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我的签名:马光龙任教学科:体育阜康市滋泥泉子学校2011年5月目录序号内容页码1个人基本信息12个人发展目标和研修计划43赛课教案、案例记载74业务成果记载(说课稿)105各类训练计划156论文选载177教案选载(小足球)188我的校本研修故事9个人小课题22101112131415个人基本信息姓名马光龙出生年月1973.10性别男族别回学历大专何时何校何专业毕业2005.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作时间1993.7专业职务任职时间小学高级教师2003年12月教龄19年联系方式15199371906邮箱:mglmtz@163.com工作经历时间何学校从事何教学1993.7----2003.7在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八户沟学校从事体育教学2003.3----2006.11在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八户沟学校任校长。2006.11----至今在阜康市滋泥泉子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题研究项目名称时间项目来源(级别)承担管理工作时间工作名称1993.7—2003.7体育教学2003.3—2006.11校长2006.11—至今体育教学.主管体育个人发展目标和研修计划一、发展目标: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二、研修的目标:1、规范体育课堂教学,优化备课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者,逐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平。、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三、研修计划:“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制度框架,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它表明:这是一个新型的结合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绝不是一种概念上的翻新,而是理念上的一次重建。因而,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本学期我将认真践行校本教研工作,融入学校教育创新,借助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理念,感悟教育真谛。我个人的校本研修计划如下: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不懈地学。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在教学工作中惊醒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3、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四、具体措施: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五、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活动计划:时间活动内容备注三月份1、解读《体育课程标准》2、制定学科教学计划4、确定个人子课题6、听课题讲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7、看教育教学理论书,做笔记4篇8、浏览教育类网页1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9、进行培优辅差工作四月份1、听青年教师的课题研讨课2、评议青年教师的课题研讨课3、听课题讲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参加体育赛课活动5、看教育教学理论书,做笔记3篇7、浏览教育类网页1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8、进行培优辅差工作五月份1、期中教学质量分析2、听课题讲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听中年教师的课题研讨课4、评议中年教师的课题研讨课5、个人上课题研讨课6、看教育教学理论书,做笔记4篇7、浏览教育类网页1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8、进行培优辅差工作六月份1、听课题讲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听老年教师的课题研讨课3、评议老年教师的课题研讨课4、交流子课题研究情况(收获、困惑等)5、看教育教学理论书,做笔记4篇6、教学自查自评交流活动7、进行培优辅差工作8、浏览教育类网页1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七月份1、期末有效复习2、研修论坛3、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并收集资料4、撰写教学案例、论文、随笔如何使体育课教学回归本色阜康市滋泥泉子学校马光龙过去的体育课程比较重视运动技能的传习,也因此产生了许多教学弊端。新课程实施以后,体育课堂还要不要传授“运动技能”,这成了教学争论的一个焦点。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避免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对运动技能教学不敢轻易涉足。面对技术教学内容,有的是以“淡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对运动技术教学的要求不再严谨,比如投掷垒球技术,引球、满弓、蹬腿、挥臂、角度等技术要领“蜻蜓点水”,浅尝辙止,没有深入剖析,更没有正确的技术纠正。学生们只是学会了模仿,学会的只是投掷技术皮毛。这部分教师之所以用这种方式处理运动技术教学,是担心技术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担心弄不好会让其他教师产生传统教学的质疑。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上干脆不再教运动技术,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运动技术教学已经没有必要性,体育课教那些传统的投掷、奔跑、技巧等运动项目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没有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教会了学生跳高,难道让学生今后用跳高锻炼身体不成?”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新课程体育课开展运动技能教学不是走传统教学的老路。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首先学生应该具有体育锻炼的能力。我们知道,体育锻炼能力并非空中楼阁,它是以运动技能的积累为基础的。