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沧桑中的村庄散文。现下,村庄里很多的人都涌入了城市,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其中的许多人,常年在城市里干事创业、辛苦耕耘,他们或开设公司,或给人打工,或自谋生计,有些还在城里买了房、置了业,似乎成了城里人,却并不是完全融入了城市:他们的家还在农村,他们的牵挂还在农村,他们的根,也还在农村。村庄里留守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外出务工了,学生娃转去城里念书了,有些家里的老人也跟着进了城。同一个村庄里的人,很少能够聚拢到一起来。有些人即使在春节的时候,也都顾不上回来村里一趟。为了生计,大家都很匆忙村庄里的生机减淡了。村里面缺少了人声鼎沸、鸡鸣狗吠,院落里不见了炊烟袅袅,走在村道里实在是碰不见几个人,只有树上偶尔的鸟鸣和微风拂过,小商小贩车厢里喇叭的激进吆喝,也引不出更多的人来。村口的那株老榆树还在,树干很粗壮,树荫覆盖了大半个路面,可树底下纳凉、唠嗑的人群没有了,几只猫儿狗儿的,窝在那里,懒洋洋的。村里的那口老井还在,井口上加了封盖儿还锁了起来,井台上没有了放吊桶取水的人们新建的文化活动广场上,三两个老爷爷岣嵝着坐在小板凳上晒太阳,新安装的健身器材孤零零地立着,扶手上蒙上了一层尘,周围很静村校里的喇叭还在按点播放,操场上的那面五星红旗很显眼,可是上下学的孩子越来越少路上碰见年迈的阿婆,她拄着干树枝削成的半截子拐杖,腰有些弯了,腿脚也有些不利索,见我热情地打声招呼,说是去村外的小卖店,家里的调料断顿了。她现在独居着,儿孙都去了城里。记忆里的阿婆很精干,也很漂亮,走路就像风一样母亲正在院子里清理死角,说是窜进来几只该死的老鼠,夜晚里窸窸窣窣总听见它们的啃咬声,得赶紧处理了。说着放几块强力粘鼠板,拍拍手上的灰尘,忙着去厨屋里烧水。村庄里的节奏似乎不比城里边快,一切都显得慢悠悠。太阳很和煦,风儿很清爽,树儿很悠闲,鸟儿很惬意村庄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店铺林立,没有人山人海,没有红灯停、绿灯行,几只灰的、白的鸽子立在院落的墙头咕咕咕叫着。夜幕降临,村道边的太阳能路灯格外显亮,院落里的夜灯反倒黯淡了起来。月光伴着路灯在守候,一切都静止着,只有丝丝的凉风袭来,让人想起《桃花源记》中的那份自然、那份恬静。村庄的人们很朴实,但村庄的故事也精彩。张家长、李家短,王家的媳妇儿很标致,段家的娃儿很出息,一件件、一桩桩,母亲总能如数家珍地说上一整晚。因为她亲历着村庄的岁月,她更热爱村庄里的生活,她离不开这里村里的耕地没人去种了,因为投入多、产出少。可地不能荒芜了,于是,就把大伙的承包地集中起来转包出去,搞适度规模经营,育种、育苗、种蔬菜,连片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只要理念进步了,地里种得好了,不愁卖不去出。面朝黄土背靠天的劳动力,成了种植基地的香饽饽,工资日结,还都是现钱。村庄里的基础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道路通畅了、通讯便捷了、网络普及了、饮水安全了、用电方便了,很多家庭还购置了电动的代步工具,小汽车也已司空见惯;村容村貌改变也很大,私圈圈养挪窝了,垃圾围村不见了,乱扔乱堆清除了,断墙残垣整理了,改厕改炕推广了,文化活动氛围浓厚了。村里边不搞家庭为主的分散养殖了,引进发展企业到村外建设养殖小区、养殖基地,规模扩大了,标准提高了,产出也有保障,关键是更加环保了。洪水冲毁的河堤加固了,田间的灌溉渠道衬砌了,农地里机械化水平更高了。村庄环卫队伍建立了,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了,临街的墙面涂上白色美化了,村庄环境状况得到很多改进了。移风易俗逐渐让人接受了,高价彩礼政府介入整治了,老人过寿程序趋于简化了,薄养厚葬逐步被人不齿了,文明创建的氛围,慢慢地获得了大家的认同。尽管已在城里安了家,村庄里的老院仍然保留着,隔段时间还得回去洒扫一番,看一看,因为心里的牵挂还在,血脉里的根还在
本文标题:沧桑中的村庄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28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