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EcoWeekly特刊创业精神报道(中英版)
Aspecialreportonentrepreneurship2009年3月14日谨以本刊献给Florachen(陈佳丽)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经济学人论坛的各位译者,你们辛苦了!!ECONOMISTCHINAORGANISATION经济学人杂志中文版中文版双周刊特刊创业精神特别报道2009年10月23日作品ECOTEAM长期招募中,欢迎各路英才加入。团队出品:ECOTEAM&ECOPDFTEAM设计:RexChen,jkljkl3721制作:jerrywhitt总顾问:施轶编审:rushor,premiermao,rhineyuan,yannanchen,lilywizardry,蓝冰,captain21,zhs2046,fryday_y关于我们:经济学人中文版论坛(ECO)从2006年5月初草创,不过短短1年的时间,迅速发展壮大。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聚集在一起,为了同一个梦想,走到今天。如论坛的名称而言,经济学人中文版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虽然我们还年轻,不成熟;很业余,不专业。我们水平有限,也不是权威。Sowhat?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有激情,有热情,有冲动;因为我们业余,所以我们会加倍的努力,做到最好,不输于他人。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能做到,也能做好!我只是茫茫大众中的普通一员,本来也像绝大多数人一样,过着重复平庸的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只有惯性,跟着大伙走。因为一次偶然的选择,我来到北京,和几位热心的朋友开始了经济学人中文版计划。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运,也许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落到了我的脑袋上。不管怎样,我既然走到了前台,就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为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搭建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这可能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对社会、对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物质社会,仍会有那么一批热血青年,不为金钱,不求回报,为传播思想、开启民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悲观,不要彷徨,我们的社会还是很有希望的,向前看,别抱怨,如果你真的热爱这片土地,来吧,欢迎你加入我们的队伍,咱们一起努力!ECO论坛创始人Neo2007年/文版权声明欢迎任何非商业应用的转载,请注明来源“”,标明译者。原文版权归经济学人集团(TheEconomistNewspaperLimited)所有,译文版权归译者所有,媒体转载请先获得译者授权,谢谢!通过经济学人中文版论坛订阅THEECONOMIST原版杂志请点击以下衔接:经济学人中文版特刊第1期(总特1期)2009年3月14日第2页经济学人中文版特刊第1期(总特1期)第3页2009年3月14日创业精神特别报道特别报道ECONOMISTCHINAORGANISATION■ECOWeekly3世界精英尽管经济依然下滑,在全球范围内创业者正在迎来一个全面复兴的时期,阿德里安•伍尔•里奇如是说6一切尽在掌握与众不同的管理者7创业时代已经到来创业开始变得很酷9创业家合众国美国仍然引领世界11多多益善数以百万计的创业者正在印度和中国涌现13机遇之地以色列、丹麦和新加坡三国向世人展示了:创业精神如何在不同的土壤中开花结果14神奇魔法创业成功的秘诀16拯救世界创业者正尝试赚钱慈善两不误17创业型社会就总体而言,这要优于管理化资本主义经济学人中文版特刊第1期(总特1期)2009年3月14日第2页经济学人中文版特刊第1期(总特1期)第3页2009年3月14日特别报道ECONOMISTCHINAORGANISATION■ECOWeekly创业精神特别报道世界精英尽管经济依然下滑,在全球范围内创业者正在迎来一个全面复兴的时期,阿德里安•伍尔徳里奇如是说2009年3月14日文章|去年十二月,也就是在孟买遭受恐怖袭击三周之后,世界仍处于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1700名充满激情的印度年轻人齐聚班加罗尔一家酒店,来参加此处举行的一场关于创业的会议。