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1939-2011 杨梅生产技术规程
ICS65.020.20B31备案号:31602-2011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DB32/T1939-2011杨梅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Wexberry2011-11-10发布2012-01-1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1939-20111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本标准由无锡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果农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华建平、徐锡龙、钱正伟、王荣金、顾金贤、王飞娴、陆家云。DB32/T1939-20111杨梅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杨梅生产的品种选择、基地选择、种植、土壤管理、调节挂果量、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农事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杨梅主产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应本地区气候、土壤、环境条件具有良好经济性状和地方特色的品种,增加早熟品种,可发展品种有坞梅、凤仙红、大叶·小叶细蒂、白晶、黑晶、荸荠种、晚稻杨梅、东魁等。4基地选择4.1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维护杨梅园生态平衡,有利于良种杨梅优良种性发挥。4.2种植区域以山地北坡为主,南坡为辅,25度等高线下为宜,土壤质地以砂砾质壤土(PH:4~5)为宜,粘性土为次。5种植5.1苗木质量以一年生嫁接苗为好。其中,一级苗木质量地径应不小于0.6cm、苗高应不小于40cm;二级苗木质量地径应不小于0.5cm、苗高应不小于43cm。5.2栽植时间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萌芽前,选无风阴天栽植为宜。冬季较温暖地区也可在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栽植。DB32/T1939-201125.3种植密度依造林地气候、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和品种特性而异。株行距有5m×4m、6m×5m、7m×5m等,每公顷285株~495株(19株/亩~33株/亩)。5.4挖穴、施足基肥定植穴直径为1.0m~1.2m,深0.8m,每穴施栏肥或垃圾肥30kg~50kg或腐熟饼肥5kg~6kg加1kg过磷酸钙为基肥,基肥与土壤拌匀压实,呈馒头形,高接近地表,上覆盖一层表土,待种。5.5栽植方法修剪过长和劈裂根系,苗木中心于嫁接口上留25cm~35cm处短截并摘除部分叶片。干旱年份和地区及长途运输苗木,宜全部摘除叶片。种时根系应舒展,不能触及肥料,覆细土、压实。苗木嫁接口露出地表,干旱天气要浇足水。天气和土壤干燥地区,可在嫁接口上部培土高10cm~15cm,待发梢成活后扒开培土;也可深栽,将嫁接口植入土中10cm左右。5.6配置雄株无野生杨梅的新区,应搭配1%~2%的雄株,并根据花期风向和地形确定雄株位置。6土壤管理6.1中耕除草6.1.1幼龄树在树盘直径1m~1.5m内清除灌木、杂草,一年浅耕松土2次~3次,夏季伏旱前地面覆草防旱。6.1.2成年树较平坦园地用“清耕法”,3月中旬前结合土壤改良进行翻土,采果前清除树冠下杂草,采后中耕松土基本保持无杂草状态。坡地宜用“自然生草法”,冬季翻土时清除杂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后,任其自然生长一年生草本植物,仅在采收前割去树冠下草类以便采收。6.1.3扩穴培土定植后第二年起,每年10月间,结合施肥向外扩穴。成年园秋冬季隔年或每年培土加厚根部土层。6.2施肥6.2.1肥料种类按NY/T496规定选择肥料种类。6.2.2施肥量及时间6.2.2.1秋冬施基肥用腐熟栏肥、堆肥或饼肥。幼龄树株施饼肥1kg~3kg,初果树株施栏肥15kg~20kg加焦泥灰10kg;成年结果树株施栏肥30kg或堆肥40kg或饼肥4kg~5kg。6.2.2.2幼龄树DB32/T1939-20113氮、磷、钾用量之比为4∶1∶3.5,结果后减少氮肥,增施钾肥。每年施速效性肥1~2次,分别在3月和6月上旬,株施尿素或复合肥0.1kg~0.3kg,随树龄逐年增加。4~5年生树每株增施过磷酸钙0.05kg~0.1kg。6.2.2.3成年树结果树氮、磷、钾用量之比为4∶1∶5,全年施肥2次,分别在2月上中旬和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采果后施用,第一次株施尿素0.1kg~0.3kg、硫酸钾0.5kg或焦泥灰15kg~20kg,第二次株施尿素0.2kg,硫酸钾0.2kg~0.5kg。磷肥隔1年~2年施用一次,用量0.1kg~0.15kg,小年树可不施或少施。不要单施氮肥、磷肥及过量施磷肥。6.3施肥方法6.3.1土壤施肥幼龄树以主干为中心盘状施肥,树盘大小与树冠相当,内浅外深,深约20cm~30cm,也可用环状沟施肥。