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2年湖南省《中学教育心理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2)
2012年湖南省《中学教育心理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A.赫尔巴特B.桑代克C.维果斯基D.乌申斯基2.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A.场独立B.场依存C.沉思型D.冲动型3.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水平。A.超常B.弱智C.中下D.中等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现象的是(。)A.望梅止渴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D.叶公好龙5.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两类,分别是()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行为B.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C.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D.刺激行为和应答性行为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7.地方方言影响学习普通话,这是一种()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8.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A.痕迹衰退说B.同化说C.干扰说D.动机说9.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不稳定现象B.不协调现象C.起伏现象D.动态平衡现象10.帮助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以补救理解上的不足,属于()A.组织策略B.调节策略C.监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1.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A.群体凝聚力B.课堂气氛C.群体规范D.学校人际关系14.()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透明度15.下列选项中,不是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的一项是()A.课堂规则的制订与执行B.教材的呈现C.课时计划的安排D.课堂练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_________。17.教与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_________。18.奥苏贝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小了“_________”的教学策略。1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_________。20.一般来说,动机具有_________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21.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_________。22.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________、保持和应用。23.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属于_________技能。24._________是指学习者用在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认知过程巾的认知方法或技能。25.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26.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_________的道德情感。27.课堂结构包括_________和课堂教学结构。28._________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观察搜集关于学生学业成就的信息。29._________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30._________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31.在学生学习活动中,_________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32.原型定向阶段是使主体掌握_________的阶段。33._________是有效利用策略的前提条件。34.观察学习和_________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35.早期失去父母的爱,从小受溺爱而缺乏惩戒或受到不一致的惩戒,此类因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6道小题,每题5分。共30分)。36.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37.学习动机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8.简述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作用。39.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0.简述课堂气氛的类型。41.简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中的差异。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2.论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和方法。43.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A19世纪心理学的长足发展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分支从母体中分出提供了可能。最早出现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仅是以心理学知识与教育问题简单结合的形式出现的。对于当时影响较大的这种考试应首推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尔巴特。2.【精析】B场依存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题目中所述的现象正符合这一认知类型,故选B。3.【精析】D一般的,IQ大于140为天才,130~140智力超常,120~130智力优秀,110~120智力中上,90~110智力中等。80~90智力中下,70~80临界状态,小于70智力低下。4.【精析】D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A、B、C三项均属于经典条件反射,故选D。5.【精析】C斯金纳将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故选C。6.【精析】C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犬约是50V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7.【精析】B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题中所述应为负迁移,故选B。8.【精析】B奥苏贝尔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9.【精析】C技能形成过程巾,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现象称为起伏现象,故选C。10.【精析】B调节策略的实施可及时修正、调整认知活动。帮助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以补救理解上的不足,属于调节策略,故选B。11.【精析】B进行问题表征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见诸笔端的抽象思考,另一类是以一些可见的方式,如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12.【精析】C道德意志是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体现了个体的道德意志,故选C。13.【精析】A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14.【精析】B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故选B。15.【精析】CA、B、D三项均属于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C项中课时计划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前,故选C。二、填空题16.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17.评价/反思过程18.先行组织者19.认知结构20.激活21.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22.同化23.心智24.学习方法25.发现问题26.伦理27.课堂情境结构28.观察29.性格30.应答性31.成就动机32.操作性知识33.专门领域的基础知识34.亲历35.人格障碍三、简答题36.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演变,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指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指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3)具体运算阶段。指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其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指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37.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犹如“催化剂”间接地增强与促进化学反应一样,间接地增强与促进认知建构过程。这些中介因素综合起来使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1)引发作用: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2)定向作用: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3)维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在全面探讨了有关动机研究的文献后,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这就是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由此可见,学习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在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保持认真的态度和坚持把学习任务完成的毅力,而学习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则缺乏学习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4)调节作用: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如果行为活动未达到既定目标,动机还将驱使学生转换行为活动方向以达到既定目标。38.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9.(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40.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二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41.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并未涉及一些细节。相反,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问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另外,专家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他们的课时计划就有很大的灵活性。而新教师仅仅按照课时计划去做,并想办法去完成它,却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他们的计划。四、论述题42.训练原则:(1)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2)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3)特定性原则
本文标题:2012年湖南省《中学教育心理学》命题预测试题及答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1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