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 第二届全国中医科学大会征文
论贴穴调能疗法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针灸疗法是中华医术的精粹,这贴穴调能疗法,则是继承了针灸原理、以针灸理论为指导、具有针灸疗效的中医外治法。为了便于理解和接受这种治病的方法,我们就从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思维的对接开始。中医之“被不科学”,针灸之“神秘化”,是近代以来,西方明挟“洋枪洋炮”之威,举着科学的旗帜,以不科学的态度对我们朴素的科学文化的肆意歪曲,是人类文明史上“秀才遇到兵”式的悲剧;也是我们“以西为师”的现代化进程中,轻视和抛弃传统所呈现出的文化断层的明显表现。事实上,西方文化所主导的现代科学和中国文化朴素的科学观,都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经验总结和理性思维的智慧集成。所不同的是对于事物的认识层面和认知角度,现代科学以有形物质为认识自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寻找并利用物质变化的规律,控制物质变化结果的物质层面上的科学;而中国文化朴素的科学观,则把认识自然的着眼点放在了物质形成之前的能量层面上,是寻找并利用能量变化的规律,控制物质变化结果的能量层面上的科学。有现代研究认为“物质是能量的积累”,甚至已经找到了用光制造物质原始粒子的方法,而光是传输能量的最好载体。所以有理由相信,中国古老而朴素的科学观与现代科学的本质是相同的,和未来科学的发展方向是相通的。现在我把“阴阳”理论中的“气”或“炁”,理解成现代意义上的“能量”,那么“气合而有形”,就等于“物质是能量的积累”。把“阳”理解成“能量的释放状态”,把“阴”理解成“能量的收藏状态”。用这种“能量的释放和收藏”,替代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再结合针炙疗法的相关理论,这就是穴位调能学,用调能膏穴位敷贴替代针灸的治疗作用,便就是贴穴调能疗法。《内经》是针灸的灵魂,我们可以从《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对于阴阳的论述开始,认识穴位调能学、认识贴穴调能疗法。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我的理解是:能量的收藏与释放,决定了大自然的演变的,是组成自然万物最主要的因素,是大自然里一切变化的起源,是生长毁灭的源头所在,是自然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动力,是治病保健必须落实的根本点。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就会发现世间万物只要有变化,就有能量转换的存在。而人体是物质的,所以人体健康状况的变化,也一定与能量相关联。中医把生病的原因归咎于“阴阳失衡”,我认为所谓“阴阳失衡”的病态,就是人体机体系统的能量分配发生了改变,破坏了人体内环境原有的能量均势,引起了机体系统间功能力度的不平衡;而所谓“调理阴阳”的治病过程,就是调整人体机体系统的能量分配,恢复人体内环境原有的能量均势,实现机体功能相对平衡的过程;所为“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各内在系统的能量分配相对均衡,机体各系统间的功能力度相对平衡。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针灸补泻作用的原理进行了解读,以呼吸补泻法为例:人在呼气时热量同时向外,体表热量相对较多,此时在穴位上进针能使机体产生热刺激效应,从而使机体增加对该经系的能量分配,进而实现增强该系统功能力度的作用,这就是补法。相反在吸气时机体热量同时向内,体表热量相对较少,此时在穴位上进针能使机体产生冷刺激效应,从而使机体减少对该经系的能量分配,进而实现抑制该系统功能力度的作用,这就是泻法。我们所讲的贴穴调能疗法,是用热性药膏贴在穴位上,不断地向经络传导温热信息,诱使机体增加对该经系的能量分配,从而起到补的作用。反之,用冷膏药贴在穴位上则能起到泻的作用。穴位调能疗法的操作非常方便,只要用一粒赤小豆大小的膏药摊成直径略小于1cm的薄饼,铺在纸或纱布上备用,治病时贴在所选穴位上即可。使用效果见表:贴穴调能效果表经穴名药膏性质所起作用临床效果备注阳经穴(手足三阳)热性增长(阳方面能量)(+)×(+)=(+)阳盛则热心经、心包经虽属阴经,但其所属穴位贴上调能膏后所起的作用却与阳经穴的表现相同,再有任脉上的神阙和其它经外奇穴都与阳经穴一样。