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国现代史问答题汇集整理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问答题杨帆整理编辑说明在抄写笔记的过程中有可能遗漏某些内容,我尽量保证没有遗漏的内容,故在准备复习题答案的过程中,我把有些题加进来,不确定是否要考,但这样可能会加重复习负担,但从自己的观察来看,大多题还是不难的,在设计中,我遵循的是宜多不宜少,而答案尽量全。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意义(评价)。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以及蔡元培在北大改革。⑴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⑵评价:积极:①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②培养了一批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③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④在文学语言方面,开始了伟大的变革,开启了一个新时代。⑤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局限:⑴对民主、自由、科学的误读,忽视了对民主思想、观念的培养,没有把科学作为一种精神传播,对自由的传播很少,把自由和科学脱离。⑵虽反对专制,但没有清算特权、皇权思想。⑶虽然批判了旧道德,但没有将新道德重建,⑷用形式主义对待文化,部分人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2.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经验教训、评价。(以了解为主)⑴经验教训:工人阶级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要有同盟军,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要有军队武装革命,反对反革命(要建立军队,以武装的革命反对反革命)。⑵评价:显示中国工人阶级革命的坚定性,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也显示工人的自我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共的政治影响和威望,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主义克服了旧三民主义的一些根本性的缺点:⑴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只反对满清贵族,未提出反帝要求,而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帝要求。⑵在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只抽象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实质是要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实际是资产阶级专政,而新三民主义则是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式共和国。⑶在民生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只有空洞的平均地权的政纲,未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新三民主义则是反对资本家、地主操纵国计民生,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确定“耕者有其田”。总之,新三民主义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是国共合作的基础。4.北伐的条件、战略方针。⑴条件:①苏联政府援助和共产国际支持。(外部条件)②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北伐很重要的政治条件。③在南方,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壮大;广州国民政府建立、财政统一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④而北方,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改变了北方政局,为北方革命形势创造有利条件,北方浙系和皖系衰落,晋系和奉系兴起,总之,北伐前期,北方军政力量显著变化。注:②③④是内部条件⑵战略方针:“打到吴佩孚,妥协孙传芳,不理张作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5.中原大战及其影响。中原大战概况:①性质:蒋介石为实现统一的一次战争(传统观点:中国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②过程: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以中央名义,对反蒋联军下讨伐令。于是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到长沙,北达河北的数千里战线上,百万军队展开空前规模的大厮杀。因这次大战以陇海线为主体,津浦、平汉为两翼的中原地区为主战场,故称之为中原大战。9月,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助蒋讨伐冯阎联军,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失败而告终。影响:⑴反蒋各派失败,地方各派失去了和蒋介石一决雌雄的军事力量。⑵蒋介石取得成功,为其集权统治奠定条件。⑶中原大战及以前的战争为中共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时机。⑷中原大战也为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提供机会,由于张学良将军队调入关内,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提供有利时机。⑸中原大战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6.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⑴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大国,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国民党内部纷争,为红色政权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前提,而中国是一个大国也为中国革命提供回旋的余地。⑵国民革命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和红军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⑶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⑷中国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相当数量的正规红军的存在和壮大。⑸中国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发展的最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不出错以及党组织的发展。7.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表述:中共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这一句最为重要,后面的内容自己能记住划线部分内容就可以了)土地革命是这一思想的中心内容。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红军和革命战争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建立革命武装,才能保卫根据地和土地革命的成果。没有红军战争的胜利,根据地就不能得到发展壮大,土地革命也没有保障。建立相对巩固的根据地,是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托;没有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就会成为流寇主义,土地革命也无法深入开展。8.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内涵:把中共(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最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9.