一个不掌握任何运动技能的人,不可能有什么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更不可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因此,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我们有必要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而体育锻炼的方法,必定要以某些运动技能做载体。也许学生可以不学会推铅球,但学生或许需要学会打篮球、学会打乒乓球、羽毛球,因为今后他们要用这类体育项目开展体育锻炼。也许学生不必学会100米该如何“冲刺”,不必在乎400米能跑多少成绩,但是学生必须知道长跑、短跑练习中应该如何避免运动伤害,必须知道奔跑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最好运动项目之一。事实上,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学习价值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在运动技能领域目标中,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不同水平阶段应该达到何种运动技能都有明确要求,如“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这一水平目标中,课程标准要求水平二的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能达到“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体操的简单组合运动,做出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等。这就表明,新课程体育课必须开展“运动技能”教学。那么运动技能教学是应该“淡化”还是应该“强化”?关于这一个问题,前辈毛振明教授有一篇专题讨论文章曾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文章中毛振明教授说,“淡化运动技能教学”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既不符合新课程改革潮流,也不符合体育教改的实际需要和方向,不符合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他说,淡化运动技能教学,那么淡化了的运动技能是什么样子?他认为那些主张“淡化技能教学”的教师不外乎两种担心:一是担心运动技能教学有传统教学的嫌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担心运动技能教学会影响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其它领域目标的完成。但是毛振明教授指出,新课程改革的确要打破“以单纯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体系”,但它绝不是否定运动技能教学。体育课教学之所以被称为教学,就是因为它有“教”又有“学”。如果不教运动技能,体育课还能“教”什么?学生又能“学”什么呢?难道体育教学仅仅是搞游戏搞活动吗?那体育课不就变成了活动课、游戏课、了吗?如果没有了技能教学,那么体育教学又怎么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和体能,随随便便玩玩怎能起到身体锻炼的效果?另外,新课程打破了以单纯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体系后,又增加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新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些新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和“途径”,那么这个“载体”和“途径”又是什么呢?毛振明教授认为,既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教学目标都是依托在体育教学这个基本要素上的东西,那么,运动技能教学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载体”和“途径”。从毛教授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体育课不仅要教运动技能,而且还要强化运动技能教学。现在有些体育课几乎“放弃”了运动技能教学,或者“蜻蜓点水”式的走走过场,一堂课中绝大部分是游戏活动,而有的体育课冠以“研究学习”的名义,一节课都在那里“讨论”呀“探究”呀,把技能教学降到了最低点,这样的体育课教学显然不是真正的体育教学。我们不反对用游戏教材来进行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更不反对用“研究式”、“发现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但凡事都有个“本”,有个“度”。体育课中,运动技能的教学就是“本”,就是“度”,放弃了运动技能教学,体育课就失去了它的应有本色。说到这里,也许有些同行可能会问,体育课既要强化运动技能教学,又要不走传统教学的老路,那么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到底该怎么教?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性问题,是需要我们这些体育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让体育课堂教学回归本色呢?1.让生活化的运动技能走进体育课堂终身体育有别于竞技体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终身体育是生活性的,它培养的是学生终身开展身体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竞技体育培养的是体育尖子,培养的是参加高水平体育竞技的技术人才。现实中,学生将来可以不参加体育竞技,因此我们不必期望每个学生都成为高水平的体育技术人才。但是学生将来一定会走上社会,一定希望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保障他的生活和工作,因而他必须参加身体锻炼。因此,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出发,我们现在开展的运动技能教学应该突出生活化,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将传统的运动技能生活化,让那些生活化的运动技能走进体育课堂。2.运动技能教材的生活化教学处理如何作运动技能生活化教学呢?毛振明教授根据现在运动技能教材现状,将它们分为四个层次,即:精学教材、粗学教材、介绍性教材、锻炼性教材。(1)精学教材:是一些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的、教师能教的、场地允许、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等。(2)粗学教材:是一些未来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有必要且具有一定基础的,教学条件允许的项目,如棒球、轮滑、体育舞蹈、羽毛球、定向越野、短拍网球、郊游和野营、健美运动、形体训练、跆拳道、防身术等。(3)介绍性教材:是一些没有必要掌握的,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的或者体验的运动文化和项目的有关知识,如高尔夫球、保龄球、跳水、竞技体操
本文标题:马光龙个人发展档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