冷性减少(阳方面能量)(+)×(-)=(-)阳衰必寒阴经穴(手足三阴)热性增长(阴方面能量)(-)×(+)=(-)阴盛则寒冷性减少(阴方面能量)(-)×(+)=(+)阴衰则热调能膏的起效时间一般为15min,快的10min就能显现效果,慢的30min见效;5-7h为疗效高峰期,12h后就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了。因其起效时间长,故急救时不太适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灸法施于阴经是增加热能,能起到升阳散寒的作用,而热膏药贴于阴经穴位也是增加热能,所起的作用却是泻下降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灸法为干性(属阳),热能量大,是热的直接介入,即大量热能循经直达寒处,起速效干预作用,所为得气(气为阳)即已。而调能膏为湿性(属阴),起效缓慢,所起的作用是培补或抑至,热性调能膏贴在阴经上培补的结果是使阴方更强盛,正所谓阴盛则寒,所以其最终的效果是泻下降火。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除了沿用传统的针灸知识外,还发现了一些特别适用于穴位调能膏的、具有经络功能的敏感区域。如前胸与肝脏相对应的体表区域,该区域能替代肝、脾、肺、胃、大肠诸腧穴的作用。在手背部紧连中指的中央区,能调节督脉和膀胱经的升降出入。下面简单地讲一下施用法则:一、力度据病情需要施以轻重相应的治疗力度。即在经络线上施贴度量长的为重,施贴度量短的为轻;在穴位上施贴功能相同的多穴为重,单穴为轻。二、升提法是用热膏药帖阳经或冷膏药贴阴经,相当于针灸手法的补法,有温阳散寒,助阳提气的功用。三、降泻法是用冷膏药贴阳经或热膏药贴阴经,相当于针灸手法的泻法,有清热散火,滋阴降气的作用。四、补法1、在阳系经络上补气补阳其法有三:①由宽度相等的一段稍长的热膏药,紧靠并行一段稍短的冷药膏组成,其中缝正对经络线。○2取宽度相等,热膏药略长、冷膏药膏略短连接成一条,贴在经络线上。○3在两条名称相同的经络线的对称部位,一边贴上略长一点的热膏药,另一边贴上略短一点的冷膏药。2、在阳系经络上补阴,则与“1”正好相反。3、在阴系经络上补阳,则也与“1”相反。4、在阴系经络上补阴,则与“1”相同。5、在肝区补阴,则是贴冷膏药的面积略大于热膏药的面积,在肝区补阳则膏热大于冷膏。大凡言补必要冷热相配,因为事物总是相反相成的,任何物质的存在都必须具备阴阳两个方面,所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虚证用补法疗效比较稳定可靠。五、消破法对实邪可采用消破法。其形式为在一条膏药中分三个点,中间一点为病邪的属性(或阴或阳),作为同气相求之引,两边则是与病邪属性相反的膏药,其意思就好像从两边用力将病邪撕裂。六、平调法(也叫解郁散结法)所谓平调就是冷热膏药等量对称地贴在同一经络上进行调理,此法广泛适用于瘀滞、郁结、痰疾等复杂病症,具有活血化瘀、解郁散结、理气化湿、祛风除痰等诸多功用,是穴位调能疗法中作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其应用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1、用两种膏药同时贴在同一经络的两个同名穴上,是为调出入。2、用两种膏药同时贴在同一条经络线上,这样可以分为纵式平调和横式平调,○1所谓纵式平调就是上降下升(适用于虚证、郁证)或上升下降(适用于实症);○2所谓横式平调就是以两种膏药结合的中缝直对经络也能调一经之出入,如果把这种组合贴在跌打损伤处,则有很好的疗伤作用。3、两种膏药各组成条状(1cm宽、3cm长,间距为1.5寸),○1贴在肝区肝经的两边,有调和所渉诸经阴阳出入的作用。○2用冷膏药贴在肝区肝经,热膏药则在不论那一侧,有提升所涉诸经阳气的作用。○3用热膏药贴在肝区肝经,冷膏药则不论在那一侧,有降泻邪火及益阴的作用。4、用同一种膏药同时贴在督脉和任脉上,可以调理全身的气血升降。5、用两种膏药同时贴在一组相表里经络的相类同的穴位上,可以调一行之失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前胸与肝脏相对应的体表区域,该区域能替代肝、脾、肺、胃、膀胱、三焦、大小肠诸腧穴的作用。还有乳根至期门的连线对穴位调能膏的反应与肝经穴位的反应相同,所以把它叫做肝区肝经,一般所指的肝区就是在肝区肝经的两边。七、肝区的几种贴法及其功效1、肝区平调法在肝区竖贴冷、热膏药各一条(每条连续三点),间距2指,通常以肝区肝经为中线。可以兼调所涉诸经系、诸脏腑出入的作用。有活血化瘀、开郁理气、除痰祛湿等功效。2、肝区升降出入同调是在肝区平调法的基础上,在肝区肝经加纵式平调,有取像河图圆运动上降下升、左升右降意思,有固护中气的功效并兼具平调法的作用,但活血化瘀的功效稍逊。