地区,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困难,他们只好到外地务工,这是产生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江西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是典型的农业大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够发达,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省范内就地转移比较困难,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农民要就业,要增加收入,只有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转移,当他们在城市还居无定所的时候,只好把子女留在农村,这是造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三)政策滞后于社会发展,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流动学生、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是“三农”问题的副产品。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
本文标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教育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2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