成年树可用条沟、环状沟或穴施,施肥位置在树冠滴水线附近,深20cm~40cm。栏肥、堆肥宜深,化肥可浅,施后覆土。可结合冬季翻土,采用全园撒施肥料后翻埋入土。几种施肥方法可轮换使用。6.3.2叶面施肥树冠叶面喷洒使用的肥料种类、浓度和时间,依喷施目的和环境而异。用于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在果实膨大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0.3%硫酸钾等。果实采摘前40天应停止叶面施肥。6.4缺硼树施肥6.4.1范围土壤缺硼易引发梢枯病,表现为叶小、新梢簇生、顶芽死亡、梢顶枯萎、落叶。多发生在树冠顶部或部分枝条上,也可全株发病。6.4.2方法株施硼砂50g~100g,施后隔2年~3年再施用;也可叶面喷洒0.2%硼砂溶液,在花芽萌动至开花期,喷洒1次~2次,连年喷施。7调节挂果量7.1修剪方法对大树在10月下旬至3月下旬结合休眠期修剪,疏除过多结果枝,对弱势树或花芽过多的树或小年树,在果实采收后,剪去部分春、夏梢,以减少成花枝数量。为明年抽发春梢创造条件,形成枝梢轮换结果。7.2化学疏果对结果大年树或开花结果太多的树可采用杨梅疏花剂,每包加水15kg,在盛花期或谢花1/3时喷在盛开的花上,调节杨梅的开花结果量。7.3叶面肥调控DB32/T1939-20114采用适量叶面肥树冠喷洒,增强叶片光合功能,增加树体营养,保花保果。8整形修剪8.1整形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圆头形,生长旺盛和枝条直立性强品种宜用疏散分层形。8.1.1自然开心圆头形主干高30cm~40cm,配置方位角120°的主枝3个,主枝间距20cm~30cm,分枝基角45°~50°,各主枝上不同方位配置副主枝3个,主枝和副主枝上视空间情况适当配置侧枝。8.1.2疏散分层形适用于坞梅、大叶、小叶细蒂、东魁、晚稻杨梅和零星孤立树。干高35cm~45cm,有中心主干,主枝分层,第一层3个主枝,基角45°~50°,第二层2个主枝,层间距1.0m~1.1m,各主枝相互错开并保持一定间距,树形完成时,中心主干延长枝剪去或扭向一边作为侧枝。8.2修剪时间分生长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生长期修剪在4月~9月,除挂果期外都可进行。休眠期修剪在11月至翌年3月中旬。8.3修剪要点8.3.1幼树期以轻剪为主,选留培养好主枝、副主枝和侧枝,保持各级骨干枝应有的角度和从属关系,合理配置枝群,促进树冠形成。8.3.2盛果期剪去树冠上部直立枝和强枝,保持树冠开心形,光照充足。疏除密生枝,回缩衰退枝,部分侧枝上果枝短剪,促发预备枝,调节生长结果平衡,防止大小年结果。疏除或短剪徒长枝,促进分枝,填补树冠空缺。9病、虫害防治9.1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通过加强培育、合理经营,增强杨梅树体对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制宜,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9.2营林防治9.2.1应选择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9.2.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9.2.3及时清除病虫为害枝条,冬季清园,改善杨梅林的生态环境。DB32/T1939-201159.3物理防治9.3.1利用害虫趋光、趋色、趋味等特性,在成虫期进行诱杀。9.3.2对尺蠖,蓑蛾类采用人工捕杀幼虫、卵块和虫茧。9.4生物防治9.4.1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如BT、阿维菌素、甲基阿维菌素等防治病虫害。9.4.2注意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如瓢虫、寄生蜂、食蚜蝇等,防治蚜虫等害虫。9.5药物防治9.5.1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应符合GB4285的规定。9.5.2农药合理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10采收10.1采收时期采收时期一般在6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应依品种特征加以确定,乌杨梅类以果实由红转紫或紫黑;红杨梅类果色转深红或紫红;白杨梅类果色呈白色水晶状采收为宜。同一树果实成熟先后不一,要分期分批采收,多时每天一次,少则隔天一次,随熟随采。宜清晨或傍晚采摘,下雨或雨后初晴不宜采收。10.2采收方法手工采摘,用三指握果柄,果实悬于手心,连柄摘下,边采收边分级。摘熟留“青”,轻采轻放轻挑,不应用击落或摇落法。选用可盛3kg~5kg的浅果篮(框)装放,盛器底部及四周垫以清洁蕨类枝叶等。11农事档案管理建立保存二年内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它栽培管理措施。
本文标题:DB32T 1939-2011 杨梅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5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