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我能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河马是世界上稀有的动物之一。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全生在脸的上部,几乎成了一个平面,因而当它把身体潜入水中的时候,眼、鼻、耳还能露在水面上。它的一对大门牙,不是向上长,而是向前方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它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当它张开大嘴时,一个人如果跳进去,恐怕还填不满它的嘴呢。有人曾经亲眼看到河马把一条小船咬成两段。五六厘米粗的芦苇秆子,它咬起来,就好像人们吃韭菜那样容易。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据说它的胃能容纳100千克左右的食物。在动物园里,因为不光是喂草,以喂大麦、燕麦、小麦、胡萝卜等精料,所以每天的食量可以减少到30千克左右。在它的故乡非洲,河马几乎日夜泡在水里,吃芦苇、水草过活。(1)河马的身体构造有什么特点?(2)写出这篇文章的过渡句。(3)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答案】(1)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都长在脸上;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2)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3)略【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多读两遍,弄清楚文章主要介绍了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全生在脸的上部,还介绍了河马的牙齿,以及河马的大嘴食性等特点。同时要了解什么叫过渡句:过渡句就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的句子。故答案为:(1)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都长在脸上;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2)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3)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过渡句的含义以及作用。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丑菊这是件有趣的事,我去年种了株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因为我想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究竟怎样。可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但没舍得。今年“五一”,沉睡了一年的花忽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幸没把它扔掉。起初,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小球,非常小,只有小绿豆那么大。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儿黄色,这时,已有黄豆大小。再耐心等些天,花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虽只有铜钱大小,但这就更显出它的娇小,美丽极了。我最欣赏的是,到了夜晚,几层花瓣便像收伞似的自动收拢;白天,花瓣又像撑伞似的张开,而且花面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显得非常恭敬。难怪它还有土名叫“状元伞”“假葵花”呢!是谁给它起名叫“丑菊”的呢?这我不知道。但我觉得那人大不公平了,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由此我想,人间事物中,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事与愿违:________庆幸:________(2)丑菊又名______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白天________,晚上________。(3)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1)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因可喜之事而欣幸。(2)状元伞;假葵花;开放;收拢(3)略【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庆幸:因可喜之事而欣幸。(2)考查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丑菊又名状元伞、假葵花。它的特点是白天开放,晚上收拢。(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此题考查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和爸爸社会上流行着一句口头禅:“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一个好爸爸。”我的爸爸是人事局长,按不少人的说法,我算有一个好爸爸了,可是谁知道,无休止的门铃声给我们带来的烦恼哇!平日里,特别是晚上我写作业的时候,我最怕门铃响,搅(jiǎojué)得全家不能正常生活,有时爸爸还派我追下楼去退礼,唉!真是烦人。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刚起床,门铃响了,我不情愿的开门一看,又是我最讨厌的人——刘财。刘财把礼品往桌上一放,“嘿嘿”地干笑了几声,然后说:“这是我托人从南方带来的一点儿土特产,请您一定收下!”爸爸摇了摇头,严肃地说:“老刘哇,你说的那件事,不能办,中央三令五申,咱们不能犯错误哇!因此,你的儿子调动工作的事不能解决。”刘财听了,脸上的肌肉不自然地抽动着。刘财刚走,门铃又响了,来的是有名的“张有理”。这个人今天把大儿子调进国营厂,明天又把小儿子变成司机,今天他又找爸爸准没好。“张有理”大腹便便,往沙发上一摊,给爸爸递上一支“三五”烟:“局长,听说又要调工资了这回是不是考虑考虑我呀?”说着,从兜里掏出一件什么东西硬往我的衣袋里塞,爸爸不禁皱起眉头:“老张啊,这次调工资上面有文件规定:主要是解决知识分子工资偏低的问题,你可不在这个范围呀!”