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外科护理个案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骨科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患者均采取常规的骨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且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骨科应用预见性护理是指根据以往的护理经验,预测不同病症类型的患者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提前采取措施,消除将可能发生的偏差。预见性护理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对于护理风险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此次研究探讨了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一、资料及方法(一)基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骨科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其中,肢体骨折48例,腰椎间盘突出33例,颈椎病32例,骨盆骨折14例,股骨骨折13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二)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骨科护理,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对患者各项体征进行严密检查,一旦有异常状况发生,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安全隐患评价骨科疾病病症类型繁多,病情危急程度各不相同,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症类型以及病情的危急程度,将患者划分为重症、急症、普通三类,备案在册,不同病症的患者在住院护理期间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根据以往的患者案例对现阶段患者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价,制定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一些护理风险事故做好防范工作,在患者病症突发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2.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受疾病困扰,难免滋生出负面情绪,发生不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情况,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遇到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时,需要多一点耐心,以微笑应对,仔细倾听患者的身体不适情况以及烦恼的心事,及时疏导其负面情绪,给予心理支撑。在每一次与患者交流时,都秉承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将自己的护理行为或者用药的作用及可能产生的不适反应告知患者,逐渐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疗人员的工作,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3.并发症护理多数骨科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都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极易引发压疮、便秘、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需要通过有效的预防护理才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需要采取不同的预见性护理措施:①压疮,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卧位,与家属一起每隔2h帮助患者翻身,保持患者床褥整洁干净;②便秘,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适当按摩腹部,多食用纤维类食物或者水果,减少便秘的症状;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应密切注意患者排尿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尿管畅通,预防逆行感染情况;④下肢静脉血栓,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多帮患者按摩,疏通筋骨,进行肢体的主动以及被动运动,鼓励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时适当下床运动,早日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三)判定标准为了调查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给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发放了一份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问卷。其中,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患者总人数×100%。(四)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二、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三、讨论在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其实就是根据以往的骨科病房护理经验,对患者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故。此次实验中观察组实施了预见性护理,患者并发症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说明预见性护理值得在骨科护理实践中应用。外科护理个案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的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3、6、12个月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疾病复发情况、患者焦虑程度及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率、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充实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护理管理;应用效果;重症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了神经根而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及一侧或双下侧下肢痛,合并腰部及下肢感觉异常,是骨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因病程较长,易复发而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现在人们生活中常姿势不正确,保健意识薄弱,其发病年龄逐步年轻化,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是依据患者个体差异辨证施护,制定出具有针对性、整体性、连续性的宣教计划。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疾病复发率具有积极作用。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科对50例该疾病患者采用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较佳的护理效果,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骨一科住院重症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62.1±18.4)岁。两组患者在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前期培训护士长参照2009年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指南,结合科内实际情况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指南手册,内容包括饮食指导、情志护理、用药指导、中医护理项目目的和安排顺序、功能锻炼指导及出院指导。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使每名护士熟练掌握护理指南手册内容,培训后进行考核。2)人性化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理念是在管理活动中将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在满足、理解、尊重本科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双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管理者的目的,一方面指导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主动的为病人提供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学习。一方面帮助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自我管理体系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变被动功能锻炼为主动功能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3)护理实施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基本一致,住院期间对照组按常规做健康宣教,观察组住院期间由护理人员分层宣教,首先由责护组长(工龄在5年以上护士担任)对该疾病患者发放护理指南手册,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制定辩证施护方案,对患者进行全面健康宣教。然后再由管床护士(工龄在5年以下护士担任)根据责护组长制定的辩证施护方案对患者功能锻炼指导、情志护理、用药指导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确保患者出院后仍能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保持良好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健康教育内容:①饮食干预:根据中医症型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及食疗方。②情感干预:加强护患沟通,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耐性倾听患者的需求,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疏导,减少负面情绪,介绍科内该疾病治疗成功案例,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用药干预:护理指南手册上有本科常用治疗该疾病相关药物的用途说明,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关宣教。④认知干预:护理指南手册上提供本科治疗该疾病开展的多种中医操作项目用途目的及注意事项,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相应宣教。入院时首先向患者讲解科内有关中医操作顺序安排情况,院内提供的优质服务项目,避免纠纷的发生。⑤锻炼干预:护理指南手册为患者提供各种功能锻炼方式,图文并茂让患者可以更形象生动的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恢复期先指导患者仰卧举腿,双下肢交替,每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三组。再进行五点式或三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最后可进行飞燕点水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出院时指导患者进行腰部保健七节操[2]。⑥行为干预:出院时指导患者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勿久站、久坐,避免弯腰拾物,注意腰部保暖,规范日常生活行为,劳逸结合。最后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专病查房,收集临床应用过程中来自患者和护士的反馈意见,对健康宣教进行临床评价,并总结经验与不足,对健康教育方案进行改进和调整,使其更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确保新型人性化健康宣教模式顺利开展。出院后定期回访。1.3观察指标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定:绝对依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完全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偶尔依从:患者住院期间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出院后未坚持。从未依从:患者住院期间或出院后拒绝进行功能锻炼。从患者出院后1、3、6月进行随访并评定。出院前采用科内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在住院期间焦虑程度、满意度情况评价各10道题,每题一分,根据患者回答情况计算分数,患者焦虑程度及满意度由0~10分表示其程度,患者出院前进行评定。焦虑度标准:6分为心情平和、6~8分为心情愉快、8分为焦虑。满意度标准:6分为不满意、6~8分为满意、8分为很满意。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焦虑程度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93±1.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62±0.96)分(P0.05),焦虑度为(6.24±1.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95±1.36)分(P0.05)。3讨论健康教育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功能锻炼指导又是骨科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片面、无个性化,宣教内容简单,缺乏系统性,易使患者产生信息断层。而新型健康教育的实质就在于明确的、系统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向患者阐明疾病本身、治疗方法、护理要点及坚持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使患者通过对该疾病相关医疗知识的了解,能够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加快康复,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从而加强依从性,使患者由被动接受功能锻炼指导到主动进行正确功能锻炼。帮助患者建立完整的自我管理体系,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复发率,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其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在患者入院时、治疗过程中、住院期间、出院后的四个阶段,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护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研究结果表明,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士自身学习的能力,提高患者自我调护的能力及治疗过程中的积极性,促进患者自觉采纳健康行为,长期坚持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同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综上所述,为患者提供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可协调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开展的顺利程度,并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将护理工作引入到一个有序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可以更好的把优质护理与科学管理的益处发挥至最大化,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标题:外科护理个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8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