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1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2《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4、《幼学琼林(一)天文》二.教学目标:1.复习上节课三首赠诗。熟读《幼学琼林(一)天文》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幼学琼林(一)天文》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3《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鸟》(唐朝白居易)6、《远书》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5、《鸟》(唐朝白居易)6、《远书》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4《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四一.诵读内容:7、《画眉鸟》8《幼学琼林(二)地舆》二.教学目标:1.会背《画眉鸟》。熟读《幼学琼林(二)地舆》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7、《画眉鸟》8《幼学琼林(二)地舆》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5《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五一.诵读内容:9、《早发白帝城》(唐*李白)10、《秋江》(北宋*道潜)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内容:9、《早发白帝城》(唐*李白)10、《秋江》(北宋*道潜)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6《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六一.诵读内容:11、《江村晚眺》(戴复古)12、《幼学琼林(三)岁时》二.教学目标:1.会背《江村晚眺》。熟读《幼学琼林(三)岁时》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1、《江村晚眺》12、《幼学琼林(三)岁时》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7《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七一.诵读内容:13、《漫成一首》(杜甫)14、《观游鱼》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3、《漫成一首》14、《观游鱼》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8《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八一.诵读内容:15、《放鱼》20《幼学琼林(四)祖孙父子》二.教学目标:1.会背《放鱼》。熟读《幼学琼林(四)祖孙父子》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5、《放鱼》20《幼学琼林(四)祖孙父子》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9《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九一.诵读内容:17、《春宫曲》(王昌龄)18、《长信秋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7、《春宫曲》18、《长信秋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10《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一.诵读内容:19、《长信秋词二》20《幼学琼林(五)师生》二.教学目标:1.会背《长信秋词二》。熟读《幼学琼林(五)师生》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9、《长信秋词》20《幼学琼林(五)师生》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11《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一一.诵读内容:2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2、《塞上听吹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2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2、《塞上听吹笛》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12《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二一.诵读内容:23、《春夜洛城闻笛》24《幼学琼林(六)身体》二.教学目标:1.会背23、《春夜洛城闻笛》,熟读24《幼学琼林(六)身体》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23、《春夜洛城闻笛》24《幼学琼林(六)身体》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本文标题: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3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