“张有理”哼哼唧唧地说了半天,然后失望地走了。我从口袋里拿出东西一看,原来是一块电子表,爸爸夺过表立即向楼下追去。去年冬天。爸爸因病住院。医生怀疑爸爸得了胃癌,可急坏了妈妈。不过这下不少人真是“自觉”了,门铃不响了,我家的确清静了许多。过了几个月,爸爸的病确诊了,不是胃癌,而且很快出院了。这个消息像长了腿,不胫而走,于是讨厌的门铃又响起来了……(1)用“√”给文中横线上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搅________(jiǎojué)得(2)按短文内容填空。①星期天的早晨,第一个来我家按门铃的人是________,要爸爸办的事是________。②“门铃不响了,我家的确清静了许多”是因为________。③“于是讨厌的门铃又响起来了……”是因为________。④从爸爸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爸爸具有________的品质。(3)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说些什么?把想说的话写在下面。【答案】(1)jiǎo(2)刘财;儿子调动工作;爸爸因病住院。医生怀疑爸爸得了胃癌;爸爸的病确诊了,不是胃癌,而且很快出院了;廉洁(3)略【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搅(jiǎo)得。(2)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3)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2)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及从文中搜索信息的能力。(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最大的麦穗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沉甸甸的________苍老的________准确的________不失时机地________用心地________一再地________(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曲线画出一个拟人句。(3)瞧,短文怎么没有结尾?快来试一试给它加个结尾吧!(4)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答案】(1)麦穗;声音;判断;摘下;挑挑捡捡;错失良机(2)比喻句:大家听到了……的声音拟人句:无数株小麦……嘲笑他们。(3)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4)略【解析】【分析】(1)①②③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故:沉甸甸的麦穗、苍老的声音、准确的判断;④⑤⑥题从结构上看是“修饰词语+地+动词”结构,故:不失时机地摘下、用心地挑挑捡捡、一再地错失良机。(2)考查比喻和你人。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如:大家听到了……的声音。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无数株小麦……嘲笑他们。(3)结尾点题,深化主题,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4)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学生还应对这类词进行积累,增加词汇量。(2)本题主要考查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及其运用。平时注意多练。(3)在主体叙事的基础上,结尾进行由事及理的感悟,突出全文的主旨,这是可取的。需要注意的是:点明题旨要自然。“因为有了这样的事,自然有了这样的理。”这样才不给人突兀之感。如果事与理脱节,或者完全是两回事,那就不行了。点明题旨要少讲空话、俗话、套话。(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小蜗牛事情发生在春天。蜗牛妈妈对孩子说:“你到小树林里去玩玩吧,树叶儿发芽了。”小蜗牛爬得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回来。他说:“妈妈,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采几只草莓回来。”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他说:“妈妈,小树林里的草莓没有了,地上却长出了蘑菇,树叶儿全变黄了。”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只蘑菇回来。”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他说:“妈妈,小树林里的蘑菇已经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儿也全掉光了。”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唉,你就躲在家里过冬吧。”(1)蜗牛妈妈第一次叫小蜗牛到树林里()A.看树叶发芽B.采草莓C.采蘑菇(2)第三次妈妈叫小蜗牛去采蘑菇,小蜗牛看到()A.很多蘑菇B.树叶发芽C.树叶掉了,地上有很多雪(3)你能告诉蜗牛妈妈,小蜗牛为什么没有完成她交给的任务吗?【答案】(1)A(2)C(3)略【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能从文中第2自然段找到答案,故选A。(2)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能从文中第7自然段找到答案,故选C。(3)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蜗牛因为爬的慢,每次爬到妈妈制定的地点时已经过了季节,要想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就要冬天出发。【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书痴许多名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苦读书范仲淹读书是有计划的,每天读多少页,不完成计划决不休息。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没有生火。呼呼的西北风从门缝里直钻进来,把人的手脚都冻麻了,有钱人生了火炉,钻在柔软的被窝里还嫌
本文标题: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26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