土地革命路线的内涵: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和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分配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和抽肥补廋原则。10.九一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态度的变化。⑴政治上:①反对妥协投降,主张坚决抵抗;②反对依赖列强,主张积极外交;③反对军阀纷争,主张一致对外;④反对剿共战争,要求共同抗日;⑤反对专制独裁,要求民主宪政;总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⑵行动上:①参加民主抗日运动、民主宪政运动,民权保障运动及抵制日货运动;②积极声援支持国民党内的抗日运动,通过报刊宣传抗日运动,还通过组织募捐、捐款等活动支持抗日运动。11.一二·九运动的特点。⑴中共领导下的大规模有组织的爱国反日运动。⑵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组织南下宣传团,为抗日作了宣传动员。⑶在运动后期出现了“左”的错误。12.根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说明红军长征的必然性?(论述题)⑴军阀混战结束后,蒋介石可以集中全力,对付红军。⑵中共的政策出现错误,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王明的“左”倾思想在中共党内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一系列问题上出现重大失误,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直接导致红军战略转移。⑶中国是一个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东方不亮西方亮,使中国革命又回旋余地,为红军长征提供了现实可能。⑷九一八事变后,大势所趋,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共两党逆大势,必然导致失败,因而国民党出现政治危机,中共面临失败。⑸中央苏区的外部形式决定战略大转移,蒋、共力量悬殊,其他根据地也纷纷向西部转移,中央苏区陷入孤立,而中共在国际关系上强调保护苏联以及福建事变的背信弃义,导致人心丧失。⑹中央苏区的内部形势也决定了战略转移,王明“左”倾思想泛滥,实行下层统一战线,打击中间势力,在税收政策和劳动政策上,伤害中小手工业者,剥夺了包括资本家在内的一切剥削阶级的选举权,而长期战争使得苏区日益贫困,资源消耗殆尽。注:我们可以看出前三点是基本的要点,而后面的主要是对前面的补充和拓展,希望重点把握,毕竟论述题不多,且分值高,若有更多更好的答题要点,不妨自己加上,我做这个仅供参考,并不代表答案就很全很详尽。13.中共对国民党政策调整的特点。⑴先有莫斯科共产国际政策的调整,再有陕北中央政策的调整。⑵经历了“反蒋抗日”和“联蒋抗日”两个阶段。14.(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共合作的条件。⑴取消红军名目,将其置于南京国民政府统一编制和号令之下。⑵取消苏维埃政府和其他一切破坏统一的组织。⑶停止赤化宣传。⑷停止阶级斗争。15.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这段材料可能会出现一个材料分析题,因此大家有必要记住一点,蒋介石的谈话指出了团结御悔的重要性,实际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或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政治地位),不妨再记住一句中共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6.列举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大家可按分值列举,一般记住5个)随枣战役、枣宜战役、三次长沙会战、中条山战役、上高战役、豫南战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昆仑关战役17.抗战时期国统区政治制度发展的两种倾向。⑴一种是专制倾向,国民党党政军大权日益集中,表现为:①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授权军事委员会处理战时事物,蒋为其委员长。②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推举蒋介石为总裁,代行总理之权。③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蒋介石任委员长,实际从法律上保证和确立了国民党党政军的统一。④1941年12月,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授予总裁全权处理国事,实际上标志国民党开始确立领袖制度。⑤1943年8月,林森逝世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国统区大权集于蒋之手。⑵另一种是民主倾向,表现为:①承认中共和其他党派的合法地位,共同抗日。②国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③1937年9月国防参议会邀请各党各派人士参加,以备咨询。④1938年夏,国民参政会成立,被认为是中国民主化的开端。⑤民间要求民主宪政等运动。18.两种倾向(特指17题中所指的两种倾向)的关系。⑴两种倾向中以专制倾向为主,当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时牺牲民主成全专制。⑵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随着战争的继续和深入,必须加强集权,实行专制,以适应战争需要,另一方面,为了动员民众参战,又必须实行民主,从这个角度看,这二者又是相成的;当民主逐渐强大后,执政者又压制民主,当专制过于强化时,民众对民主的呼声就高涨,特别是在政府出现重大失误的时候,总之,又是相互制约的。这一题,大多是个人见解,不具有权威性,请慎重参考19.中共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原因。(论述)⑴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其原因是:①这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的积极性,因而实行这样的政策。②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迫切需要土地。⑵在抗战时期中共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要求地主、债主减租减息,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同时要求农民交租交息,承认地主、债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其原因是: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团结地主,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调动地主抗日的积极性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⑶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实行消灭封建半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其原因是:①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土改是由这一主要矛盾决定的。②国共双方由合作走向内战,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20.(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方针、方式。⑴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最主要的(中心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⑵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⑶方式:以批评求团结,团结—批评—团结21.延安整风的原因,条件。原因:⑴整风以前,中共党内的王明“左”倾错误遗留,没有得到彻底清算。⑵抗战爆发后,产生了一批新党员,而这些党员大多出身于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还未入党。条件:⑴处于抗日相持阶段,形势较为稳定。⑵中共党内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路线处于主导地位,且毛泽东思想已达到成熟。⑶中共领导人做了大量理论上的准备和研究。22.(七大)中共新党章的特点。⑴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其最大特点。⑵强调群众路线。⑶强调民主集中制。23.国民党六大的中心议题: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史问答题汇集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6487 .html