相反在肝经上上升下降取象逆向圆运动,有开窍化邪的功效也同样兼具平调法的功效。对于阴阳两病、虚实夹杂之顽症可白天用河图圆运动同调以固中气,夜间用逆向圆运动同调以化邪实。3、阴阳平补法是把补法○2的补阴和补阳同时用在肝区肝经的两侧,一般是对称对等,也可根据需要调节所补力度,有气阴双补的功效,同时兼具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气阴两伤、久病郁滞等证。4、阴阳两破法是把破阴法和破阳法同时用于肝区肝经的两侧,一般对称对等,有攻邪化邪的功效,并兼具活血化瘀的作用。如痰郁化火、湿热内扰等证,因痰湿为阴邪、火热为阳邪。5、补阳破阳法是在肝区肝经的一侧补阳,同时在另一侧破阳。有补气行气、补阳散火的功效。适用于阳气虚衰兼火热邪实之证。6、补阴破阴法是同时在肝区肝经的一侧补阴,另一侧破阴。有养阴祛湿的功效。适用于阴虚湿重者。7、补阳破阴法是同时在肝区肝经的一侧补阳,另一侧破阴。有补阳提气、散寒祛湿的功效。适用于阳气虚衰寒湿为患者。8、补阴破阳法是在同时肝区肝经的一侧补阴,另一侧破阳。有养阴散火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者。其余各经施帖之法准此类推。以上是临床常用的几种施贴方法。接下来再谈谈临床辨证的看法:一、由于现代人类的体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临床中常用的辨证方法往往难以解决问题,除了传统的阴证阳证概念外,我想还应该有一个阴阳等证的问题。所谓阴阳等证,就是正虚邪实力度相等,或阴阳俱虚程度相当。二、察时辨证的问题也很值得探讨,根据临床总结主要有五种表现:1、所不胜时病情加重,治当升阳散寒。2、所胜时病情加重,治当以泻实为主兼顾补虚。3、所不应时病情加重,治当补阴兼降火。4、如病情在阴时(下午3点后)或阳时(夜里11点后)各有一段时间加重,则属于阳虚兼肝胆郁热,治当兼顾。5、病情变化与时间没有关系的,大多是阴阳等证,治当平调。察时辨证的许多奥密还有待于大家探索,和上面关于内经思想的理解一样都属个人浅见,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思考中医,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为振兴中医文化而努力。而有关穴位调能疗法的论述,是实实在在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确切疗效,其相关理论,已经以膏药为载体,得到了国家在专利层面上承认[ZL200710131849·2],所以最后再总结一下穴位调能疗法的实用价值:一、具有针灸疗法的治疗效果,同时避了针灸疗法所固有的弊端,能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减少患者接受治疗时的痛苦。二、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中药的治疗,可以省工省时节约资源。三、可以在许多方面替代西医药的治疗,是现代医学的有效补充。如:曾治一患“手足口病”的小儿(2012.4.19号经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西医治疗无效病情持续发展,刻诊患儿高烧,口腔溃疡严,烦躁哭闹,手足心有小红点。辨为气阴两伤、脾经湿热兼肝胆实火。治则:提督脉降任脉兼顾阴阳,脾经平调化湿,肝胆泻下散热。贴过1h后患儿情绪稳定、索饮并下地玩耍,5h后再贴一次,改为提任脉降督脉,其余不变,隔日按照第一次的再贴,计贴三次痊愈。对于慢性顽疾的治疗保健有较好的表现,如: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等,所以说该疗法在内科学的许多方面,能很好地替代西医药,而且没有毒副作用的危害。四、穴位调能膏的应用及其相关理论的建立,不仅为人类抵御疾病提供了更好的手段,也为传统的辨证论治做出了有益的补充;阴阳等证的分类,可以作为治疗顽疾的新的思路。顽疾之所以顽,就是因为正虚邪实力度相等,这些病往往初治有效,再治无效,继而病增,有些病甚至根本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手段,因其表现极为复杂,扶正邪愈实,攻邪正愈虚,所以一般的药物治疗都会陷入这样的漩涡。而穴位调能疗法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分清病位,在治疗时不会相互牵扯,这是一般的药物治疗是难以做到
本文标题:第二届全国中医科学大会征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4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