许多商界英雄被他们团团围住,例如将惠普罗从一家植物油公司转变成软件巨头的阿齐姆•普莱姆基和另一家软件巨头印孚瑟斯的联合创始人南丹•尼勒卡尼。除了追捧那些商界巨子之外,他们也积极投入社交活动,以期扩充人脉网络。由于没料到这场会议如此受到欢迎,主办方不得不搭起巨大的帐篷来容纳多余的人群。充满抱负的创业者不仅仅只是为了发财而已,他们还想为建设新印度贡献力量。一位接着一位的演讲者都在赞美强调创业精神是做好事业、造福人类的力量源泉。早在1942年,约瑟夫•熊彼特就曾给出警告:官僚资本主义会扼杀创业精神。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不想冒险搞乱经济而“创造性破坏”,转而与大公司、大政府勾结,还声称这样可以产生有序繁荣。但是几十年间,两派观点此消彼长,熊彼特的创业者们再次风靡全球。自从1980年代里根-撒切尔革命之后,几乎所有意识形态的政府都开始笃信创业精神。而欧盟,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也都成为创业精神的传教士。确实,这个根深蒂固的趋势早已成为文学讽刺的对象了。2008年最佳小说之一亚拉文•雅迪嘉的《白虎》中的主人公说道:“听我说,在人类辉煌的21世纪,所有你要知道的就是创业精神是如何产生、培养和发展的。”这次特别报道认为:由于受到无论左派还是右派的政治领袖的支持,压力集团的捍卫,日益增长的大学基础设施和风险资本的强化,加上一些广受欢迎的商业英雄例如奥普拉•温弗瑞,理查德•布兰森和那些印度的软件巨头的影响力,创业意识已经成为主流。这次特别报道同样认为创业主义需要重新审视:在几乎所有的例子里,它含有的不是创造性破坏,而是创造性创造。世界最伟大的创业者制造国依然是美国。华尔街的火焰可能已经熄灭,但是硅谷还依然灯火通明。世界各地胸怀抱负之人依然会蜂拥挤向美国的大学,争相努力在谷歌、微软寻求一席之地。当然他们中许多人还是会返回故乡,并在那里传播创业精神的福音。班加罗尔那次人潮涌动会议的组织者是印度企业家协会(TiE),它正是美国无处不在的一个例子。TiE是由一群印度移民1992年在硅谷创办的一家公司,旨在通过引导、构建网络和教育来促进提升创业精神。今天这家公司的网络已经拥有12000名会员并且在12个国家53个城市运作,但是它的总部依然在硅谷。那次会议的两位重要人物:古鲁拉杰•戴斯班戴和苏伦•丢迪亚分别住在马萨诸塞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演讲嘉宾惠普罗公司的普莱姆基先生曾在斯坦福大学接受过教育,最受欢迎的商业名星之一拉吉•则正是TiE公司硅谷分部的主席。经济学人中文版特刊第1期(总特1期)2009年3月14日第4页经济学人中文版特刊第1期(总特1期)第5页2009年3月14日ECONOMISTCHINAORGANISATION■ECOWeekly特别报道特别报道ECONOMISTCHINAORGANISATION■ECOWeekly创业精神的全球化正在增加每个人的竞争筹码,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人们。创业者可以来自几乎任何地方,包括曾经封闭的经济体例如印度和中国。随着通信成本的下降,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可从国家开放那天起触及全球市场。对于许多人来说,“entrepreneur”这个词可以指任何创办企业的人,这个企业可能是街头的一间商店或者一家高科技公司。本次特别报道仅使用这个词的狭义含义:使用创新方法解决一个(通常不被认可)问题的人。创业精神的典型特征不是公司的大小,而是其创新的行为。非常多的创业公司是刚起步的小型公司。开办公司切入市场最好的方法就是提供新的产品和新的工艺技能。但并不是所有的刚起步的小型公司都是创业公司:许多街头新店提供与老店相同的服务。也并不是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是新公司或者小公司。谷歌就是一家有着持久创新能力的,长寿(以硅谷的标准)的创业公司。狭义上的创业精神定义有着鲜明的学术色彩,可以追溯到熊彼特。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将创业者定义为有着“颠覆和破坏(传统)”思想的人。他说:“创业者会革新。创新是创业者的特质。”此领域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威廉•鲍姆将创业者描述为:“大胆而充满想象力,偏离常规商业模式和商业实践而建立企业的人。”哈佛商学院的霍华德•史蒂文森在捍卫创业精神的研究上比任何人做得都多,他把创业精神定义为:“追求超越你现有控制资源机会的精神”。被认为是世界上关于创业精神研究的重要智库伊文•马里恩•考夫曼基金会从根本上把“创新”创业同“重复”创业区分开来。五个误解创新型企业不仅仅比重复型企业更具吸引力,而且还更具经济价值,因为它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几个创业公司就能创造出众多的就业机会,但企业家随处可见,并不仅限于小企业中。对于创业精神有许多的误区,其中五个流传特别广。第一个:创业者都是“孤儿或被社会遗弃者”。这正是美国一位知识分子乔治•吉尔德的话,他表示这些人是:独力与敌对世界抗衡的阿特拉斯(Atlases);在阁楼上研究改变世界小发明的反社会技术奇客(Geek)。确实,创业与其他商业行为一样,都是一种社会活动。创业者可能比循规蹈矩的人更为独立,但是他们少不了要商业伙伴和社会网络辅佐以助其成功。高科技创业公司的历史中,商业伙伴的例子数不胜数:史蒂芬•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尼克[苹果公司],比尔•盖茨和保尔•艾伦[微软],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谷歌],马克•扎克博格、达斯丁•莫斯科维茨和克里斯•休斯[Facebook]。本•科恩和杰里•格林菲尔德是幼时好友,他们一起开办一家冰淇淋公司(想要打入面包圈领域却没有筹得足够资金)。维珍创始人的理查德•布兰森非常依靠他的老表西蒙•德雷珀以及其它商业伙伴。哈佛商学院的拉玛娜•南达和斯坦福商学院的耶斯佩•索伦森已经证明:在有许多前创业者的机构组织中,创业精神会非常高。创业精神也有聚集效应。三分之一的美国风险资本都流向两个地方:硅谷和波士顿;三分之二的风险资本也仅仅流向六个地方:纽约、洛杉矶、圣迭戈、奥斯汀以及硅谷和波士顿。部分原因是由于在那些地方创业精神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硅谷的咖啡厅里全是一些大声谈论其商业计划的年轻人。还有就这些地方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可以大大减少开办一家新企业的成本。第二个误解是绝大多数创业者都是乳臭未干的小鬼。今天有些企业家已经功成名就,但创业之初确实极其年轻:盖茨,乔布斯和戴尔都是从大学退学开始创业,谷歌和Facebook的创始人都是在在其学生时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本•卡斯诺瓦在12岁的时候开办自己第一家公司,在17岁的时候被《公司》杂志评为年度创业人物,在19经济学人中文版特刊第1期(总特1期)2009年3月14日第4页经济学人中文版特刊第1期(总特1期)第5页2009年3月14日特别报道ECONOMISTCHINAORGANISATION■ECOWeekly岁的时候就出版了一本有关创业指导的书。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小孩子。哈兰•山德士开办其第一家肯德基时候已经65岁了。当嘉里•伯勒尔离开联合信号公司去创办Garmin公司(GPS巨头)的时候,已经52岁了。赫伯•凯莱赫在其40岁的时候才开办西南航空公司,这家公司开创了美国经济型航班的先河。考夫曼基金会研究了1995年到2005年之间创办的高科技公司中,美国本土出生的老板创业时的平均年龄是39岁。而且50岁以上的创业者是25岁以下者的两倍。第三个误解是创业主要靠风险资本支持,驱动。在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例如高科技和生物技术领域资本确实很重要;而且风险资本有助于新成立的公司快速发展。风险资本家给创业者建议,联络网络,管理技巧还有资本。但是绝大多数风险资本仅仅进入极小的一些领域:计算机硬件、软件,半导体,通讯技术和生物技术。风险投资家仅仅资助极小的一部分创业公司。而创业公司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个人借贷和“3F”:朋友、傻瓜、家庭成员。谷歌常常被认为是获风险资本投资成功的一个典型例子。但是布林和佩奇先生没有用任何钱来创办这家公司,发布谷歌时候也仅仅从朋友或客户那里借来了大约100万美元。管理咨询公司摩立特最近组织了对于创业公司的大规模的调查,认为“天使”投资者非常重要,他们是介于风险资本家和朋友家庭之间的投资者。他们通常与那些他们选中的企业有些个人
本文标题:EcoWeekly特刊创业精神报道(中英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